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

《全球化與第三世界》成果簡介

秦良  2011年05月09日14:34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全球化與第三世界》(項目號05&ZD019),最終成果為同名專著,作者衛建林。課題組成員秦洪良、石太林、衛庶等。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出版。全書150萬字,分三卷:理論與方法,從過去走來,黑暗孕育光明。

  蘇聯解體以來,兩個重大問題被推上前台。一個是全球化,西方主流媒體把它歸結為全球資本主義化、資本主義的大一統世界,有時候使用“一體化”、“地球村”、“同一個世界”之類的術語。這成為最熱鬧同時最混亂的問題。另一個是第三世界。西方從宣傳第三世界消亡、在第三世界強制推行西方需要的制度和文化、直到力主在第三世界恢復西方殖民統治,使第三世界問題成為最被冷落同時也最混亂的問題。

  本書圍繞這兩個問題,從界定術語、考察歷史、揭示全球化的規律和世界資本主義體系內第三世界的命運,引出和闡釋支撐全書架構的22個基本論點。

  第一,全球化是人類社會歷史的自然進程。起始於資本主義的出現。馬克思稱之為“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

  第二,全球化是一個存在多種矛盾的過程。一方面是資本及其關系、制度、文化的擴張或再生產,即資本主義全球化或西方全球化,直到最近30年的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另一方面是被壓迫人民、被壓迫民族走向解放和發展的全球化。迄今為止的全球化,仍然是資本主義性質的全球化。

  第三,在資本主義全球化的歷史上,寫著西歐對東歐、南歐的征服,西方在拉美、非洲、亞洲、澳洲的劫掠、屠殺、佔有和分疆裂土。中國進入這種全球化的第一幕,是鴉片戰爭。二十世紀末以來新自由主義的推行,即新自由主義全球化,是資本主義全球化的當代版。

  第四,對資本主義全球化進程進行全球性的、具有革命意義的沖擊,已經有過兩次。這就是巴黎公社和俄國的十月革命。新自由主義全球化使資本全球擴張達到空前程度,但是它同時在全球播種災難、仇恨和鍛造自己的掘墓人。世界歷史正在醞釀對資本主義全球化的第三次沖擊。

  第五,“反全球化”是一個偽命題。世界工人階級、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不是反對全球化,而是反對國際壟斷資本操控和主導的、對人類和自然造成巨大災難的資本主義全球化。

  第六,“別無選擇”也是一個偽命題。世界工人階級、被壓迫人民、被壓迫民族的解放,是打破國際資本主義體系、進行新的探索和創造的過程,而不是宿命地接受這一現成體系、在其中俯首帖耳以苟活。

  第七,“歷史的終結”是又一個偽命題。蘇聯解體,它由美國官方研究人員在大財團的資助下提出,迅即傳遍世界、佔領媒體和大學講壇。按照這種設計,社會主義徹底失敗,帝國主義的美國佔據世界頂點,歷史終結於此,無需發展也不再發展。此說提出不過三五年,就被歷史本身的變化推到一邊,僅僅留下意識形態領域的若干空洞鼓噪。

  第八,還有一些西方主流媒體制造和傳播、壽命短暫卻在全球產生較大影響的謊言:“工作終結”、“勞動終結”、“工人階級消失”、“產業工人衰落”。沒有工作,沒有勞動,人類社會一天也不能存在。資本全球擴張就是資本雇佣關系全球擴張。由於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低潮,世界任何角落的、此前以自給自足謀取生存的個人勞動者及其家庭,都在淪為跨國公司的直接或間接的雇工。失業率空前提高﹔失業者也屬於工人階級。資本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無所不在。工人階級隊伍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廣大。

  第九,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導致全球倒退,不斷地制造和擴大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生態危機和范圍越來越大的社會危機。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推行,使它獲得另外的一些別名——兩極分化全球化、市場原教旨主義全球化、私有化全球化、廉價拍賣全球化、欺詐全球化、賭博全球化、謊言全球化、賣淫全球化、毒品全球化、走私全球化、失業全球化、貧困全球化、童工全球化、道德淪喪全球化、腐敗全球化、文明破壞全球化、垃圾全球化、恐怖全球化、邪教全球化,等等。

