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項目動態

“百年易學研究菁華集成”進展順利

  2012年01月16日14:23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10年度重大招標項目“百年易學研究菁華集成”(批准號:10ZD&060)立項一年來,項目組在首席專家劉大鈞教授的統籌安排下,各項工作全面起步,進展順利。
  自2010年12月立項以來,項目組在《百年易學研究菁華集成》初編的基礎上,總結前期工作的經驗,並制定了總體的工作思路和時間安排。2011年4月9日,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舉行了《百年易學研究菁華集成》開題論証會,邀請專家學者對課題進行指導。在此次會議中,項目首席專家劉大鈞教授就項目的總體工作思路作了詳細發言,指出了具體的工作計劃和時間安排,以及工作的重點和存在的問題。與會專家則就自身所長為項目提出了各自的建議,對編纂《百年易學研究論著總目》、搜集文章、論文編選范圍等問題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
  在總體工作思路的指導下,項目組在具體工作中不斷調整、完善工作方案,逐漸形成一套成熟的項目管理方法。至今為止,項目進展順利:
  (一)編纂《百年易學研究論著總目》,包括《百年易學研究論文總目》與《百年易學研究著作目錄》。在《百年易學研究論文總目》方面,課題組《初編》時借鑒學界已有的目錄學成果,主要有:台灣中央研究院林慶彰主編的《經學研究論著目錄》(1912-1997)、武漢大學高桂芬編訂的《周易研究論文索引》(1901-1986)、呂紹綱主編的《周易辭典》附錄二《易學論文索引》(1901-1991),制作完成《1901-2007年易學研究論文總目》,輯成論文目錄13000多條。在《續編》工作中,課題組一方面要將《百年易學研究論文總目》更新到2010年,補入2008年至2010年三年內的易學類文章,另一方面要對1998年至2010年的論文目錄進行完善。2011年上半年,2008年至2010年大陸方面的論文類目錄已初步補充完畢,但當時並未依據《全國報刊索引目錄》編纂,而是通過中國期刊網、人大復印資料等進行制作,因此《目錄》並不完善。2011年下半年,課題組依據《全國報刊索引目錄》進行逐條檢索,對1998年至2010年的《論文總目》進行補充。而1998年至2010年台灣方面論文類目錄的完善工作還有待展開。此時段內,在《百年易學研究著作目錄》方面,至2011年底,已基本完成1949年至2000年目錄的編纂。
  對於目錄的編纂格式,課題組咨詢文獻學方面的專家,依照國內目錄制作的習慣,初步統一了目錄編纂的格式。自2011年下半年至今,已完成1901年至2003年的論文核對工作。同步進行的統一目錄格式的工作,前期也已進行了一部分,但因費時較多,考慮到需盡快確定未有文章以便開展搜集文章的工作,現暫時擱置,留待日后進行。
  (二)在論文搜集方面,《初編》時,已輯成論文目錄13000多條,但搜集到手的文章隻有9500多篇,尚有3600多篇文章未能搜集,其中以海外易學論文佔絕大多數,均為大陸學界難以見到的珍貴研究資料。因此,搜集這部分文章是《續編》中的一項重要工作。2011年上半年,課題組按照《初編》輯成目錄,通過中國期刊網、獨秀、百度文庫等文獻數據庫及國家圖書館、山東省圖書館、山東大學圖書館等國內主要圖書館對這部分文章進行了搜集。由於某些原因,部分文章雖然已經查明館藏地,但未能復印。對於這部分文章,課題組成員已經於目錄中做出了標記,並標明了詳細的館藏處。具體說來,1949年之前民國時期的文章已基本找到,約有20余篇尚未找到,但已於目錄標明此文章在國家圖書館的館藏處。1949年至1979年之間大陸和台灣方面的文章基本未找到。1980年至1987年之間大陸和台灣方面的論文已基本找全。1988年到1995年之間大陸方面的文章未找到的約有25篇,台灣方面的文章基本未找到。1996年至2000年之間大陸方面未找到的文章約有70余篇,台灣方面的文章基本未找到。2001年至2005年之間大陸和台灣的文章已基本找到,台灣少數幾篇由於當時校蔣震圖書館尚未開館未能搜集,但已查明館藏處。需要說明的是,這部分工作都是在原《總目》的基礎上展開的,而1998年至2010年的論文目錄並不完善,因此除原《總目》標明未搜集到的文章外,仍有大量文章需要收集。這項工作將在《百年易學研究論文總目》完善之后繼續進行。
  《初編》輯成目錄對於已有文章和未有文章進行了標明,但《初編》后期由於某些原因,導致部分文章遺失。因此,2011年下半年,課題組對所有文章進行編年存檔,並在原《總目》的基礎上進行了清理查實,明確已有文章和未搜集的文章,將未搜集到的文章按大陸和港台進行搜集。其中,大陸部分的文章經2011年上半年的搜集,除去1949年至1979年的論文未搜集外,其他年代的還有百十余篇尚未搜集到手。港台方面尤其是台灣方面的文章,隻有1980年至1987年、2001年至2005年的論文基本搜集完成,仍有大量文章沒有找到。因此,搜集台灣方面的未見文章為下一步工作的重點。對此,課題組將分成三類進行搜集:一、台灣《中華易學》自創刊以來所刊登的易學類論文,課題組將與《中華易學》方面進行聯系,復制中心未有的《中華易學》期刊。二、再次核對著名漢學家倪策先生贈送易學文章與目錄,查找部分台灣未見文章。三、其他能夠在台灣期刊網上查到的論文,課題組將與台灣方面的專家學者聯系,中心提供論文目錄,由台灣方面依照目錄在期刊網上進行下載,並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發送至我中心。其他較難見的文章最后匯集統一收集。
