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蔡禾教授承擔的200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民工問題研究》開展了一系列的調查,獲取了大量珍貴資料,並在調查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取得一定的階段性成果,有的成果得到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同志的重視。
一、研究工作進展
1、課題啟動以來,課題組成員先后走訪了珠江三角洲九個市中的大部分市的勞動、社會保障、公安、人口管理、工會等相關部門以及部分企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進行了座談。不僅從制度層面,而且從用工單位角度,了解到農民工的真實情況。
2、2006年3月26日,課題組召開了“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民工問題研討暨課題論証會”。會議邀請了廣東省內外專家學者20余人,其中有來自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的佟新教授、南開大學社會學系的關信平教授、華東師范大學的陳映芳教授、上海大學的張文宏教授。蔡禾教授在會上報告了研究設計,各位專家對課題組的研究論証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提出了諸多建設性意見,並在會議上報告了他們在農民工問題上的研究心得。
3、2006年5月開始,以焦點訪談形式對十種不同行業、不同職業的農民工群體進行了座談,並錄音、錄像,獲得大量的探索性資料,在此基礎上,整理出了進一步研究的訪談提綱和問卷調查的內容要點。6月,在前期調研基礎上,根據“民工荒”研究所獲得的信息資料,開始調查問卷設計。課題組成員經過多次互動和討論,並先后進行了兩次試調查,又在此基礎上又做了部分修正,最終確定問卷定稿。
在進行問卷設計的同時,課題組對問卷調查的抽樣問題進行了多次商議,結合珠三角農民工的流動特征,對照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按照珠三角九市或省統計局公布的外來農民工產業、行業分布為總體參照系決定了調查對象的區域分布、行業分布、性別比例和調查數量,在此基礎上制定了詳細的抽樣方案。農民工問卷總數4000份,其中從事非正式經濟活動的900份,調查包括6個群體,即沒有營業執照的小店經營者﹔流動攤販或流動銷售人員﹔保姆、鐘點工﹔散工、零散性裝修工、自有三輪車工人、街頭修鞋者、街頭洗車人員﹔摩托車搭客仔﹔拾荒者、撿廢品人員。
7月中旬,問卷調查的實施正式展開。調查從調查員的培訓開始,到試訪問、正式訪問,以及督導員的陪訪、審核,均嚴格按照程序和調查步驟進行,最終4000份問卷於7月21日完成,整個問卷調查持續12天。8月底完成對問卷正數據的信息輸入。
另外,為豐富研究內容和深化研究結論,課題組還單獨對城市居民進行問卷調查,試圖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居民和農民工的實際交往及其他們對農民工的態度、意見和價值觀念,調查於8月下旬開始,8月底結束。
4、在總項目各項工作開展的同時,各子課題也在積極工作,比如勞動力就業部分,通過走訪和調研,已獲得大量數據,目前這些數據資料正在整理中﹔地方治理子課題,一直堅持持續走訪,多次深入基層政府,以佛山市順德區樂從鎮為研究基地,和當地政府已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另外,其他子課題,通過不定期召開座談會以及校內、校外公開演講的形式,不僅擴大了研究的影響范圍,而且同時也獲得了不少建設性的意見。
二、項目研究階段性成果
課題組研究已經取得一定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部分代表性成果提出下鮮明的觀點。
《跨國勞動過程的空間政治:全球化時代的宿舍勞動體制》發表於《社會學研究》2006年第4期,該文從跨國勞動過程的角度出發,認為宿舍勞動體制是全球資本的經濟邏輯與國家制度的政治邏輯共同作用產生的一種獨特而具體的生產空間形態,這一生產體制在跨國勞動過程中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的意義亟待更加深入而系統的研究。
《工資福利、權益保障與外部環境——珠三角與長三角外來工的比較研究》發表於《管理世界》2006年第6期,該文從工資、福利、權益保障、人身安全以及外部環境等方面,比較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兩地外來工的基本狀況,指出了兩地外來工狀況差異的制度性原因,提出珠三角企業處理勞資關系的基本模式是“市場型”,而長三角則是“人情型” 和“法治型”的觀點。
另外,課題組還取得其他一系列研究成果,有的還得到決策部門的高度重視。
1、藍宇蘊、郭志堅:《城中村景觀問題的社會學思考》,《學術研究》2006年第5期。
2、任焰:《宿舍勞動體制:勞動控制與抗爭的另類空間》,《開放時代》,2006年第3期。
3、王興周:《結構轉型、期望值與工作滿意——對民工荒成因及對策的新視角》,《南方人口》,2006年第2期。
4、李超海:《城市認同、制度性障礙與“民工荒”現象:基於長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區實地調查的結果》,《青年研究》,2006年第7期。
5、劉林平、萬向東、張永宏:《“民工荒”問題及珠三角與長三角外來工比較調查報告》,呈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同志。張德江同志將該報告批轉廣東省勞動廳廳長,廣東省勞動廳非常重視,專門派人與課題組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6、劉林平:《制度短缺與勞工短缺——“民工荒”問題研究》,《中國工業經濟》待發表。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