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

新世紀新階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研究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十個如何"研究》成果簡介

田心銘  2011年05月09日15:19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由教育部思政司和教育部社科中心共同承擔的2005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新世紀新階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研究”(項目號05&ZD021),最終成果為研究專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十個如何”研究》。教育部原思政司司長靳諾、教育部社科中心原主任田心銘、教育部思政司司長楊振斌任項目課題負責人,教育部原黨組成員朱新均、北京大學原副校長梁柱、中國人民大學編審任大奎任項目課題組顧問,教育部原思政司副司長馮剛、教育部社科中心副主任張劍任項目課題執行負責人。課題組主要成員有:(以姓氏筆劃為序):田建國、任青、李旭炎、張再興、張建明、張雷聲、劉獻君、曲建武、遲剛毅、徐維凡、徐艷國、趙存生、翁鐵慧、潘敏,還有100多人參與課題研究工作。

  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中央16號文件)。2005年,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概括為“十個如何”,並強調這“十個如何”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新課題”,“解決好這些問題,對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極為重要”,“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深入研究,採取措施,不斷推進”,“切實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胡錦濤:《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第635頁,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深入研究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十個如何”,不斷探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課題報告按“十個如何”分開論述,其中每一個“如何”都在分析現狀、肯定成績、找出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對策建議。以下是“十個如何”對策建議的主要內容:

  一、如何更有效地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大學生頭腦,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加大學科建設創新力度,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提供強大平台。著力在明確學科方向的定位上創新,在把握科學體系的研究上創新,在構筑學科基地的方法上創新,建設好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及所屬二級學科。

  加大實施新課程方案創新力度,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提供堅強陣地。要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為目標,著力在內容轉換上創新、在教學研究上創新、在組織管理上創新。

  加大師資培養創新力度,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提供優秀的教師。要創新選拔准入制度、創新培訓體系、創新政策扶持,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師德高尚、紀律嚴明、作風優良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骨干隊伍。

  二、如何廣泛深入地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大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

  改進教育內容,不斷提升大學生的思想認識。要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統一起來,著力幫助學生認清四個根本性的問題:(1)愛國主義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政治信念、政治立場、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2)中國搞資本主義不行,必須搞社會主義。(3)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在本質上是統一的。(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 。

  拓展教育載體,不斷提升大學生的思想境界。在拓展課堂載體的同時,著力拓展活動載體、社團載體、媒介載體、標識載體、環境載體,同時在載體中融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共同價值目標,讓大學生在各種載體的活動中提升思想境界。

  優化教育過程,不斷提升大學生的理想追求。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內在規律,在授業施教的過程中,曉之以事、明之以理、動之以情、勵之以志、導之以行,引導大學生把理性認識轉化為愛祖國、愛集體、愛社會主義的實際行動。

  三、如何針對大學生的思想特點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一些學科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這些課程和學科的吸引力、感染力、說服力

  把堅持正確方向和推進學術創新結合起來,增強教育內容的吸引力。堅持與時俱進,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統領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學科﹔著力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和重大現實問題研究,增強教育內容的理論基礎和學術厚度﹔加強教學管理,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佔領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的講台。

  把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建設和教材體系建設結合起來,增強教育教學的說服力。全面推進、重點建設,逐步形成門類齊全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特別要重點建設具有前瞻性和影響力的新興、交叉學科,逐步建立門類齊全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總體規劃、重點突破,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教材體系。

  把培養學識魅力和培養人格魅力結合起來,增強授課教師的感染力。著力解決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問題,使教師以堅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影響和引領大學生。注重提高學術業務水平、加強學術規范和學術風氣建設。

  四、如何引導大學生既積極學習和正確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又自覺鑒別和抵御各種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

  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確保大學生自覺選擇思想文化的正確方向。引導大學生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大力開展文化安全觀教育,引導大學生自覺維護國家利益。著力教育大學生全面領會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關於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不斷深化對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不斷深化對文化發展方向的認識,不斷深化對思想文化領域滲透與反滲透斗爭復雜性、艱巨性的認識。

  大力開展文化素質教育,幫助大學生不斷提升文化素養。努力提高教師自身文化素養,吸引和影響大學生。切實加強大學文化修養課程的設置和管理、積極開展“傳統文化經典研讀”活動,積極吸收借鑒國外文化發展的有益成果,自覺防范和抵御各種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蝕。

  五、如何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切實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學生心坎上

  充分發揮課堂教育的主導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大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努力實現專業知識傳授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統一﹔深入發掘蘊涵在各類課程中的反映人類文明成果、弘揚民族精神的思想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自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積極拓展課外教育的有效途徑,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生生活的各環節。拓展社會實踐活動途徑,著力改革學年學期設置,著力完善社會實踐保障體系,鼓勵社會各方面接納大學生社會實踐﹔拓展校園文化建設途徑,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校園文化建設﹔拓展解決實際問題途徑,著力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建立健全大學生就業指導機構和就業信息服務系統。