  (三)在編纂目錄與搜集論文的同時,項目組也進行了論文的初審工作。2011年上半年完成了易學史專題(主要為《初編》后期收集的台灣方面的文章)的初審工作,具體包括《連山》《歸藏》研究、春秋易學史、西漢易學史、東漢易學史、魏晉南北朝易學史、隋唐易學史、北宋易學史、南宋易學史、元代易學史、明代易學史、清代易學史、近現代易學史12個專題。另外還完成了易與佛學、易哲學及易與中國文化的部分文章的初審工作。但此部分文章的專題劃分不夠科學,課題組將對此做進一步的研究。
  自2011年下半年至今,課題組已基本完成經傳研究專輯93個子專題的初審,初步預計此專輯最后收錄文章量與《初編》經傳研究專輯大致相當。課題組在將文章分為精選、待審、不選三類完成初審之后,小組成員還就個人負責的子專題作總結報告和專題目錄。總結報告主要包括此專題的研究現狀、研究成果,並對審閱文章作出分析評論,提出審閱意見,做到論文審讀的專業化、細致化。專題論文目錄主要匯集1901年至2010年此專題的研究論文與著作目錄。以專題審閱文章涉及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即專題的劃分。專題劃分不合理,就可能遺漏某些問題,導致專題目錄的不完善和部分文章的漏選。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文章審閱組在參考林慶彰《經學研究論著目錄》與《百年易學研究菁華集成》初編中的專題分類的基礎上,對經傳研究專題進行了細致的劃分,共分為大約93個小專題,制作了經傳研究子專題目錄。
  (四)在檔案管理方面,課題組依照文章發表時間和專題,一式兩份,對文章分別按年份和專題進行歸檔。按年編排的論文作為底稿存放,課題組成員按負責審閱的專題取用論文,並由專人負責登記論文的借閱情況,做到論文保存的清晰明了,防止出現論文遺失的情況。同時,設專人管理所有人員成果報告的電子文檔。按照檔案管理的工作方案,課題組現已將中心已有文章按照年份分別歸入文件盒進行存放,下一步將對所有文章進行復印並按專題進行歸檔。這項工作所需時間較長,預計12月下旬完成。
  (五)召開《百年易學研究菁華集成》研討會。2011年12月27日至29日,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主辦的“百年易學研究菁華集成第一次研討會”在山東大學中心校區知新樓隆重舉行。
  大會圍繞“百年易學研究回顧與展望”、“百年易學經傳研究反思”、“百年易學人物及思想研究”三個主題進行。各位發言人據自己對議題的理解進行了充分的討論,並對“百年易學研究菁華集成”的編纂工作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
  林忠軍教授圍繞當代易學現代化問題展開發言,指出當代易學從內容上表現在哲學思維彰顯和眾多學科的交叉及中西話語的交會三個方面。並就在新的歷史語境下應如何推進易學研究的深入發展發表重要看法,提出我們應崇尚科學方法、堅持文理交叉研究、運用西方語言、概念和思維,以及象數兼顧義理的方法來推動易學研究的新發展。
  楊亞利教授就百年來山東易學的發展進行了發言,在《百年山東易學綜述》一文中指出20世紀山東易學的一個最大特點是研究范式的轉換,除在象數、義理兩方面繼續深入探討外,呈現以現代科學理論多學科、多角度、多層次綜合交叉研究的趨勢。這個時期的山東易學可劃分為晚晴民國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十七年時期、“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時期、粉碎“四人幫”以來新時期四個階段,曾出現兩次繁榮,特別是三中全會以后山東省的易學研究走向新的輝煌。楊教授並就每個階段的易學研究特點和取得的成果作了詳細介紹。
  劉保貞副教授則就《百年易學研究菁華集成》的資料搜集工作提出了寶貴建議,如充分利用圖書館的新業務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服務﹔加強與海外學者的合作,讓他們承擔本國或地區的一些業務等,並就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科技條件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與會人員還就百年來易學界在孔子與周易、周易釋名、經傳關系等問題上取得的成果進行了梳理和總結。張麗麗在《百年“孔子翼”研究回顧、反思與展望》一文中指出“孔子翼”研究在這百年來經歷了古史辨派的問詰期、回應質疑的過渡期和整理帛書的理性期,呈現出疑古過勇與護孔守舊、感性直觀與理性推理、已有材料互証和新材料輔証的復雜性與豐富性,認為百年“孔子翼”研究已然形成古史辨派專題、“孔翼”創制及其后學專題、“孔翼”與出土材料專題三大內容,而回應古史辨派的余疑、葆有研易之懷疑精神、勾畫古代大《易傳》圖景的責任便成為百年“孔子翼”研究在當代展望中的題中之意。尹辰霆在《周易釋名研究小考--以百年易學研究為進路》一文中指出百年來易學界對於“周”、“易”二字的解釋雖然復雜歧義,但概括起來不外乎兩種路徑:一是字源考據的方法,一是義理解釋的方法,認為探討“周易”名義的各種觀點、各種研究方法都是在不同維度觀照易道。劉霞在《〈周易〉經傳關系研究概述--兼談解易方法》一文中從探討經傳文本形式的變遷、經傳關系研究狀況兩個大的方面入手揭示經傳關系的大致面貌和諸學者的基本立場,繼而引申出易學研究的部分方法論問題,希圖通過探討諸學者在對待“以傳解經”問題上的立場,揭示出恰當合理的解易路徑。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