  第十,稍微說說兩極分化全球化。關於西方發達國家和第三世界人均收入的差距,根據不同的計算方法,有不同的表述。一種見於美國學者斯塔夫裡亞諾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歷史進程》:1500年3:1,1850年5:1,1900年6:1,1970年14:1。聯合國和世界銀行提供的數據為:二十世紀六十年代30:1,九十年代78:1,進入二十一世紀則超過80:1。中國統計出版社《國際統計年鑒》列出,2002年世界國內生產總值人均5213美元,國民總收入人均5120美元,谷物(稻谷、小麥、玉米、黃豆四項)人均327公斤。社會生產力已經達到全人類消滅飢餓的水平。但是全球飢餓人口已經由8億達到10億以上。

  第十一,1989年底,鄧小平對世界形勢作出“兩個冷戰”的判斷:“可能是一個冷戰結束了,另外兩個冷戰又已經開始。一個是針對整個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個是針對社會主義的。西方國家正在打一場沒有硝煙的第三次世界大戰。”這個判斷具有重大世界歷史意義。

  第十二,第三世界來自世界資本主義體系。資本主義從產生就是一種超越國界的現象。第三世界處於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邊緣,為它提供廉價勞動力、原料和市場,以自己的不發達造就西方發達國家的發達。它所表述的,正是這一世界體系中的不平等關系。在解體蘇聯的過程中,西方開始宣傳第三世界消亡。代表性言論見於戈爾巴喬夫為兩主編之一的一本書。蘇聯解體以后,西方一方面繼續鼓噪“第三世界”已經是一個“過時”、“陳舊”、“應該抹去”的名詞“歷史名詞”,一方面在第三世界強制推行西方需要的制度和文化、直到力主在第三世界恢復西方的“帝國統治”。

  第十三,資本主義產生、存在和發展,有兩個支柱——剝削本國人民和剝削第三世界人民。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既有西方發達國家,也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形式獨立而實質上處於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國家和地區。美國是資本主義,比如海地、索馬裡、菲律賓也是資本主義。第三世界為世界歷史的前進和文明做出巨大的犧牲和巨大的貢獻。第三世界居住著人類的多數。第三世界曾經以自己的不發展和反發展,養育發達資本主義。這種全球化的歷史該結束了。全球化處於十字路口。

  第十四,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西方出現以第三世界為對象的發展學,包括發展經濟學、發展政治學、發展文化學之類。它立足西方理論,採用西方方法,依靠西方提供的數據,由西方政府、大學、基金會提供資助,主旨不在促進第三世界的發展而在延伸西方的發展。它屬於西方經濟學、西方政治學、西方文化學。恰恰是這種發展學的一位公認的先驅和取得最大成就的人物、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瑞典經濟學家岡納·繆爾達爾,首先提出了這個問題,告誡第三世界年輕一代學者擺脫西方的理論思路,從研究自己的需要和問題中創新思路。歷史運動提出了創建第三世界發展學的任務。

  第十五,整個近代史特別是二十世紀以來的歷史,為第三世界發展學提供了一個理論的框架和一系列基本理論觀點。這主要是:

  (1)第三世界與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共存亡。第三世界的一切發展,都在走向改變全球化的資本主義性質、最終埋葬全球資本主義。

  (2)第三世界發展的最高目標,是實現沒有壓迫和剝削、第三世界從世界歷史運動的客體轉化為主體的全球化。這是全球絕大多數人參與的、實現絕大多數人利益的全球化。這同樣成為第三世界結束自己作為第三世界存在的過程。

  (3)第三世界發展的基礎,是國家主權、民族獨立。它貫注於第三世界發展的全過程和所有方面。這種主權和獨立,成為第三世界發展的最后也是最強有力的防線。

  (4)第三世界發展是和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同時代的現象,是吸取資本主義的一切肯定成就、避免資本主義的一切曲折和災難的過程。

  (5)第三世界人民的力量和智慧,是自己發展的源泉。第三世界人民歷史創造活動積累的成功和失敗經驗,有著直接的、特別珍貴的意義。歸根到底,第三世界的發展,是依靠第三世界人民的、第三世界自己的發展。第三世界人民的自覺的歷史創造,是第三世界發展的決定性基礎。

