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

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及其學科建設研究

孫正聿  2011年05月09日15:17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吉林大學孫正聿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及其學科建設研究》(項目號04&ZD004),最終成果為專著《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課題組主要成員有張盾、白剛等。

  一、研究的目的、意義及所使用的方法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指出:“哲學社會科學基礎理論特別是反映當代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的理論研究和教材及學科建設亟待加強”。這為21世紀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提出了研究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的歷史任務和重大課題。本項成果以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為內容,研究的目的和意義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梳理和反思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的狀況,比較全面地總結當代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對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的基本狀況、主要成果和發展趨向作出全面的、深入的總結與評價,進而提出和探索馬克思主義研究中的重大基礎理論問題。二是以“超學科”的研究方式,從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批判、政治經濟學批判和空想社會主義批判的統一出發,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破除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理解,具體地澄清附加在馬克思主義名下的錯誤觀點,從整體上推進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三是以馬克思的“兩大發現”為核心內容而闡述馬克思主義的基礎理論,特別是以《資本論》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為文本對象,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論述馬克思所發現的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和資本主義的運動規律,形成關於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的系統化的研究成果。四是探索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與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的互動關系,既以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的新成果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學科建設,又通過加強馬克思主義的學科建設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基礎理論研究,從而切實地、全面地推進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及其學科建設。

  本項成果的研究方法:一是“超學科”的研究,二是文本解讀,三是史論結合,四是調查研究。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本項研究從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特性出發,力圖超越學科界限,從哲學批判、政治經濟學批判和空想社會主義批判的統一中研究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並從當代的重大現實問題和理論問題出發,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理論聯系實際地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基礎理論。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內容和重要觀點

  1.研究成果的主要內容

  本項成果的主要內容分為三大部分:序言和導論﹔正文,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共10章﹔附錄,關於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狀況及其學科建設的調研報告。

  在“序言”中,我們提出了把馬克思主義作為“一整塊鋼鐵”進行“超學科”研究的指導思想。恩格斯說:“馬克思首先是革命家”,他的“畢生的真正的使命”是“參加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他的“兩大發現”是“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和“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以學院化的研究方式去理解和闡釋馬克思主義及其基礎理論,必須沿著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所承擔的歷史使命及其開辟的理論道路去研究馬克思主義。從這個指導思想出發,在本項目成果中,我們把關於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的研究,集中在關於馬克思的“兩大發現”的研究。

  “導論”部分針對學術界、理論界關於“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的各種觀點,集中地探討了馬克思主義研究的若干前提性問題,主要是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的“稱謂與定位”、“學說與學科”、“整體與部分”、“經典與闡釋”、“文本與解讀”、“理論與實踐”、“學術與學養”、“堅持與發展”等前提性問題,深入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旨趣和理論使命、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硬核”和“解釋原則”以及馬克思主義的當代意義。

  本項成果的主體部分為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本書的10章內容,以闡述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辯証法和科學觀為基礎,分別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社會觀、歷史觀和發展觀,並集中地探討和論述了馬克思關於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和資本主義運動規律的“兩大發現”,闡明了由哲學批判、政治經濟學批判和空想社會主義批判的統一所構成的馬克思主義。

  本項成果的第一、二、三章集中地探索和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辯証法和科學觀。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世界觀問題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的最根本的基礎理論問題。本項成果的第一章“馬克思主義世界觀”,針對學術界、理論界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理解和闡釋,提出並論述了三個問題:怎樣理解世界觀理論?怎樣理解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怎樣概括和表述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以對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的理解和闡述為前提,第二章“馬克思主義辯証法”,主要包括辯証法理論的當代反思、辯証法的理論遺產、辯証法的發展學說、辯証法的精神家園、辯証法的現實基礎以及辯証法與后形而上學的關系等內容,集中地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即馬克思主義的辯証法。第三章“馬克思主義科學觀”,集中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科學觀的歷史形成、基本內容和當代價值,特別是深入地論証了馬克思主義科學觀的歷史唯物主義的解釋原則。上述三章內容,系統地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為論述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社會觀、歷史觀、發展觀奠定了世界觀和方法論基礎。