  廣泛發揮黨團組織和學生組織的重要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實到大學生成長的各方面。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核心作用﹔發揮共青團和學生組織的群眾性和廣泛性優勢,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先鋒作用。

  六、如何引導大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更好地應對人生和社會的各種問題和矛盾

  進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立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預案,將其列入維護學校安全穩定和公共應急管理工作預案中﹔組織力量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規律、特殊群體心理特征等研究,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進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規范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開設相關選修課程和專題講座﹔編寫統一教材,建設精品課程﹔遵循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及個體發展的需要,採取多種形式,做好大學生心理咨詢工作﹔建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站,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平台和途徑。

  進一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投入。加大人力投入,堅持按需、精干的原則,根據學校的規模,著力建設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結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加大經費投入,建議把為大學生提供心理服務的費用納入新生入學收費標准,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各項工作正常運轉。

  七、如何積極主動地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使大學生能夠通過現代信息傳播渠道接受積極健康的思想文化

  加強網絡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為大學生提供豐富的校園網絡精神文化產品。積極參加國家網絡文化工程建設,為大學生提供具有中國氣派、體現時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網絡文化產品﹔積極開發校園網絡思想文化產品,更好地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積極發揮大學生的創作熱情,引導他們積極投身到網絡文化建設中來。

  加強依法管理、科學管理、有效管理,確保校園網絡文化健康發展。著力加強校內網站和網絡用戶管理,建立校內統一的網站登記備案數據庫等﹔著力加強校園網絡輿論的正面引導﹔著力構筑法律和技術屏障,推動網絡文化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科學化的軌道。

  加強校園網絡基本建設,營造接受積極健康思想文化的良好網絡環境。加強校園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辦好校園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加強校園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著力培養“四個一批”專業人才﹔加強校園網絡道德建設,積極開展“綠色校園網絡”創建活動,引導大學生自覺抵制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風,共同建設網上精神家園。

  八、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於高校教育、管理和服務的全過程,形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機制

  建立完善領導機制,重點完善責任機制。明確校內各部門的責任,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具體行政工作部門、教學單位和社團組織,調動各部門人員共同做好工作﹔重點健全協調機制,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相關部門各負其責、有關方面大力支持的工作機制和工作格局,確保做到制度落實、組織落實、工作落實。

  建立完善育人機制,在全員育人中突出教書育人。建立教書與育人相結合的機制,引導教師把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各個方面﹔在全方位育人中突出管理育人,建立自律與他律、激勵與約束有機結合的管理機制﹔在全過程育人中突出服務育人,建立為大學生辦實事辦好事的機制。

  建立完善保障機制,完善隊伍保障機制。通過完善任職資格標准和實行嚴格的聘用制度,完善評優獎勵制度,完善考核保障機制,完善投入保障機制,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九、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素質和能力,形成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

  強化“雙重身份”。按照教師和干部的雙重標准,嚴格輔導員和班主任的選拔,不斷提高准入門檻﹔促進兩支隊伍優勢互補,共同提高﹔支持專職輔導員和班主任向職業化、專業化發展﹔搭建輔導員和班主任流動“立交橋”。

  開展“雙重培訓”。強化職業培訓,把輔導員和班主任培訓納入學校師資培訓規劃和人才培養計劃,讓其享受專任教師培養的同等待遇﹔加強專業培養,實施高校輔導員學位提升計劃,做到專業培養、專業使用。

  加強“雙重領導”。加強學校黨委的統一領導,建立黨政“一把手”責任制﹔加強院(系)組織的直接領導,把輔導員和班主任作為辦學育人的重要隊伍和依靠力量擺在重要位置,落實配置規定、培訓規劃、獎懲措施,與專業教師同等對待。

  落實“雙重待遇”。落實教師待遇,著力解決好職稱評定、評選表彰、科研立項、津貼收入等問題﹔落實管理干部待遇,按照校內管理干部的條件,為專職輔導員確定相應的行政級別,把輔導員和班主任隊伍作為黨政后備干部培養和選拔的重要來源。

  十、如何組織和協調社會有關方面的力量,形成全社會關心和支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體合力

  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全面落實目標任務。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加強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全面落實中央16號文件的目標任務分工,把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職能部門重要職責,納入工作目標考核體系。

  切實落實各方工作責任,積極營造良好社會環境。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各級宣傳和教育行政部門、政府有關部門應發揮好各自優勢,主動履行應盡職責﹔宣傳、理論、新聞、文藝、出版等方面,應堅持弘揚主旋律,努力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切實加強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建設,努力形成教育整體合力。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機制,推動形成以學校教育為主導、以家庭教育為主托、以社會教育為主線的教育體系﹔加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緊密配合,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努力形成關心和支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合力。

  該研究成果較好地體現了胡錦濤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和中央16號文件的要求、反映了各地各高校的好經驗、顯示了學術理論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論支持和決策參考,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項標志性成果。其中一些對策建議已被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工作會議所吸納。

(責編:趙健)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