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5—16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東北地域文化研究”(批准號:10ZD&071)在吉林聖德泉會議中心召開第一次會議。課題組首席專家張福貴教授和課題組各子課題負責人及部分課題組部分成員參加會議。會議中,張福貴教授在進一步確認了課題研究整體規劃的基礎上,對課題研究的具體開展提出了明確意見:一、課題研究要具有原創性、前沿性和超越性,時刻樹立精品意識,力求產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精品﹔二、課題組首席專家、各子課題負責人和課題組成員之間要形成學科交叉、思想對接和學術互動,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最大潛力和學術優勢﹔三、各子課題負責人要嚴格按照課題申報計劃完成課題研究,並要與首席專家簽訂協議,按照協議規定完成每一階段的研究任務。
參加會議的各子課題負責人和課題組成員對課題的主體框架、主要內容、重點難點等內容展開了充分討論,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意見:一、要准確把握和重新提煉東北地域文化的核心精神、重要表征﹔二、要具有“大文化”意識和宏觀戰略高度﹔三、要具有開闊的研究視域,將中文、歷史、哲學和社會學研究結合起來,開拓地域文化研究的新的理論方法﹔四、加強對東北文化價值辨析、東北文化與大眾文化的關系、東北文化的重新建構等薄弱環節的研究﹔五、要推出具有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同時,對課題分工、研究計劃、研究成果等內容進行了進一步的研討和確認。
經過前期工作的積極籌備。4月13日,“東北地域文化研究”開題論証會在吉林大學舉行。
吉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吳振武教授,吉林省社科規劃辦主任金中祥研究員,吉林大學社科處處長孫長智研究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曾繁仁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吉林大學文學院劉中樹教授,教育部歷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吉林大學邊疆考古中心林沄教授,吉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孫玉良教授,吉林省社科規劃辦畢秀梅研究員等出席會議。課題組首席專家張福貴教授,以及各子課題負責人、課題組主要成員參加了論証會。
會議由吉林大學社科處處長孫長智研究員主持。吉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吳振武教授代表吉林大學對課題的成功立項表示祝賀,對課題研究的重大社會意義和學術價值進行了充分肯定,對課題首席專家張福貴教授及其課題組成員為吉林大學科研發展所做出的努力表示感謝。吉林省社科規劃辦主任金中祥教授對課題的日常管理、研究計劃、成果質量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一、強化課題的重要性認識,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是國家目前層次最高、權威性最強的,代表國家水准,課題組成員一定要按照計劃完成任務﹔二、強化精品意識,課題的學術成果要具有國家級水准﹔三、加強課題管理,吉林省規劃辦和吉林大學作為責任單位要加強和改進對課題的日常管理。
首席專家張福貴教授對該課題的總體框架和主要內容,各個子課題的核心內容和主體結構,課題的研究重點和難點,課題的研究思路和原則,課題的研究計劃、課題的預期研究目標和成果,課題的管理和經費分配等方面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曾繁仁教授首先肯定了該課題對於中國當代文化研究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價值和意義,對課題的內容、結構、思路和子課題的設計高度認同。同時,對課題核心問題意識的明確與強化,東北文化復雜性的實証研究,東北文化研究的時間框架的設置,課題成果的國際影響力等問題提出了寶貴的建設性意見。劉中樹教授對該課題對於地域文化研究和東北社會發展的價值和意義進行了肯定,贊揚了課題前期工作的充分和扎實。同時,對東北文化與中原文化、東亞文化、中華文化之間的復雜關系,東北文化與東北歷史之間的內在關聯,東北文化的標識性表征和本質精神,東北文化的發展趨向,東北人的精神特質,學術成果的精品意識等問題提出了切實而中肯的指導性意見。林沄教授肯定了課題組已有的研究基礎和課題的總體設計,並結合歷史文化研究的方法對課題的具體內容做了點評,提出了一些很有價值的意見。孫玉良研究員對課題的核心精神從表象到深層的抽取,各個子課題之間的內在連續性和輻射面,成果的精品性和對大眾輿論的引導性,史料的詳實和創新等方面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張福貴教授和各子課題負責人以及課題組一致表示,要認真聽取和吸收各位專家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進一步細化和完善課題研究的具體方案,全面按照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立項通知書關於課題的具體要求。強化課題研究的問題意識、原創意識、對策意識、前沿意識和精品意識,努力將課題做成能夠經得起歷史不斷檢驗的學術精品。
(課題組供稿)
(責編:劉冰、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