  本項成果的第四、五、六、七章,在前三章集中論述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辯証法和科學觀的基礎上,以馬克思發現的“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為實質內容,分別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社會觀、歷史觀和發展觀。第四章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批判了“把人對自然界的關系從歷史中排除出去”並因而“造成了自然與歷史之間的對立”的舊哲學的存在論,闡述了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唯物主義內涵﹔第五章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觀”,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以生產關系為基礎、以“全部社會關系”為實質內容的社會觀﹔第六章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闡述了馬克思的“歷史”概念和以歷史規律為實質內容的歷史觀﹔第七章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實質內容的發展觀,並論述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這幾章均從學術界、理論界討論的問題出發,特別是從有爭議的重要問題出發,以馬克思主義的主要著述為依據,從跨學科的視野,集中地闡述了馬克思所發現的“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

  本項成果的第八、九、十章,在集中地闡述“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分別論述了馬克思的資本主義批判、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和馬克思的理論巨著《資本論》。本項成果的第八章以10余萬字的篇幅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資本主義批判”,分別論証了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的基本立場以及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生產體制的批判、對資本主義文化體驗的批判,並論述了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的政治規劃和倫理理想。第九章以近10萬字的篇幅集中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分別論証了馬克思對空想社會主義的批判,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的關系。第十章集中地探討了馬克思的理論巨著《資本論》,通過研究馬克思所分析的“現實的歷史”,論証了這部巨著在理論內容上所實現的哲學批判、政治經濟學批判和空想社會主義批判的統一,在思想體系上所實現的存在論、認識論和邏輯學的統一,在理論性質上所實現的存在論、真理論和價值論的統一,從而深入地論証了馬克思主義所指出的人類解放的現實道路。這三章的研究內容,也是從學術界、理論界關切的重大問題出發,有針對性地論証了馬克思所發現的“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

  上述十章內容,以深入地闡發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為基礎,以集中地闡述馬克思的“兩大發現”為基本內容,針對學術界、理論界正在討論的重大問題,全面地論述了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系統地展現了關於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的研究成果。

  附錄部分,以關於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的研究成果為基礎,以調研報告的方式,分別總結和分析了我國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狀況、國外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狀況、新時期我國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學科建設狀況和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進展狀況。

  2.研究成果的重要觀點

  本項成果的重要觀點:一是提出把馬克思主義作為“一整塊鋼鐵”進行“超學科”研究的總體思路,並具體地論証了對馬克思主義進行“超學科”研究的根據與意義﹔二是提出馬克思的“三大批判”即哲學批判、政治經濟學批判和空想社會主義批判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的靈魂,並把這種統一貫穿於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當中﹔三是提出馬克思的“兩大發現”即“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和“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是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的核心內容,並以此構成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的概念框架﹔四是提出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新世界觀,“歷史”是馬克思主義理解和闡釋人與世界關系的根本性的“解釋原則”,從而在世界觀的意義上重新闡述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五是從馬克思所發現的“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出發,重新闡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辯証法、科學觀、自然觀、社會觀、歷史觀和發展觀﹔六是從馬克思所發現的資本主義的特殊的運動規律出發,從馬克思所實現的資本主義批判與現代性反省的統一出發,重新闡釋馬克思的資本主義批判和空想社會主義批判﹔七是以馬克思的理論巨著《資本論》為文本對象,集中地闡述了《資本論》所體現的存在論、認識論和邏輯學的統一,以及《資本論》所實現的哲學批判、政治經濟學批判和空想社會主義批判的統一,深入地論証了馬克思所揭示的人類解放的現實道路﹔八是提出從馬克思主義作為“學說”、“學術”和“學養”的統一出發,闡釋和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

  本項成果認為,就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內容說,馬克思主義就是關於“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特別是關於“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的理論﹔而這個理論的宗旨則是“使現代無產階級意識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識到自身解放的條件”。這就是作為“一整塊鋼鐵”的、“超學科”的馬克思主義。因此,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從根本上說,就是推進和深化對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的研究,推進和深化對資本主義的發展規律的研究,推進和深化對社會主義、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研究。馬克思主義並不是離開人類文明發展大道的宗派主義,而是人類文明的結晶,作為“一整塊鋼鐵”的馬克思主義“學說”又是作為人類文明的偉大的“學術”成果而存在的。這具體地表現在馬克思主義在各個“領域”中所形成的“獨到的發現”,也就是在“學科”意義上所形成的“學術”成果。因此,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又必須訴諸於“學科”意義上的“學術”研究,推進和深化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學術”內涵。

