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

兵團精神研究

盧曉峰  2011年05月09日14:29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盧曉峰研究員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兵團精神研究》(批准號為07@ZH004),最終成果為同名專著。課題組成員有:王瀚林、吳重吞、楊建平。

  以“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為主要內涵的兵團精神,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幾代人在半個多世紀的屯墾戍邊實踐中展示出來體現愛國主義情懷、艱苦創業作風、犧牲奉獻意識和開拓進取追求的綜合性的精神品質,是民族精神的愛國戍邊傳統、人民軍隊革命傳統的繼承和發揚,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新疆、在屯墾戍邊實踐中的具體體現,是新中國軍墾精神、農墾精神最典型的代表,是新疆大漠胡楊、戈壁紅柳、綠洲白楊、雪山青鬆精神的重要創造者和典型代表。開展兵團精神研究,對於進一步總結和在新的實踐中繼承這一寶貴成果,總結我國軍墾事業、農墾事業和邊疆開發建設事業的經驗,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兵團精神是在新中國特定時代條件下幾代兵團人在新疆這一特殊的實踐環境中創造的精神成果。

  兵團精神是具體的時代條件、實踐環境、實踐主體所結成的兵團社會實踐關系中內生的精神現象和精神成果。黨的科學理論、社會經濟形態、科技和交往關系、國家意識形態是引領兵團精神不斷發展的時代條件,分別從理論指導、現實要求、表現形式、價值內涵上引導和推動著兵團精神的形成發展,使兵團精神始終同時代精神緊密結合。新疆地區特殊的自然生態環境、歷史人文環境、戰略安全環境、社會實踐環境構成了兵團精神得以不斷發展的具體實踐環境,它們對兵團人的精神面貌提出了能不能通過艱難困苦環境的考驗、能不能適應新疆各族人民的需要、能不能維護國家最高利益、能不能發展壯大兵團事業等一系列重大課題,正是在應對它們的困難和挑戰中兵團人展示了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熱愛祖國、開拓進取等鮮明風范。兵團精神是幾代兵團人在各行各業的實踐中共同創造的,其中軍墾創業者、支邊青壯年、知識青年和新職工是對兵團精神發展有著重大影響的實踐主體,他們分別對兵團精神的開創和奠基、繼承和普及、宣傳和提煉、傳承和實踐起到了非常突出而重要的作用。這些時代條件、客觀環境和實踐主體的相互作用的總和,構成了兵團精神得以在其中產生發展的具體的社會實踐關系﹔其中,現實需求關系提供了兵團精神的現實需要和土壤,實踐作用關系展示了兵團精神的現實創造過程,社會評價關系給予了兵團精神的社會肯定,價值凝聚關系體現了兵團精神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在聯系。

  二、兵團精神是傳承民族精神特別是我國歷代屯田傳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揚人民軍隊優良革命傳統特別是南泥灣精神的精神成果。

  兵團精神雖然產生於新中國的實踐中,但卻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和光榮的歷史傳承。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兵團精神形成的深厚土壤和文化基因,兵團精神從民族精神的土壤中產生和發展壯大,以愛國主義為自己的旗幟、標志和方向,從民族精神中吸收了豐厚的養分,又以自身新的實踐傳承展示著民族精神的精華。兵團事業是綿延兩千余年的歷代屯田傳統的當代傳承,歷代屯田傳統是中華民族精神眾多精神價值傳承脈絡中獨具特色和有著重要歷史影響的一條脈絡,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實踐﹔同民族精神的其他精神價值傳承脈絡相比,兵團精神更多地繼承了歷代屯田精神的歷史遺產,並在充分吸收歷代屯田精神精華的基礎上,開展了歷史性的創造,更充分地展示了屯墾戍邊事業的本質,帶有更深厚的民族特色、更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更突出的實踐特色,將屯田精神全方位推向了一個新的層次和階段。人民軍隊在長期革命戰爭年代千錘百煉形成的以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為代表的革命精神傳統,提供了新中國屯墾戍邊事業的精神條件,培育了兵團精神的基本價值,成為兵團精神產生發展的堅實根基。人民軍隊革命精神中的南泥灣精神更同兵團精神有著血脈上、組織上、作風上、目標上、精神上直接的淵源關系,它們雖然產生於不同的歷史背景、不同的客觀環境、不同的時代條件下,但在本質上、在基本內涵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兵團人是南泥灣精神的傳人。

  三、兵團精神是兵團事業在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中培育形成的、有著自身鮮明特點和內在規律性的精神成果。

