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

“新的發展階段中效率與公平問題研究”重大項目成果簡介

張伯裡  2011年05月09日15:29  

  中央黨校張伯裡教授2008年主持完成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的發展階段中效率與公平問題研究”(項目號04&ZD035),最終成果為同名研究報告和專著。課題組成員有:韓慶祥、趙振華、吳忠民、張忠軍、田小寶、李懷義、陳江生、洪向華、郭大為、戴木才、李小科、王天義、梁朋、李繼文、賈俐貞、點評、詆妍、張一名、馬小麗、湯麗莉、郭慶、查惠、李慧英、梁軍、 王立峰、吳文芳、謝煜桐、劉素華、王靜、孫翠雯等。

  一

  人們對公平、效率的探究,源遠流長,但至今仍有不同的理解﹔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問題也已提出一、二百年,但一直是人們持續研究中的、見仁見智的一個兩難的理論命題。我們始終需要對這一經濟學及其他學科都具有重要理論價值的問題與時俱進地進行研究,何況這一問題不僅僅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同時還是全球和我國面臨的一個重大實踐難題。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關於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公平與效率的問題,我國經歷了一個長期的探索歷史,對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定位和指導思想也幾經發展變化。新世紀、新階段,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推進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新的經濟社會矛盾也在顯現,特別是收入差距擴大、社會不公現象凸現,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黨和國家順應民心民意,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公平,公平問題開始得到認真地對待和解決。但由於此問題的長期性和復雜性以及政策效果的滯后效應,公平問題並未根本上解決、依然是當前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中的需要繼續下大力氣解決的重大問題。本課題在聯系理論與實際、歷史與現實、國外與國內、經濟與社會的基礎上,著重對進入21世紀我國新的發展階段中的效率與公平問題,作一些研究和探討

  二

  按照本課題研究進程的設計,在項目研究初始階段就設置了經濟等五個分課題,以便從不同學科、領域,多個角度、緯度地對效率與公平這一綜合性問題進行研究。這些分課題研究成果既相對獨立成篇,同時又是總課題的研究基礎﹔總課題研究報告是在吸收各分課題研究報告的有益思想、素材的基礎上進行獨立研究和再創作而形成的。就本課題研究的基本成果“項目研究總報告”而言,本課題研究的內容框架由五個部分構成,即一個緒論加四章。

  1、緒論“關於新的發展階段中效率與公平問題”。此部分既是整個課題的“引言”——由此引出課題后面各章的研究和內容,又是整個課題的“總論”——由此概括課題的主旨和主要內容。具體說,此部分從總體上對本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現實判斷基礎,基本理論觀點,對策措施建議,內容結構框架等,分別進行闡述。

  2、第一章“效率與公平問題的相關理論和概念”。此部分首先對以往有關效率和公平問題的基本概念進行辨析,然后追朔效率與公平及其相互關系的思想淵源,接著對當代不同學科領域中效率與公平問題的思想觀點加以歸納,並從這些思想淵源、思想觀點中得出一些有價值的啟示。

  3、第二章“我國效率和公平問題的歷史回顧”。此部分一方面是就我國在效率和公平問題上的認識及指導思想的變化作歷史的回顧,另一方面對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中效率與公平問題的歷史發展加以闡述。

  4、第三章“新的發展階段中影響效率與公平的問題及主要因素分析”。此部分在分析我國所處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及其特征的基礎上,著重闡述新的發展階段中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中效率問題與公平問題並存,但主要是公平問題,並就影響效率與公平問題的經濟、政治、法律、政策、道德等因素進行分析。

  5、第四章“新的發展階段效率與公平的調節思路與對策”。此部分首先提出調節效率與公平的指導思想,然后闡述新的發展階段調節效率與公平的總體思路,進而論証新的發展階段調節效率與公平的若干具體對策。

  三

  本課題成果有以下幾個突出理論創新之處:

  1、課題研究的現實判斷基礎——新的發展階段中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中效率問題與公平問題並存,但公平問題更突出。