  本項成果認為,人們通常所指認的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並不是作為三個不同的學科體系存在的,而是作為三大批判——哲學批判、政治經濟學批判和空想社會主義批判——所指向的“對現存的一切進行無情的批判”而存在的。馬克思的全部著作都融匯著這三大批判,而且都是把批判的矛頭指向“現實的歷史”即資本主義社會,並由此構成“超學科”的、作為“一整塊鋼鐵”而存在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為之付出畢生心血的《資本論》,是他的三大批判——哲學批判、政治經濟學批判和空想社會主義批判的結晶,並真正地實現了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理論的革命性變革。《資本論》表明: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是作為“超學科”的“一整塊鋼鐵”而存在的﹔馬克思在每個領域的精湛研究和“獨到的發現”,結晶為他的全部研究工作的“總的結果”,這就是關於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和人類解放的馬克思主義。而這個“總的結果”的理論內容就集中地體現為《資本論》。

  本項成果認為,當今的世界和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人類的文明形態、人們的生存方式和社會的思想潮流與創立馬克思主義的19世紀中葉相比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為我們深化對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認識,深化對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認識,提供了新的條件,也提出了新的任務。馬克思主義的當代課題,首先是構建反映和表達、塑造和引導時代精神、世界潮流和創新實踐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不只是承認“物質第一性”的世界觀,而且是以此為基礎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世界觀﹔不只是承認“絕對運動”的世界觀,而且是以此為基礎的沖破偏見、與時俱進的世界觀﹔不只是承認“能動反映”的世界觀,而且是以此為基礎的創新實踐、變革世界的世界觀。因此,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首先應當是關於現實世界和當今時代的“世界”之“觀”和“時代”之“觀”。它既為人們認識世界提供具有時代內涵的世界圖景和思維方式,又為人們評價世界提供具有時代內涵的價值觀念和意義框架,還為人們改變世界提供具有時代內涵的理想圖景和解釋原則。人的存在方式是歷史性變革的,人的世界圖景是歷史性變革的,人對自己與世界關系的自我意識是歷史性變革的,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審美意識是歷史性變革的,因此,建構具有時代性內涵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必須提出和回答的問題是:以人的當代實踐活動為基礎的人對世界的當代關系是怎樣的?以當代科學為中介的人的當代世界圖景是怎樣的?以人的當代社會生活為基礎的當代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審美意識是怎樣的?這是時代向馬克思主義提出的世界觀問題,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的重大課題。

  本項成果認為,當今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發展才是硬道理”,這是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理念,也是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的時代性課題。“發展觀”是基於對“發展”的評價標准而構成的在實踐中作出順序性選擇與安排的關於發展的思想理論。人類歷史的一個突出特征在於,“片面性”是它的“發展形式”,即歷史總是以某種“退步”的形式而實現自身的“進步”。歷史過程中的任何進步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任何“正面效應”都會伴生相應的“負面效應”,任何“整體利益”的實現都意味著某些“局部利益”的犧牲,任何“長遠利益”的追求都意味著某些“暫時利益”的舍棄,由此便造成了反觀歷史的“大尺度”與“小尺度”的矛盾。歷史的“大尺度”,就是以人的“根本利益”、“長遠利益”、“整體利益”為出發點的反觀歷史的尺度﹔與此相對應,歷史的“小尺度”,則是以人的“非根本利益”、“暫時利益”、“局部利益”為出發點的規范人的歷史活動的尺度。“發展觀”蘊含著一對根本性的矛盾,這就是發展的“標准”與“選擇”問題。“以人為本”和“又好又快”的發展理念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在於它為發展確立了明確的標准,為發展中的思想和行為的選擇提供了最根本的依據。這個發展理念的實踐意義是巨大的。確立發展的標准,並依據發展的標准而確認實踐中的價值排序和行為選擇,具有不容回避和不可忽視的巨大的實踐意義,並構成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的重大課題。