  兵團精神的形成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既具有鮮明的內容穩定性和一脈相承特點,又有著明顯的階段差異性和與時俱進特點。從兵團精神自身來看,大致可以分為從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至1954年兵團成立的萌芽階段、從1954年兵團成立至1981年兵團恢復的形成階段、從1981年兵團恢復至新世紀前的發展階段、新世紀以來的深化階段。在萌芽階段,最鮮明的標志就是南泥灣精神開始在新疆大地落地生根,逐步成為駐疆人民解放軍公認的價值准則﹔人民軍隊革命精神傳統同屯墾戍邊愛國主義精神傳統相結合,是這一階段的規律性特點。在形成階段,最明顯的標志就是兵團精神的主要內涵都在實踐中出現,並得到普遍認可和遵循,全體兵團人展示了一種統一的精神面貌和風採﹔社會主義建設精神同邊疆地區穩定發展需要相結合,是這一階段的規律性特點。在發展階段,最明顯的標志就是兵團精神得到明確的歸納提煉並開始自覺用以指導兵團實踐,同時由於外部環境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變化提出了繼承弘揚兵團精神的新課題﹔改革開放時代精神同兵團屯墾戍邊事業發展要求相結合,是這一階段的規律性特點。在深化階段,最明顯的標志就是新職工開始承擔起兵團精神的繼承和創造者的主體作用,兵團精神得到兵團內外的普遍認可並開始從理論高度認識和研究兵團精神,兵團精神對屯墾戍邊實踐的促進作用得到進一步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要求與屯墾戍邊基本價值相結合,是這一階段的規律性特點。

  四、兵團精神是涉及兵團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軍事生態等各項建設、有豐富內涵並且始終不斷吸收創造新內涵的精神成果。

  在發展過程中人們曾經用南泥灣精神、軍墾精神、農墾精神指代過兵團精神,1991年正式提出兵團精神,2002年對兵團精神進行了新的概括。兵團精神包括兵團各單位和每個兵團人創造的各種精神成果,特別是各行各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生動詮釋了兵團精神的基本內涵,是兵團精神的重要代表。兵團精神是新疆大漠胡楊、戈壁紅柳、綠洲白楊、雪山青鬆“四種精神”的重要創造者和代表﹔胡楊的堅韌和執著、紅柳的奉獻和激情、青鬆的堅強和犧牲、白楊的創造和活力,共同匯成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鮮明風范。熱愛祖國體現了兵團人的內心情感,表現在國土在我心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為祖國站崗放哨、當祖國有事時挺身而出和勇於為國犧牲奉獻。無私奉獻體現了兵團人的道德積澱,表現在為新疆各族人民大辦好事、讓利於地方發展、不計名利甘於淡泊、在平凡中堅守理想和奉獻青春終身。艱苦創業體現了兵團人的實踐作風,表現在勤儉辦一切事、用雙手開創未來、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上、樂觀對待艱苦生活和繼承前人又超越前人。開拓進取體現了兵團人的行為追求,表現在善於學習借鑒、勇創一流業績、敢於攻堅克難、包融五湖四海和不懈怠不放棄。兵團精神的內涵始終在不斷豐富發展,當前需要在無私奉獻中強化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在開拓進取中強化改革創新的時代特征,在艱苦創業中強化求真務實的科學思想,在熱愛祖國中強化把握大局的戰略思維。

  五、兵團精神是對兵團事業、對兵團先進文化建設、對新疆地方文化發展、對黨和國家精神寶庫具有多方面實踐作用的精神成果。

  兵團精神對兵團事業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為兵團事業在前進道路上攻堅克難提供了經典示范,匯聚和激發了職工群眾投身兵團事業的強大凝聚力,提供了兵團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賦予了兵團事業發展不斷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重要特征,構成了兵團事業的內在生命之魂。兵團精神對兵團先進文化建設有著重要的引領作用,提供了兵團文化發展的豐厚歷史養分,高揚了兵團先進文化的進步旗幟,展示了兵團文化發展的創造能力,創造了兵團人共有的精神文化家園。兵團精神對新疆地方文化發展有著全面的推動作用,以一種嶄新的來源和面貌豐富了新疆地方文化,促進了新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增強了新疆同祖國內地的文化紐帶,加強了新疆抵御各種反動沒落文化、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力量。兵團精神對中華民族精神寶庫有著獨特的豐富作用,進一步展示了中華民族精神寶庫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在祖國西部邊疆樹立了愛國主義精神傳統的一座歷史和實踐豐碑,以其獨特而重要的淵源和實踐體現了在我們黨精神寶庫中的重要地位,是我們黨、國家和民族永遠值得珍惜的寶貴財富。兵團精神的這些重要作用,不僅在兵團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中、在新疆的建設發展中、在新中國的發展歷程中得到了比較充分的體現,而且在今后的發展中將會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

