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

文化強國的本質要素

龔群  2012年04月23日15:49  來源:光明日報

  ●社會價值觀念是文化的核心要素,社會主義文化自覺與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其核心要素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自覺,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民族的覺醒最深層次的是文化的覺醒。強調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必須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要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當前社會發展階段的主導價值的作用,克服一切不利於人民團結、不利於社會正氣上升、不利於社會健康發展的價值觀。

  建設現代國家,不可能沒有價值觀的支撐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適時提出了建設文化強國的歷史任務。為了深入理解這一歷史任務的意義,我們先從“文化”這個概念入手。文化這一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文化即指相對於政治、教育、軍事等領域的文化藝術領域,就其廣義而言,文化是具有最大包容性的社會現象,是人們在長期歷史中創造形成的社會歷史積澱物,同時又是不斷更新創造的社會現象。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的總和。而在這諸多因素之中,社會價值觀念是文化的核心要素。因此,社會主義文化自覺與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其核心要素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自覺,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

  與經濟硬實力相比,文化就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而且文化軟實力更為重要。一個國家發展經濟,建設現代國家,不可能沒有價值觀的支撐。適應於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社會經濟關系的價值觀念是經濟社會長期發展的最深厚動因。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發生的一個深刻社會變化,就是價值觀念的變化。我們破除了“階級斗爭為綱”和“貧窮社會主義論”,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開放總方針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發展理念。其深層的變化就是回歸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價值觀念的指導。沒有適合現代中國社會發展和中國國情的核心價值體系或核心價值觀念,社會主義文化發展也就沒有了主心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把長期以來中國革命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所形成的核心價值歸納概括為一個有機體系,鮮明地舉起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偉大旗幟,表明了我們黨在價值觀念上的文化自覺。這是對我們長期以來的中國革命和中國社會主義實踐在核心價值觀念上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概括。

  與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經濟基礎相適應的社會核心價值體系,是民族強大凝聚力、向心力的根基

  與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經濟基礎相適應的社會核心價值體系,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刻的價值精神動因,而且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的深刻根源。中華民族能夠在五千年的發展過程中歷盡磨難而長盛不衰,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傳統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這一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就是“三綱五常”。它涉及到傳統社會的政治、家庭等方面的基本社會關系以及基本道德要求,幾個方面共同構成一個核心價值和核心價值觀的體系。

  其次,在中華民族的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雖然有著政治動亂而導致國家處於分治的狀態,但是,由於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社會核心價值體系所具有的凝聚人心的強大作用,從而天下分久必合。大一統的國家形態一直是中華民族社會的常態。中國傳統社會的這一核心價值體系只是到了近代以來,由於不適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從而顯得有礙於中國的進步發展,並且在與西方價值觀念的沖撞中顯得處於弱勢。近代史上100多年來中國人都在苦苦尋找能夠替代傳統社會核心價值體系、能夠適應中國社會在現代背景條件下的新的核心價值體系。在中國社會從傳統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過渡轉型的過程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逐步形成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和繁榮富強為指向的核心價值體系。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及社會主義的榮辱觀,十六屆六中全會概括的這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科學地反映了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所形成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價值的本質特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的系統,它還將隨著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而賦予它新的時代內涵。

  3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實踐表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方向。文化強國建設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文化強國建設不能沒有共同理想,文化強國建設也需要依托強大的民族精神和富有活力的改革創新精神,文化強國建設同樣需要以道德建設為基礎,總而言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直接決定著文化強國戰略的成敗。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黨的建設和精神文化建設全過程之中,貫穿於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的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規范。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民族的覺醒最深層次的是文化的覺醒。強調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必須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建設文化強國,當務之急是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建設文化強國,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是當務之急,這又是為當前社會價值觀念的現狀所決定。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社會的面貌,也改變了人們的價值觀念。在改革開放的新的歷史條件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形成了富有時代精神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同時也在市場經濟的經濟背景和國門打開的情景下,產生了諸如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等非馬克思主義和非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同時,中國社會有著幾千年漫長的封建社會,封建的權貴價值觀、權力本位的思想以及上尊下卑的封建意識還相當濃厚。價值觀的多元與多樣,已經是我們這個時代不爭的事實。同時,在各個領域、各個社會團體、經濟部門,也都在其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追求。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要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當前社會發展階段的主導價值的作用,克服一切不利於人民團結、不利於社會正氣上升、不利於社會健康發展的價值觀。同時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導作用,引領不同社會生活領域、生產領域以及其他社會領域的價值追求。

  文化強國建設最終的目的是為了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精神品位,給人一個精神家園。一個社會需要有一個主導性的精神追求或核心價值觀,才不至於渙散,對於個人而言,也同樣如此。文化的內核是價值或價值觀念。崇尚文化及其價值,是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一個基本特色。在孔子那裡,就表現出了對於文化的追求以及對於文化所包含的內在價值的崇尚。這是因為,文化是人類生活方式的精神內容,其內含的價值對於個人或對於社會而言,都具有精神家園的寓意所在。每個人都有一個家,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精神尋找一個安身之所,每個民族、國家也要為自己的人民確立一個精神上的安頓之所,這是一個社會穩定、和諧具有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根本條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多元化的價值觀也給中國人的精神家園建設帶來了挑戰,中國人的精神支撐弱化了,很多人找不到歸宿感。因此,面對改革開放以來價值觀念變化的新國情、新民情,為國人確立一種精神支撐和精神歸宿,應當看作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中之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僅是強國之魂,而且是人民精神的靈魂。隻有人民真正認同了,我們的精神家園才真正建設好了。

  文化強國建設又是我們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的必由之路。各國歷史發展的經驗表明,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強大的精神內核,沒有一個能夠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核心價值觀,僅靠物質力量或其他因素,就難以在世界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中國封建社會晚期的衰落就是一個歷史的例証。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調整的全球化時代,世界多極化、經濟一體化深入發展,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頻繁,國與國之間綜合國力競爭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當代西方國家在與其他國家競爭中,不僅僅是進行經濟競爭,而且更重要的是價值觀的競爭。經過100多年的探索,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我們終於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應當看到,這不僅是由於我們的物質總量的增長,同時更重要的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所始終堅持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所起的作用。黨中央適時提出文化強國戰略目標,強調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要進一步提升我們的國際競爭力,使我們在國際競爭中真正立於不敗之地,使得中華古老文明在新的世界舞台上重放光彩。

  (作者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幾個重大關系研究》首席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