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項目動態

2010年度重大項目(第二批)開題報告之二十九:中國古代文體學發展史

  2011年07月28日14:10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2010年12月,由中山大學中文系吳承學教授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古代文體學發展史”(批准號:10zd&102)獲准立項。此后三個月中,課題組積極探索古代文學研究重大項目的運作和管理模式,制定嚴格的項目管理制度,設計工作流程和進度,並於2011年3月2日召集全體課題組成員召開開題論証會,同時邀請古代文體學研究專家、學校相關部門領導參加,在許多問題上初步達成了共識。論証會的主要內容有:
  1、傳達和學習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頒發的《2010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立項通知書》,使課題組成員充分了解重大項目研究工作的指導思想、立項宗旨、規章制度、學術目標等,特別強調研究成果撰寫中的學術規范﹔加強課題組與學校、院系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確保課題組的科研條件、人員保障和研究時間等得到落實。
  2、進一步明確課題組成員尤其是子項目負責人的職責、任務,對各位成員的分工作了局部調整﹔吸收在文體學研究上卓有成就的學者進入課題組,如廣西師范大學胡大雷教授(魏晉南北朝部分)、上海財經大學朱迎平教授(唐宋元部分)等,加強了課題組的科研實力。
  3、根據《國家社科基金經費管理辦法》制定項目經費預算。項目經費主要用於“資料費”、“差旅費”、“會議費”三項,佔70%以上。嚴格控制“勞務費”“咨詢費”、“設備費”等支出。經費支出的核心精神是,始終圍繞結項成果《中國古代文體學發展史》(多卷本)的編撰以確保正常結項。為了鼓勵課題組多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還制定了相關獎勵措施,具體內容為:凡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中國語文》、《文學遺產》、《文史》、《文藝研究》、《歷史研究》、《哲學研究》、《考古學報》、《近代史研究》等權威刊物上發表與本課題相關並注明課題名稱的論文,每篇另外資助1000元經費﹔在CSSCI發表與本課題相關並注明課題名稱的論文,每篇另外資助500元經費。
  4、商討並確立確定“中國古代文體學論著集目”編纂體例。此重大項目分基礎工程和主體工程兩大部分。基礎工程以中國古代文體學史料和文體學學術史的梳理、研究為主,主體工程是撰寫多卷本《中國古代文體學發展史》。由於主體工程需要對此課題進行較充分而深入的研究之后才能著手,因此,相關的要求、體例尚在醞釀中,擬半年之后再召集課題組成員和有關專家商討定奪。而基礎工程已經有了較深厚的學術積累,搜集了豐富的資料。根據此重大項目“以文體學學術史為起點,以文體學史料為基礎”的思路,課題組擬首先編纂“20世紀以來中國古代文體學論著集目”,收錄1900——2010年間,海內外關於古代文體學研究的論著(含學位論文)的目錄。開題論証會上,課題組就此目錄的收錄范圍、著錄方式、分類體系進行探討,並達成了共識。目前此項工作已由李南暉老師負責,正著手進行。
  5、擬定項目的總體進度和近期目標,具體如下:2011年1月——2011年6月:文獻調查和檢索,寫出開題報告、調研計劃,確定“中國古代文體學論著集目”編纂體例。2011年7月——2011年12月:根據開題報告收集、整理與文體學相關的史料,並對所搜集材料的價值做出科學判斷﹔各子項目負責人分頭外出調研、查閱罕見資料﹔邀請專家和課題組成員就最終成果《中國古代文體學發展史》的撰寫原則、方法和體例等展開研討。2012年1月——7月:繼續收集、整理文體學史料,結合《中國古代文體學發展史》的寫作,舉辦文體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與學界同仁交流近年來的文體學研究成果,並就今后如何開拓文體學研究領域、提高其整體研究水平開展研討,以研討成果指導下一步研究工作。2012年8月——2013年7月:對已經收集、整理過的史料進行文體學闡釋,分析其在探討文體性質、功用、體制特征、源流衍變等方面的價值,並將探討結果撰寫成論文或專著,作為中期成果交付出版或發表。2013年8月——2014年7月:繼續搜集、整理和闡釋史料﹔召集課題組成員匯報研究進度,交流研究成果,整合資料信息,調整研究思路,以便更有成效地推進課題組下一步研究工作﹔以前期的研究成果為基礎,擬定《中國古代文體學發展史》寫作提綱,並確定分工協作方案。2014年8月——2015年8月,根據方案,集中撰寫專著《中國古代文體學發展史》,完成初稿后,提交相關專家審閱,根據審閱意見進行修改,再交付出版社審查。2015年9月——10月:召開國際學術討論會,向學界推介研究成果。2015年11月——12月:整理相關研究材料,完成結項工作,申請出版成果。
  6、規劃此重大項目的學術成果,包括階段性成果和最終成果兩部分:最終成果為多卷本《中國古代文體學發展史》﹔階段性成果為中國古代文體學文獻整理與研究類著作,包括:李曉紅編《古代詩體叢話》,劉湘蘭著《中國古代文體史料集釋》等﹔中國古代文體史與文體學研究類著作,包括:吳承學《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中國古典文學風格學》(修訂本),張海鷗《宋代文章學研究》、彭玉平《王國維詞學研究》、林崗《古典敘事的口述傳統與案頭傳統研究》、孫立《日本館藏中國詩話研究》、何詩海《漢魏六朝文體與文化研究》、劉湘蘭《中古敘事文學研究》、戚世雋《詩贊系文學研究》、李南暉《唐國史與偏記小說研究》、許雲和《樂府推故》、中山大學中國文體學研究中心編《中國文體學與文體史研究》(會議論文集)﹔擬在CSSCI期刊發表與本課題相關論文30篇以上。

(責編:高巍、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