2011年12月21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清代南部縣衙檔案整理與研究” (批准號:11&ZD093)開題論証會在西華師范大學舉行。北京大學趙世瑜教授、四川大學楊天宏教授、廈門大學鄭振滿教授、四川師范大學王川教授等專家,四川省哲學社會規劃辦主任黃兵和副主任宋歌、南充市檔案館局領導陳新、任建、賈強民、龐開成、趙明,以及西華師范大學副校長劉玉平教授、副校長李健教授、歷史文化學院院長蔡東洲教授、科研處徐鄧耀教授、校學報編輯部主任楊和平教授、項目首席專家吳佩林教授、各子課題負責人等出席本次開題論証會。
會議上半場由西華師范大學副校長劉玉平教授主持。副校長李健教授代表學校致辭,對與會專家、合作單位、課題組成員表示感謝,鄭重表示學校將大力支持本項目按時按質完成的計劃任務。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主任黃兵、四川省南充市檔案局局長陳新分別講話。黃兵對西華師范大學獲得國家社科重大項目表示熱烈祝賀,並要求課題組按時、按計劃、高質量地完成項目研究,並做好年檢工作,及時上報成果要報和工作簡報。陳新在講話中對清代南部縣衙檔案的基本情況作了詳細的介紹,並表示按照《南充市檔案局(館)西華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關於合作整理與出版<清代南部縣衙檔案選編>協議》共同做好檔案的整理工作。項目首席專家吳佩林教授作了主題報告,其主要內容包括課題的核心內容、整理和研究的基本思路及項目推進的具體情況。指出本課題研究有兩大任務:一是整理出“清代南部縣衙檔案選輯”,並擇機出版﹔二是以《南部檔案》為文獻支撐進行研究,形成研究專書。吳佩林教授還介紹了項目分工、子課題的負責人及各自任務,並對項目研究的開展提出了設想,指出項目將按照吏房、戶房、禮房、兵房、刑房、工房及鹽房等專題進行分工整理、研究,最后各自完成專題形成書稿之后,由課題組全體成員討論、修訂。
會議下半場由西華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蔡東洲教授主持。四名專家與各子課題項目負責人主要就該項目的實施可能性及操作性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
楊天宏教授率先發言,提出三點意見或建議:第一,對課題組的項目總體設計方案持大體肯定態度,認為做好本項目難度大、工作量大,因此需要通盤考慮項目設計、經費使用、編輯出版等問題。第二,在整理檔案選編的時候,需要注重“事件的完整性”,特別是“重要事件的完整性”,要認真研讀檔案,並且需要關注通常不被注意的或不甚被注意的歷史面向,比如下層民眾的日常生活等。對於同一種檔案,研究的目的性不一樣,換一個研究角度或研究視野,就會發現它不同的價值。 第三,對“應用檔案來進行研究”與“檔案整理研究”進行了區分,認為兩者相關但不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本課題的重心應放在檔案整理方面。
趙世瑜教授主要就項目經費、整理和研究的總量、課題性質與基本操作等問題提出看法。認為所做研究工作要與課題性質相吻合,根據《清代南部縣衙檔案整理與研究》的題目應將重心放在文獻學方面。提出研究可持續性的問題,認為做好一個項目或課題並不是一勞永逸的事,而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需要培養年青一代研究工作者接老一輩研究學者的班,需要隊伍建設和團隊建設。在檔案整理上要注意史觀問題,對於同一種檔案,以前認為不重要但現在有可能重要,現在不重要的將來有可能重要,因此要開放的多元的可持續的來確定歷史面向。
鄭振滿教授結合《淡新檔案》整理的例子,系統闡述了檔案選編標准問題。認為對於檔案不一定按每一件來整理,但一定要按類別來進行區分,對於類別也可以做得更細致,甚至可以細到事件具體狀況。不僅要進行檔案准確的釋讀和精細的選擇,而且要把檔案及其地點、人物、事件通過現存地方志,或家譜,或實地調查,落到實處。建議多召開小型研討會、舉行研討班,一方面可以確保課題的完成質量,另一方面可以培養人才。
王川教授在肯定本項目研究內容詳實,計劃宏大,方案較成熟、可操作性強的同時,針對本項目難度大、工作量大、經費不足等問題,提出“減肥減硬”的方案,即可以將那些較虛的工作,短期之內不大好做的暫時可以放下,子課題可以進行必要性合並,留下些比較成熟的先做出來。還強調對於暫時放下的難做的,可以長期做,可持續性地做下去。在計算每冊需要的經費后,認為完成整理任務的經費不足,建議參考成都高校對重大項目配套支持的做法。
最后,課題負責人吳佩林教授代表課題組衷心感謝各級領導長期以來對本項目的關心與支持,衷心感謝與會專家提出的寶貴建議,並表示課題組將充分吸收專家建議,認真修改與調整原有的課題設計方案,以高質量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確保取得高水平的創新性成果。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