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項目動態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問題研究”進展情況報告

北京大學  趙存生  2011年05月15日10:44  來源:www.npopss-cn.gov.cn

  我們承擔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05年重大項目“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問題研究”自立項以來,由於國家社科規劃辦和北京大學領導的重視、指導和支持,課題組全體成員秉承立項時定下來的“立足前沿,著眼實際,深入開掘,致力創新”的思路合力攻關,目前課題研究工作進展順利,並且陸續取得了一批有影響的階段性成果。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項目研究進展情況
  本項目在進行中強調要有“五個意識”:一是問題意識﹔二是攻關意識﹔三是精品意識﹔四是轉化意識﹔五是合作意識.
  自2005年9月立項到2006年8月為研究工作的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主要作了六個方面的事情:一是採納評審專家的有關意見和建議,調整和完善研究方案,進一步凝練課題的主攻方向和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二是對國內關於民族精神和民族精神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開展進一步的文獻調研,為項目研究工作的深入進行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三是設計調查問卷,並在幾個單位進行調研試點並根據試點情況修改、完善了問卷﹔四是把課題研究同黨的理論創新工作結合起來,以論文形式發表了一些階段性研究成果﹔五是充實研究力量,邀請校外專家合作、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組織在讀博士生參與﹔六是確定重點進行調研的人群和地區,邀請位於東、中、西部的六所院校和有關單位承擔調研任務。在進行上述工作的基礎上,項目研究從2006年9月開始進入第二個階段。在這個階段課題組成員齊心協力,合作攻關,使研究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現重點匯報第二個階段的研究情況。
  1.舉辦全國性的高層次的“民族精神與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
  為了集聚全國的研究民族精神的人才資源和學術資源,2006年10月21-22日,我們課題組在北京大學召開了“民族精神與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來自首都和國內高校、科研機構的40余位知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張國祚主任及北京大學有關校領導出席了會議。與會學者黃楠森、張豈之、葉朗、臧宏、韓震、陸士禎、趙存生、吳潛濤、房寧、張希清、房德鄰、王東、葛晨虹、豐子義、郭建寧、劉誠、鄭曉江、伍雄武、鐘哲明、劉江永、杜漢生等先后在會上發言,圍繞“民族精神與社會發展”這一主題,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倫理學、歷史學、社會學、政治學、民族學、民俗學、思想政治教育學、國際關系學等角度,發表了不少有深度、有新意的見解。這個研討會被認為是近年來國內一次重要的高層次、多學科的民族精神問題研討會,比較集中地展示了學界對民族精神與社會發展問題研究的主流觀點和最新研究成果,對於進一步深化民族精神理論問題的研究,探尋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路徑具有重要意義。《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北京大學學報》等對研討會進行了報道,《思想理論教育導刊》發表了研討會的詳細綜述。
  2.深入研究關於民族精神的重大理論難點問題
  近年來,關於民族精神問題的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很多。如何在此基礎上把研究推向前進,關鍵取決於我們能否在一些重大的理論難點問題的研究上有所突破。為此,我們課題組集中力量對以下10個問題進行了重點研究。這10個問題是:民族精神的概念和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中華民族精神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關節點和基本規律﹔中華民族精神和中國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精神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中華民族精神和中國各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民族精神和民族主義﹔民族精神和宗教﹔民族精神和全球化。這些問題都是既具有理論意義又具有實際意義的重大問題,有些問題學術界已進行過討論但意見仍頗多分歧,有些問題則是新提出來的。通過研究,我們對這些問題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看法,准備寫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厘清的10個理論問題》的研究報告上報社科規劃辦。
  3. 開展大規模的有針對性的實地調查研究
  對民族精神問題的研究,不僅要重視從理論層面進行深入的發掘和探討,而且要重視從實踐應用層面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對策建議。因此,我們把開展實証性調查研究,提出有針對性的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對策建議作為本課題的一個重要任務。從2006年10月至今,課題組採取“校內”和“校外”力量相結合的方法,以揚州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新疆石河子大學、內蒙古呼倫貝爾學院、雲南師范大學和北京大學、北京市東城區等單位為依托,分別對東、中、西部地區(包括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江蘇、革命老區江西和多民族聚居區新疆、內蒙、雲南)的社會各個階層人員(包括工人、農民、干部、社區居民、進城務工人員、新社會階層人員等)的民族精神狀況進行了實地調研。先后發放8000余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7000余份。在利用問卷調研的同時還開展了實地訪談等。課題組還對民族精神教育的重點對象——在校大學生(包括軍校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這樣廣泛深入的調查,不但使課題組掌握了各地區、各社會階層民族精神的實際狀況,能夠從實際出發提出對策建議,而且也促使課題組更深入地思考和研究一些更深層次的理論問題。現在各個調查點的分調查報告都已完成,正在匯總成為總調查報告。我們擬將在近期把總調查報告和有典型意義的分調查報告上報規劃辦。
