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廈門大學陳支平教授主持的2010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南方少數民族家譜整理與研究” (批准號:10zd&114)開題論証會召開。廈門大學社科處處長朱福惠教授、課題組首席專家陳支平教授、台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林美容教授,以及課題組全體成員出席會議。
論証會由陳支平教授主持,重申了課題的研究目標、研究方法、預期成果和經費預算等主要方面,五個子課題負責人分別圍繞各自的研究重心作簡要陳述,並進行了較深入的討論。課題組一致認為,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兄弟民族長期友好相處,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整體趨勢。但是由於自然地理、歷史文化等演變歷程的差異,各民族的基層社會表現形式也存在著一些差異。我們要落實構建民族和諧和國家和諧的戰略部署,就應當一方面盡可能地尋找各個不同民族基層社會之間的共同點及其差異性,並從共同點出發,促進各個民族內部、不同民族之間關系健康有序地發展,從差異性出發,改進與協調民族政策的制定、實施與完善,另一方面總結和借鑒歷史上少數民族與少數民族、少數民族與漢族、少數民族與國家之間關系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和教訓,作為我們今天處理民族關系問題的參考。因此,從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出發,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早日實現,增進各民族之間的兄弟情誼,推進多民族國家的繁榮發展,是本課題研究的時代背景和責無旁貸的社會文化責任。
台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林美容教授是研究台灣及中國南方地區民族學的專家,她指出:通過對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家譜的深入分析,探尋出中國南方少數民族基層社會建構的基本歷程與形式,其國家認同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和文化機制。在此基礎上,通過不同區域之間、不同民族之間,特別是少數民族家譜與漢族家譜的比較研究,探尋不同民族歷史文化的相互影響,這應該是本課題的重中之重。她表示台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對於台灣少數民族的文獻資料有著豐富的積累,她本人願意為課題組的實地調研和文獻使用提供便利和支持。
在討論階段,課題組對課題的研究框架、研究內容、人員分工等問題進行了較深入細致的探討,達成如下共識:(1)盡可能地廣泛搜集中國南方少數民族家譜及相關文獻資料,為今后的國內外學術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2)研究方法上應盡快安排人員深入到台灣、東南地區和西南地區進行田野調查工作。(3)研究人員上要發揮子課題負責人在所屬單位的學術帶頭人作用,吸收更多優秀博士生參與課題研究,充實研究力量,保証研究的深度與廣度。(4)關於子課題一:台灣地區由於往來的限制,其研究難度最大,應適當吸收台灣本土的研究生參加,特別是是台灣少數民族的研究生參與。目前已與他們進行了初步的溝通。關於子課題二:東南地區少數民族的家譜已經搜集了近百部,研究基礎比較好,應當盡快進入整理與分析階段。關於子課題三: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家譜的分類比較復雜,在進行家譜搜集的同時,可以先行進行家譜的比較研究。關於子課題四:應較為廣泛地搜集文化比較方面的理論性文獻,為今后的文化比較研究做好扎實的學術基礎。關於子課題五:應及時對搜集來的家譜進行電腦處理。各子課題在以上共識的基礎上,准備即刻投入相關的工作之中。
最后,首席專家陳支平教授在總結時指出,本次開題論証會是務實的會議,課題組成員認真准備,深入討論,進一步研討和明確了研究目標、任務和方法。當前,我國南方少數民族的和諧相處和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也進入到一個嶄新的時期,我們應當不失時機地把握機遇,深入開展研究工作,並對課題組研究成果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本課題全體研究人員通力合作、聯合攻關,按時高質量完成科研任務,推出理論緊密聯系實際的學術精品。
(責編:高巍、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