  六、兵團精神是服務黨和國家新的要求、服務新的時代、服務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新的實踐的精神成果。

  兵團精神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這是兵團精神服務兵團當前實踐的邏輯前提。兵團精神以與時俱進為價值特征,具體體現在由兵團事業所決定的兵團精神實踐本質的時代化、由時代條件所決定的兵團精神創新本質的時代化、由客觀環境所決定的兵團精神現實本質的時代化、由實踐目標所決定的兵團精神發展本質的時代化四個方面,使兵團精神得以始終隨著兵團事業發展、時代條件變化、客觀環境演變、實踐目標更新而不斷深化,這是兵團精神的基本特征。兵團精神以適應新時代要求為價值體現,具體體現在兵團精神始終要不斷適應深化改革的時代要求,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時代要求,適應擴大對外開放的時代要求,適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不斷適應這些時代要求是兵團精神重要特征。兵團精神以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價值理念,兵團精神始終是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指導下、在凝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奮斗中、在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實踐中、在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過程中得到發展的,這是兵團精神的核心特征。兵團精神以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為價值追求,始終以服務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為職責,在處理屯墾和戍邊、特殊管理體制和市場機制、兵團和地方“三大關系”中,在當好生產隊、戰斗隊、工作隊、宣傳隊“四個隊”中,在率先在西北地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在發揮建設大軍、中流砥柱和銅牆鐵壁“三大作用”中展示自己鮮明的時代特色﹔服務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是兵團精神的根本特征。

  七、兵團精神是需要在屯墾戍邊實踐中、特別是在兵團事業新的發展實踐中不斷得到繼承弘揚和代代相傳的精神成果。

  繼承弘揚兵團精神是一項基礎工程、戰略工程和靈魂工程,是需要始終高度重視並不斷加強的工作。當前繼承弘揚兵團精神面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經濟全球化和敵對勢力西化分化、現代傳媒特別是新興媒體發展、兵團職工隊伍結構及素質變化等新的困難和挑戰,這些為繼承弘揚兵團精神提出了緊迫的課題﹔但也有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指導、全國弘揚時代精神實踐的激勵、兵團屯墾戍邊實踐的推動、兵團思想文化建設的推進等極其有利的條件,這些為繼承弘揚兵團精神創造了良好的機遇。要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堅持科學指導、以人為本,堅持重在建設、持之以恆,堅持立足實際、融會貫通,堅持與時俱進、開放創新,使兵團精神得到有效的繼承弘揚。繼承弘揚兵團精神實質上是做好兵團精神宣傳教育的問題,要明確對象、突出重點,突出抓好黨委和領導干部、黨員和一般干部、職工群眾、未成年人和青年學生等重點對象的宣傳教育﹔要明確載體、擴大覆蓋,通過充分發揮黨政機關、團場企事業單位和城市、各級各類學校、職工家庭等重要載體的作用,將兵團精神的宣傳教育覆蓋到全兵團﹔要明確抓手、豐富形式,科學運用宣傳教育、氛圍熏陶、示范引領、學習實踐等抓手,以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形式不斷深化兵團精神的宣傳教育﹔要明確責任、完善制度,通過一系列制度落實好繼承弘揚兵團精神的領導責任、組織責任、宣傳責任和工作責任,推動繼承弘揚兵團精神的工作制度化、經常化、長期化。

  兵團精神的實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兵團精神的認識也是一個需要不斷深化的過程,要始終認識到兵團精神的內涵不是固定不變的,在把握兵團精神內涵時要突出兵團精神內涵的發展變化性。要始終認識到兵團精神的內涵是隨著兵團實踐的深入而不斷深入的,必須要從實踐的高度去研究兵團精神,注重兵團精神的實踐指導性和應用價值。要始終堅持必須堅持面向新實踐、面向未來的態度,注重從新時代新特點出發認識兵團精神,通過不斷深化對兵團精神的認識使兵團精神更好地服務於屯墾戍邊新的實踐。必須突出兵團精神發展規律的把握,既看到不同時期兵團精神內涵之間具有相對穩定性和一脈相承性,又不能凝固化、模式化,而應在保持原有基本內容的前提下與時俱進,把握規律性、體現時代性、富於創造性,不斷賦予兵團精神新的科學內涵。

(責編:趙健)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