  改革開放30年來,伴隨著我國市場取向的改革的持續進行,效率一直受到關注而且比之30年前大大提高。但是,效率問題並非已經解決甚或不用關注了,事實上當前我國效率問題依然存在,有些甚至還很嚴重,主要表現為下面幾個方面:一是粗放的發展方式和不盡合理的經濟結構制約了效率的進一步提高,經濟高增長與宏觀低效率並存﹔二是投資與消費發展不平衡,影響經濟持續快速和高效率發展﹔三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制約著宏觀和微觀效率的提高﹔四是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瓶頸問題突出,效率的可持續增長壓力加大﹔五是對外經濟領域自身存在的低效率和內外經濟失衡對宏觀經濟效率的負面影響。

  公平問題既是歷史的,又是具體的。我國現階段的公平問題,既存在於經濟領域特別是收入分配領域,也存在於社會、政治等其他領域。公平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育的不公平﹔二是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三是區域發展不平衡,發展差距不斷拉大﹔四是收入分配不公,貧富差距擴大﹔五是社會保障的不公平﹔六是公民政治參與的不公平。

  當前我國效率與公平失衡,主要在於公平問題。當前公平問題日益突顯。首先,公平問題已經突顯成為當今中國社會的一個強烈的訴求﹔其次,公平問題已經成為直接影響到社會安定、穩定的一個突出問題﹔再次,公平問題不僅是社會問題,還會嚴重影響經濟的發展和效率的提高﹔最后,公平問題影響到改革的進程。

  2、本課題研究的基本觀點——在認識上,要樹立“效率與公平相結合,效率為基、公平為體”的思想理念效率和公平與不同時代的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緊密相連,因此,研究效率與公平問題必須把兩者放到一個具體的歷史條件下去考察其內涵和要求,不能離開具體的歷史條件去抽象地談論效率與公平問題。效率與公平及二者關系狀況是動態的,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效率與公平的關系狀態,也是不斷地發生變化的。在這種發展變化中准確把握效率與公平的關系並用於指導實踐,是非常重要。如何在總體上把握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我們認為,要樹立“效率與公平相結合,效率為基、公平為體”的思想理念。這一思想理念包含如下幾個方面內容。一是“效率與公平相結合,效率為基、公平為體”表明,效率與公平之間是必然相互聯系的、而非互不相干的。在一定意義上,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是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之間的關系,是市場機制與政府調控之間的關系,是鼓勵先富與促進共富之間的關系。二是“效率與公平相結合,效率為基、公平為體”表明,效率與公平之間是可以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首先,效率是公平的基礎,沒有效率就沒有公平實現的物質條件和源泉﹔其次,公平是效率的本體,沒有公平就沒有效率存在的理由和保証。再次,以效率為基、公平為體,共同構建一個有利於人的全面發展的經濟社會大廈。三是“效率與公平相結合,效率為基、公平為體”表明,效率與公平之間是存在相互對立、相互矛盾的一面的。效率的提高,畢竟主要依靠市場機制、市場競爭來實現,競爭就必然有勝利者和失敗者,進而收入和貧富的差距,而如果貧富差距過大就會導致不公平,這就需要政府發揮職能作用,通過控制過大的貧富差距來維護社會公平,而如果這種調控過度就會抑制市場機制、市場競爭作用的發揮,進而導致效率降低。然而,這種相互矛盾、相互對立的關系並非“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非此即彼”的關系。效率與公平有時是此長彼消的,在效率與公平嚴重失衡的情況下,在短時期內以較小的效率犧牲為代價換得較大的公平增進,或者以較小的公平犧牲為代價換得較大的效率提高,都是必須的。關鍵在於把握好度,把握好效率與公平兩者此長彼消或此消彼長的度。四是“效率與公平相結合,效率為基、公平為體”表明,效率與公平之間是可以相互並存的。所謂相互並存,一方面,是指兩者並行不悖、互不排斥、互不抵銷、同時存在和發展。另一方面,是指兩者各有自身的相對獨立性,除了按照對方提供的條件和要求相互影響發展外,還按照各自的本身內部的規律性和要求發展,即各有一部分互不交叉、相對獨立、並行發展的軌跡。正因為如此,有了效率的基礎,並非必然就有公平的實現——如果公平、特別是社會公平領域自身的一些問題沒有處理好,就會出現高效率與不公平同時並存的狀況﹔有了公平的本體,也並非必然有效率的提高——如果效率、特別是經濟效率領域自身的一些問題沒有處理好,就會出現公平與低效率同時並存的狀況。無疑,因為同樣的原因,也會出現低效率與不公平同時並存和高效率與公平同時並存的狀況。五是“效率與公平相結合,效率為基、公平為體”作為理念上對兩者關系的總體把握,並不排斥某一發展階段上對兩者關系實際狀況的具體判斷和處理。

