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項目動態

2011年重大項目(第一批)開題報告之十四:土地產權與土地征收補償制度

  2012年02月06日10:43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2011年12月3日,黃少安教授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科重大課題 “土地產權與土地征收補償制度”開題報告會在山東大學舉行。西南財經大學副校長劉燦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華南農業大學經管學院院長羅必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農村與農業發展學院副院長朱信凱教授應邀參加會議﹔首席專家黃少安教授、子課題負責人魏建教授、李銳教授和課題組主要成員等參加會議。

  黃少安教授首先匯報了課題研究的總體框架、主要內容、預期目標、重點難點和創新之處等。總體框架和主要內容共包括四個方面:一是有關的基本理論問題,包括:地租理論、產權理論與土地產權、公共利益界定、中國土地產權性質等﹔二是土地征收補償一般標准的研究﹔三是征地過程出現的主要問題、影響以及如何認識問題﹔四是解決問題、優化征地活動的思路和政策建議。預期目標主要是以土地產權理論為基礎,提出土地征收補償的一般標准或測算的一般方法,提出土地征收過程中的談判或利益平衡機制,對被征地的居民的福利狀況做一個統計意義的調查和判斷,最終目標是針對土地征收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提出相應的制度改革和法律完善的政策建議。

  接著,劉燦教授、羅必良教授和朱信凱教授針對總體框架和主要內容進行了評價,與課題組成員進行討論。他們認為:(1)課題應該突出土地產權為基礎,建議把課題題目修改為“土地產權與土地征收補償制度”(原題目為:“土地產權、土地流轉與土地征收補償制度”,去掉“土地流轉”)﹔(2)該課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以土地產權理論為基礎研究土地征收補償制度角度非常恰當,同時提出土地征收補償的一般理論框架將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3)土地征收問題在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過程中不可避免,各地形成了大量的經驗,課題組可以選取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案例研究﹔(4)建立獨立的第三方土地征收機制可能會成為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可以與其他土地征收機制進行比較﹔(5)針對各地區可能存在的“隱形土地”征收也可以進行理論分析和案例研究,為建立有效合理的土地征收補償制度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6)課題組以黃少安教授為首席專家,以盛洪教授、李銳教授和魏建教授為子課題負責人,以一批年輕教師和博士生、碩士生為主要成員的研究團隊知識結構合理,理論基礎深厚,具有踏實求真的創新精神,一定能夠高質量的完成課題設計的內容。


  (課題組供稿)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