  4.精心撰寫項目的最終研究報告
  在廣泛吸取課題組成員的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我們確立了項目最終研究報告的邏輯體系和章節規劃,共分為民族精神的理論淵源與基本問題、中華民族精神基本理論問題研究、中華民族精神的歷史發展和基本規律研究、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構中的中華民族精神問題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華民族精神問題研究、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異域借鑒、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現實條件和發展戰略、典型人群和地區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對策等十個章節。參加最終成果研究寫作的人員,除我本人以外,還有鐘哲明、吳潛濤、豐子義、郭建寧、劉誠等知名專家和馮秀軍、宇文利、孫文營、宋修建、趙子林等年富力強、科研能力很好的青年教師、博士后人員以及博士生等。初步計劃於今年10月完成報告的初稿寫作。全書約40萬字左右,力求成為民族精神研究領域中的精品力作。
  5.為青少年撰寫普及讀物《中華民族精神讀本》
  課題組在研究過程中,還注意把提高和普及結合起來,把研究和應用結合起來,不但及時把研究成果轉化到《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等課程教學中去,轉化到報刊的宣傳報道中去,而且還應安徽人民出版社的邀請組織課題組成員撰寫了一本以青少年為主要讀者對象的通俗讀物《中華民族精神讀本》。該讀本與眾不同的是,全書按照中華民族精神基本內涵組織框架結構,選取精彩雋永的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典型人物、重大事件、傳世詩文等對其進行形象詮釋,語言生動活潑有感染力,配以彩色插圖和導語,力圖給讀者描繪出中華民族精神的鮮活歷史和豐富內涵。該讀本書稿正在進行最后的修改,近期內即將出版。
  6.採取多種方式開展與外國學者的學術交流
  在全球化趨勢不斷發展的今天,研究民族精神問題必須具有世界眼光,努力了解其他民族的民族精神進行比較和借鑒,同時要對影響民族精神的世界重大事態(如歐洲一體化過程中的民族和民族精神、冷戰結束后民族主義的泛起等)進行研究。為此,我們採取“請進來”、“搭便車”、“網上筆談”等方式先后同俄羅斯、波蘭、日本、美國、英國的幾位學者進行了交流,感到很有收益。
  二、項目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1.出版了一本論文集,尚有一本通俗讀物和一本專著即將出版
  我們在“民族精神與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的基礎上,編輯了《民族精神與社會發展》一書(該書已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於2007年3月出版發行)收錄了在研討會上發表的論文24篇,內容涉及民族精神的概念、內涵與核心,民族精神與社會存在和社會發展,民族精神的歷史性與時代性,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與全球化,民族精神與民族主義,中華民族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精神與和諧社會及和諧世界建設,國內少數民族與中華民族精神,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原則和具體路徑等,反映了當前民族精神問題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現實意義。此外,近期安徽人民出版社將出版發行《中華民族精神讀本》一書,北京大學出版社還將出版課題組成員宇文利博士的專著《中華民族精神現當代發展新論》。
  2.發表一批有影響力的學術論文
  自立項以來,課題組成員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求是》、《北京大學學報》、《高校理論戰線》、《馬克思主義與現實》、《教學與研究》、《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思想理論教育導刊》、《東南學術》、《中華魂》、《中國德育》等報刊上發表了《中國社會發展與中華民族精神》、《偉大民族精神的當代詮釋》、《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途徑》、《民族精神發展影響因素與基本規律》、《論民族精神教育的本質、品性、旨歸及范式》、《培育民族精神是搞民族主義嗎?》、《馬克思恩格斯視野中的民族精神及其當代價值》、《建國前毛澤東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當前我國民族精神教育的優勢、困境和對策》、《科學發展觀與當代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對中華民族精神與社會主義榮辱觀關系問題的思考》、《民族精神傳統和諧思想的現代價值與時代發展》、《近年來民族精神教育問題研究綜述》以及《熔鑄和諧中國之魂》、《樹立和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道德支撐》、《發掘和弘揚中華民族古代優秀思想道德傳統》、《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等學術論文近20篇,其中近半數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產生了比較大的學術影響。
  此外,《中華民族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構》、《民族精神在和諧文化建設中的價值意義及實現路徑》、《和諧社會建構中民族精神動力功能的層次性分析》、《中華傳統思維對和諧社會建構的幾點方法論啟示》等一批論文也將陸續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
  3.初步完成實地調研咨詢報告多篇
  通過調查研究,課題組已寫出:《新疆少數民族聚居區民族精神狀況及對策分析》、《呼倫貝爾地區公民民族精神狀況調查報告》、《革命老區公民民族精神狀況調查報告》、《大學生民族精神狀況調查報告》、《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公民民族精神狀況調查報告》、《雲南多民族聚居區公民民族精神狀況調查報告》、《北京市東城區社區居民民族精神狀況調查報告》以及《對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與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統一性的思考》、《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關系辨析》、《全球化背景下民族精神的機遇、挑戰與對策》、《民族精神與民族主義的關系辨析—兼論民族精神教育中如何正確對待當代中國的民族主義話語》等,待經過進一步的提煉、修改之后,這些報告將上報社科規劃辦,為中央相關部門決策提供參考。

(責編:高巍、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