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人民大學董克用教授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縮小收入差距政策研究》(05&ZD049)自2005年10月正式啟動以來,進展順利,並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
一、項目進展情況
1、召開兩次課題研討會。2005年10月,召開課題研討會,進一步明確各子課題研究方案、內容及進度,正式啟動課題研究﹔2006年3月,召開第二次課題研討會,對課題研究進行階段性小結,各子課題負責人對研究中遇到的問題和設想交換了意見,首席專家對下一步研究提出具體要求。
2、多渠道獲取研究數據。2006年2月,課題組與國家統計局、國家稅務局等單位溝通,同意有選擇地使用課題研究所需數據﹔子課題負責人黃燕芬中標的社會經濟運行普查項目也為課題研究提供了部分數據支持,已將《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方案》和《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統計分類標准和目錄》共享使用。
3、資料搜集和調研工作。各子課題負責人從各自的研究內容出發,分別開展了資料搜集、調研和討論工作,目前階段性成果正在研究中﹔課題組成員還帶領研究生到湖北省廣水市就農民收入分配和收入差距問題進行了調研。
二、專題座談會情況
2005年10月,課題組組織了由全國部分地市國稅局長參加的專題座談會,會議的中心議題是從稅收角度看我國居民收入分配現狀和貧富差距問題。
會議從兩個方面進行了討論。一是當前稅收與居民收入的關系。認為,用稅收調整居民收入分配關系的工作主體主要是地稅系統。個人所得稅的調整要朝著調節居民收入分配的方向努力。照顧低收入階層應該成為政府的政策目標,個人所得稅要向富人征收,並促其將收入轉化為投資,限制其消費﹔利息稅應設置免征額,並實行累進稅率﹔財產稅和遺產稅應盡快開征。國家應通過強化單一號碼的管理加強對個人所得稅的監控。二是當前居民收入分配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認為,居民收入差距主要體現在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差距、城鄉差距、大中城市與小城市差距、城市中高收入階層與貧困階層差距等方面。私營企業主、外企員工、壟斷行業從業人員、部分公共管理部門從業人員收入太高,農民、城市下崗再就業員工收入太低。當前貧富差距擴大的主要特征表現為貧困人群太多。貧困人群不一定指的是吃不起飯、穿不起衣,主要表現為:讀不起書,上學難,上好的學校更難﹔生不起病,普通老百姓根本治不起大病﹔買不起房,住房條件無法改善﹔養不起老,隻能靠子女養老,政府和社會無法提供適度的保障。改善以上狀況應是政府財政的責任。
三、階段性成果簡介
階段性成果包括:論文《就業問題的公共政策思考》(董克用《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5年第4期)、論文《中國經濟轉軌過程中的薪酬問題》(董克用 成得禮《湖南社會科學》2006年第1期,《新華文摘》2006年第8期全文轉載)、論文《二元經濟中城鄉混合基尼系數的計算與分解》(程永宏《經濟研究》2006年第1期)﹔論文《合理確定中央政府的教育職能,確保實現地區之間教育公平》(曹淑江《社會科學戰線》2006年第4期)﹔專著《基層財政收入狀況及農村稅費改革的成效分析》(孫玉棟穆雨時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等。
《中國經濟轉軌過程中的薪酬問題》一文認為,在經濟轉軌過程中,中國的收入分配領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革,而作為居民收入主要來源的薪酬,必然成為這一變革的核心。薪酬問題十分復雜,涉及經濟、政治、社會等各個方面。該文主要涉及與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密切相關的幾個問題,包括薪酬概念的界定,薪酬水平發生的變化,薪酬在地區、產業方面的差別,改革后最低工資制度的變化,對國有企業薪酬制度改革的評價以及如何建立現代企業薪酬制度等。
《二元經濟中城鄉混合基尼系數的計算與分解》一文認為,關於基尼系數計算方法的文獻已經十分豐富,但專門計算城鄉混合基尼系數的理論方法,卻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這導致全國收入分配長期變化方面的某些研究難以深入。該文建立了城鄉混合基尼系數的新算法,並給出新的分解形式,同時還提出並論証了度量城鄉差距的新指標。該分解形式具有明確的經濟含義和理論意義,並且不依賴於“城鄉收入分布不重疊”的假定。利用這一分解形式的經濟含義,我們分析了幾個重要理論問題。最后應用新算法計算並分解了中國個別年份的城鄉混合基尼系數,以檢驗新算法的有效性。
(責編:高巍、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