  3、本課題提出對策的基礎——對新的發展階段影響效率與公平問題的因素分析影響效率與公平的因素屬不同方面、分各種類型,不能籠統的一概而論。影響效率與公平的因素主要有經濟、政治、法律、政策、道德等五個方面。經濟因素是影響效率與公平的直接因素。這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經濟發展方式沒有根本轉變﹔對GDP的盲目崇拜和高速度的片面追求﹔市場經濟體制發育不成熟、不完善﹔行業壟斷以及國企壟斷﹔宏觀經濟調控的不充分﹔內外經濟的失衡等。

  政治體制改革相對滯后是影響公平效率失衡的重要因素。這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政府職能錯位、公共服務職能薄弱﹔行政性壟斷行為突出﹔政府執行力不足﹔腐敗現象滋生、政府公信力下降等。

  部分現有法律制度在維護公平、提高效率方面仍有相當差距。這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在涉及財產權保護,市場競爭正當,收入分配合理,社會職責發揮上的法律空白現象﹔法律脫節現象﹔法律規范之間的不協調現象﹔法律制度不完整現象﹔法律法規過濫現象等。

  現階段部分失衡的政策影響了社會的公平和經濟的發展、效率的提高。這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區域經濟發展政策的失衡﹔稅收政策的失衡﹔戶籍政策的失衡﹔社會保障政策的失衡等。

  社會道德建設出現的滑坡既損害了公平,又損害了效率。這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與市場經濟相應的倫理和道德的缺失﹔政府部門、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道德責任的缺乏﹔社會道德輿論監督乏力等。

  而對這些因素歸類,基本上是四種類型:第一種是主要影響效率的因素﹔第二種是主要影響公平的因素﹔第三種是同方向的既影響效率又影響公平的因素﹔第四種是反方向的既影響效率又影響公平的因素。

  事實上,在上述四種類型的影響因素中,比較多的存在的是第三種影響因素,即同方向的對效率和公平都產生影響的因素,盡管同一個因素對兩者的影響並非同步、同等,有時或有的因素對效率的影響更直接或更大些,有時或有的因素對公平的影響更直接或更大一些。無疑,四種因素我們都不能忽視,而在當前特別要注重那些既影響公平又影響效率的因素。

  4、本課題研究的對策建議——在現實中,要針對新的發展階段的實際問題和產生原因,採取調節效率與公平的對策措施從這個實際出發,根據“效率與公平相結合,效率為基、公平為體”的思想理念,一方面,始終要注重效率、講求效率,針對效率領域中存在的問題,採取相應的措施來解決問題、提高效率﹔另一方面,鑒於社會矛盾加劇、公平問題更加突出的實際,高度重視公平問題並採取有力措施來解決公平問題,維護公平、促進公平,在提高效率基礎上,更加注重公平。

  效率與公平的調節問題,既是宏大的問題,需要構建系統的宏觀思路,同時又是具體的問題,需要採取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新的發展階段調節效率與公平的關系,特別要著眼於採取那些更加注重公平、同時又促進效率的措施,至少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1、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奠定公平的物質基礎﹔2、深化市場經濟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3、打破各種壟斷,創造公平環境﹔4、還原戶籍基本職能,實現公民自由流動﹔5、充分實現社會公共資源的合理配置﹔6、強化政府政策調節各種失衡﹔7、合理調節收入,完善分配體制﹔8、構建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9、健全社會領域的法律制度,為社會公平提供法律保障﹔10、加強反腐倡廉、樹立公平道德觀念。

(責編:趙健)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