  (6)第三世界發展學,是研究第三世界發展規律的科學,立足於第三世界的現實,總結第三世界人民為民族、社會、階級解放進行探索和斗爭的經驗,不斷基於實踐的創新而進行理論的創新,以人類最大多數的歷史創造豐富人類文明的寶庫。

  (7)第三世界的發展,不是取消或削弱各國、各民族歷史和文化傳統,而是使它在變化的條件下得到繼承、保持和不斷豐富。共同的命運使第三世界團結起來。共同的斗爭使第三世界充滿創造的活力。

  (8)資本主義全球化造成了國際壟斷資產階級及其在第三世界的代理人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對於第三世界的發展來說,前者是最大的阻力,后者是最直接的阻力。

  (9)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時代,特別是十月革命以后,第三世界的舊式的民主主義革命,已經無力承擔民主革命的使命。徹底的民主革命,隻能是工人階級領導的、走向社會主義前景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10)第三世界的發展,既不能僅僅歸結為GDP的增長,也不能僅僅滿足於少數人的富裕。這是造福於絕大多數人的發展。這是包括經濟、政治、文化及環境與社會所有方面進步的全面的、綜合的發展。

  第十六,美國、蘇聯、中國,依次成為第三世界發展的不同時期的代表性國家。美國最早通過反殖民統治的暴力斗爭取得主權和獨立。它在自己勝利的第二天,就作為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轉而成為第三世界的壓迫者。美國道路遂告終結。十月革命開辟的蘇聯社會主義道路及其成就,極大地推動第三世界的解放和發展。蘇聯在轉向美國道路時自我瓦解。蘇聯解體了,十月革命原則永存。這條道路由中國繼續並得到創造性的豐富和重大發展。

  第十七,蘇聯解體不是社會主義的失敗,而是背棄社會主義的失敗。蘇聯因堅持社會主義而強大,因陷入資本主義方向的改革而日暮途窮,從社會主義強國淪為乞丐大國。這種導致國家解體的“改革”的動力,來自逐步改變性質的黨和國家的領導集團。美國學者大衛·科茨稱之為“來自上層的革命”。

  第十八,二十世紀大部分時間為人類提供的偉大經驗是,第三世界的社會主義道路,包括民主革命並以民主革命為基礎。二十世紀末蘇聯解體和東歐演變為人類歷史提供的巨大悲劇是,喪失社會主義成果的同時,必定喪失民主革命的成果,導致復辟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第十九,第三世界發展中的苦難、曲折、探索、失敗、創造和勝利,第三世界同西方發達世界的關系及其內部的關系,這種發展中階級的民族的狀態、社會經濟文化的演變,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第三世界發展學研究的內容。社會主義不是在第三世界之外、更不是在第三世界之上的另一個世界,而是第三世界發展客觀進程中的選擇和歸宿。在國際關系中,“東西”屬於“南北”,是南北關系的一種特殊形態。卡斯特羅提出的口號是:社會主義全球化。

  第二十,第三世界發展在二十世紀末葉以來陷入重大災難。但是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導致的世界倒退和資本主義全球危機,使馬克思列寧主義經歷新的煉獄之后,再度成為世界工人階級、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解放的旗幟。美國一家報紙承認,列寧可能笑到最后。

  第二十一,集中全球工人階級、被壓迫人民、被壓迫民族絕大多數的第三世界,成為資本主義全球化苦難的最大承擔者,同時成為扭轉全球資本主義方向的決定性力量。世界的希望在這裡。

  第二十二,人類的思維路線和歷史的演進、理論的迭變以及輿論的潮來潮去,100多年來的軌跡耐人尋味。馬克思、列寧、毛澤東都沒有使用“全球化”這個概念,但是現在走到人們在談論全球化及其規律的時候,都不得不引述他們的著作作為理論依據的地步。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自覺或不自覺、贊成或反對、遵循或曲解,都成為第三世界發展乃至世界歷史運動中的“別無選擇”。

  這些基本論點本身相互聯系和滲透,支撐架構,同時像脈搏、神經一樣貫穿和流動於《全球化與第三世界》這部書。作者認為,他剩下的任務,就是援引盡可能豐富而翔實的資料和運用語言,把一切形諸文字了。

(責編:趙健)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