  本項成果認為,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的社會主義運動,是爭取人類解放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偉大事業。反思社會主義的歷史命運,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當代最重大的現實問題,因而也是我們時代最現實的理論課題。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奮斗,是全部馬克思主義學說的靈魂,是社會主義運動的實質。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當然具有科學地解釋世界的功能,但更重要的是它實際改變世界的功能。馬克思的“批判的武器”,明確地承擔起把人從抽象的“普遍理性”中解放出來、把人從“物”的普遍統治中解放出來、把人從“資本”的普遍統治中解放出來、把“資本”的獨立性和個性變為人的獨立性和個性的使命。爭取人類解放和實現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這是我們時代最根本的理論課題,也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當代價值。

  三、研究成果的學術價值、應用價值和社會影響

  1.本項成果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本項成果的主要學術價值在於:(1)以改革開放30年來學術界、理論界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全面地、深入地探討了馬克思主義的基礎理論,有針對性地提出和回答了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2)從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使命和實質內容出發,以“超學科”的視野探討馬克思主義的基礎理論,形成了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念和總體思路,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批判、政治經濟學批判和空想社會主義批判的統一﹔(3)從把馬克思主義作為“一整塊鋼鐵”的基本理念出發,構成了以世界觀、辯証法、科學觀、自然觀、社會觀、歷史觀、發展觀、資本主義批判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為主要內容的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特別是集中地、深入地研究了馬克思的“兩大發現”,為推進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提供了系統化的研究成果﹔(4)對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的學科建設進行了系統的調研,形成了關於國內外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狀況、國內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學科建設狀況、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進展狀況的系列調研報告。

  本項目成果的主要應用價值在於,為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及其學科建設、教材建設、課程建設和隊伍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文獻資源和學術資源。

  2.本項成果的社會影響

  本項研究成果已產生重要社會影響。本項目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分別發表於《中國社會科學》(中、英文版)、《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哲學研究》、《哲學動態》、《中國高等教育》、《中國大學教學》、《中國教育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以及《中國社會科學內刊》等權威性刊物,多數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等權威刊物轉載,在學界、思想理論界和社會各界產生廣泛影響。

  發表於《光明日報》的《關於馬克思主義創新的思考》一文,提出並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方法論,在思想理論界產生廣泛影響。發表於《中國社會科學》的《提出和探索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的重大理論問題》一文,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界提出的重大理論問題進行了系統化的評述,推進了關於相關重大理論問題的研究。《辯証法:黑格爾、馬克思與后形而上學》一文,以“后形而上學”思潮為背景,深入地闡釋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証法。該文先后發表於《中國社會科學》的中文版和英文版,在學界產生廣泛影響。發表於《中國社會科學》的《“現實的歷史”:〈資本論〉的存在論》一文,深入地闡述了馬克思的哲學批判、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統一,推進了以《資本論》為文本對象的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發表於《哲學研究》的《歷史的唯物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新世界觀》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真實意義》,曾先后在2007年和2009年召開的中日馬克思主義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和中日唯物史觀國際研討會上作主題報告並進行討論,推進了關於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在《哲學研究》發表的《歷史唯物主義與哲學基本問題》一文系統地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內涵。發表於《光明日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課題》一文,以“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歷史唯物主義視野,從七個方面提出和論証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課題。《解放思想與變革世界觀》一文,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闡述科學發展觀,在世界觀的意義上論述了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該文先后發表於《中國社會科學》並轉載於《新華文摘》和《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為堅定不移地繼續解放思想作出了深入的理論闡述。

  發表於《人民日報》的《努力展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魅力》一文,發表於《中國大學教學》的《哲學學科建設與哲學教育改革》一文,發表於《學術月刊》的《以哲學的工作方式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一文,發表於《中國社會科學內刊》的《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三個問題》一文,發表於《學術界》的《關於我國文科研究范式轉換及其他》一文,發表於《光明日報》的《理論及其與實踐的辯証關系》一文,分別探討了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的學科建設,其中的四篇文章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偉大的實踐與實踐的哲學》一文被收入由教育部社科司組編的《理論之光——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理論研究專集》。上述成果在探索和推進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及其學科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責編:趙健)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