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項目動態

2011年重大項目(第一批)開題報告之十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我國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協調研究

  2012年02月06日10:46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報告會現場

  2011年12月10日,由天津財經大學王愛儉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我國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協調研究”舉行開題報告會。西南財經大學劉錫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王國剛所長、國家外匯管理局李超副局長、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焦瑾璞書記、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林鐵鋼行長、中國人民大學張杰教授、中央財經大學李健教授、南開大學戴金平教授、上海財經大學戴國強教授、天津財經大學張嘉興校長和於立副校長等專家出席了開題報告會。張嘉興校長對出席開題會的專家學者表示歡迎和感謝,對以王愛儉教授為首席專家的課題組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實現了天財在國家重大項目上的歷史性突破表示祝賀。

  開題會由專家組主席劉錫良教授主持。王愛儉教授首先對課題進行了題目釋義,指出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評審專家給我們提出了兩條改進意見:“第一,作為社科重大招標項目應堅持問題導向,課題應深入分析我國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不協調的狀態、成因,在此基礎上研究解決的路徑及制度安排﹔第二,應分清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之間的關系,明確中國進入中等收入國家后,兩種政策協調的可能目標,力爭提出導向性的政策方案”。根據修改意見,課題組在原有課題設計基礎上了增加相關內容,進一步擴展為9個子課題。王愛儉教授進一步對課題的總體框架和基本內容、課題的重點難點和創新點、預期研究成果與保障措施等內容向專家們進行了介紹,並對相關情況作了詳盡闡述:我國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協調的提出,是積極主動應對貨幣政策自主性和有效性所受嚴峻挑戰的需要。其內涵是以實現內部均衡的貨幣政策為主、促進外部平衡可持續的匯率政策為輔,加快數量型為主調控向價格型調控的轉變,提高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與有效性,抵消內外不利因素的沖擊,為進一步深入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人民幣國際化創造有利條件。以此作為現實依托和政策建議的落足點,通過對我國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協調問題的探討,在人民幣國際化大背景下進行分析,旨在考察中國貨幣影響力不同發展階段下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協調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與會專家認真聽取了王愛儉教授的開題匯報,對課題的總體設計和研究進程的安排給予高度評價,充分肯定了項目堅持問題導向,選題意義重大,研究內容科學,研究計劃可行。專家們還從界定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協調的內涵與外延、標准與狀態、機制與特征、結果與評價,突出研究重點﹔考慮中國經濟結構、金融結構特性,結合人民幣國際化不同階段背景﹔協調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層面下的匯率政策與其他貨幣政策工具,從而實現最終目標等方面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焦瑾璞書記充分肯定了課題組的研究技術路線,建議以我國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協調為主線,確立好協調目標,進而分別研討開放經濟增長、匯率博弈以及政策協調空間問題,指出是否有必要加入情景分析,展望未來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協調。

  中央財經大學李健教授認為本項目研究設計精心,論証充分,還要在幾個重大問題上堅持高度一致原則,建議把人民幣國際化作為背景和現實條件,並按照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以基本特征來進行劃分,以 區分不同階段對於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協調的沖擊和應對的差異。

  中國人民大學張杰教授指出如何把我國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協調這一老問題做出新意有難度,在此,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角度、背景,但是該背景還處在動態變化之中,從而研究就很有難度﹔對於現在我國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協調的評價非常關鍵,即抓准問題在哪,才能把握好主線。

  上海財經大學戴國強教授強調進行我國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協調的抓手到底是什麼?兩種政策協調的內涵與外延應如何界定?在此過程中要進行成本收益分析,從而對開放經濟均衡程度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做到心中有數。

  國家外匯管理局李超副局長指出人民幣國際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但有利就有弊,其對貨幣政策反過來確實會產生影響和作用,建議在研究過程中進一步明確假設前提,是在人民幣國際化初級階段還是高級階段,同時還應兼顧金融市場發育廣度和深度的影響。

  南開大學戴金平教授肯定了課題論証豐滿與問題交叉,指出在研究中若都是在動態中進行非常困難,變量不應都是動變量而要有定變量,建議把人民幣國際化分階段,在不同階段以此作為定變量再進行動態研究。

  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林鐵鋼行長建議是否可進一步在當下國際貨幣體系受到挑戰條件下找出幾個點來專門研究我國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協調,從而約束信用貨幣超發。

  專家組主席劉錫良教授建議重大課題要突出重點,要把假設前提確定清楚,要考慮中國經濟結構和金融結構的特殊性,政策協調的對內評價與對外評價不同,要區別對待。

  中國社會科學院王國剛所長指出本研究存在兩大視角,一是立足於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協調,人民幣國際化作為背景,二是為了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目標,我國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應如何協調,建議把兩種政策協調的層次定位在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層面,在進行協調評價時進一步明確協調的標准,並不一定要局限於貨幣政策本身,無論是那種研究模式,務必要思路清晰,從而背景也就清晰,同時建議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要與實際部門保持緊密聯系,進一步解決實際問題。

  在會上,天津財經大學張嘉興校長表示將傾全校之力,大力支持該課題的實施開展。於立副校長提出研究要突出重點,突出時效,進一步加強團隊建設,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緊密聯合、銳意創新的研究團隊,進行重點突破與強化特色研究的建議。

  課題組全體人員認真聽取了領導和專家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研究思路和目標任務。按照國家社會科學規劃辦下發的立項通知書和評審組對項目的改進意見以及開題會各專家提出的意見,課題組對原課題設計進行調整,主要包括:

  第一,以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不同階段為背景,從我國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協調的行為調研入手,按照提出問題(政策協調存在哪些問題?如何完善協調?有哪些經驗借鑒?)→分析問題(給出政策協調目標體系與評價標准並進行市場化分析)→解決問題(從短期、中長期和內外互動多角度基於關鍵節點給出對策建議)的思路展開。

  第二,在投標申請書中原7個子課題基礎上,增加2個子課題“宏觀審慎框架完善與我國利率市場化推進”和“人民幣國際化與我國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研討應對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不協調的解決路徑及制度安排。

  第三,在原有研究內容和課題框架下,進一步突出了以下關鍵點分析:(1)我國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不協調的狀態、成因及效應影響分析﹔(2)我國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協調的目標體系與評價﹔(3)中國匯率市場化與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等。在原子課題一中納入兩種政策不相協調的狀態與成因梳理以及資本項目開放進程中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協調的經驗借鑒﹔在原子課題四中納入政策協調的目標體系與評價,分清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之間關系,明確協調目標與路徑。

  最后,王愛儉教授代表項目團隊由衷感謝與會專家極具價值的諸多建議,並表示在今后的項目研究中將全力以赴,不辜負大家的殷切希望。

  (課題組供稿)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