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

“新時期我國社會經濟利益關系發展變化及和諧社會構建研究”最終成果簡介

胡乃武  2011年05月09日14:11  

  中國人民大學胡乃武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時期我國社會經濟利益關系發展變化及和諧社會構建研究"(項目號05&ZD050),形成的最終成果包括3部專著,20篇論文。

  一、研究目的和意義

  利益是人們從事社會活動的動力。馬克思指出:"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 "每一個社會的經濟關系,首先是作為經濟利益表現出來。" 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再加上我們實行的是市場經濟體制,因此,目前中國社會存在著錯綜復雜的經濟利益關系,每一種利益關系都包含有利益差別和利益矛盾。鄧小平曾經反復地告誡我們說:"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又說:"一個公有制佔主體,一個共同富裕,這是我們必須堅持的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 他還說:"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 目前,中國社會中的有些利益矛盾加劇了,有些利益差別已經擴大到危及社會的安定,尤其是社會各階層之間的利益矛盾,城鄉利益矛盾和地區利益矛盾都比較突出,是到了我們認真加以研究和妥善處理的時候了。

  課題研究目的試圖通過對我國現階段各種經濟利益關系的具體分析,得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般規律。最終成果有以下重要意義:

  1.課題研究得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般規律,為我國建設和諧社會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政策支持。

  2.課題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從根本上夯實了"和諧社會理論"的基礎,拓寬了現有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研究范圍,為構建中國經濟學的分析體系提供理論基礎。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內容和政策建議

  從經濟利益關系的角度講,在我國這樣一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中大國,存在著多種錯綜復雜的經濟利益矛盾,影響著我國社會的和諧。本課題主要研究新時期我國社會經濟利益關系的發展變化,以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主要內容包括十個部分。

  1.一至三部分提出構建社會經濟利益和諧的基本規律。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形成和諧的利益關系創造了前提條件。但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和諧的利益關系並不會自發地實現,必須通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不斷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和諧社會才能夠成為現實。當前,實現利益和諧的關鍵在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系,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中央和地方關系,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統籌兼顧,保証各方面的利益都得到妥善安排,這是形成和諧的利益關系的基本方法。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經形成多元化的利益格局,不同的利益主體之間既存在著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同時產生不少的矛盾和沖突,這些利益關系和利益矛盾主要有:階層利益關系﹔區域利益關系﹔城鄉利益關系﹔產業間利益關系﹔代際利益關系﹔企業內部利益關系和中央與地方利益關系。這些利益關系,有些是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新事物,有些則是計劃經濟時期遺留下來的。如何調整上述種種經濟利益矛盾,並將其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是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必須解決的問題。

  為了正確處理各種利益矛盾,需要弄清各種利益矛盾產生的根源。各種利益矛盾產生的原因是復雜的,主要是由於市場經濟缺陷產生的經濟利益矛盾和由於政府經濟職能發揮不夠產生的經濟利益矛盾。首先,市場機制本身就具有產生某種經濟利益矛盾的天然屬性。從資源配置角度看,市場機制在配置資源過程中也會有失靈的時候,其突出表現是壟斷問題。壟斷的存在將使壟斷廠商獲得正常利潤之外的經濟利潤,從而使不同規模的廠商之間產生利潤率和工資率的差異,這就必然表現為利益矛盾。從收入分配的角度看,市場經濟要求按生產要素分配。這樣就必然導致某些擁有優質生產要素的經濟主體獲得較高的收入,而由此造成的收入差距必然帶來一定的利益矛盾。從宏觀經濟增長和波動的角度看,在經濟增長和波動過程中,總是有某些產業、地區、部門增長得更快,而這些增長更快的產業、地區、部門,其收入必然要和其他產業、地區、部門拉開差距,從而產生一定程度的利益矛盾。其次,政府職能發揮得不夠也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加劇市場中的利益矛盾。例如,政府行使資源配置職能時,在各個階層、產業、地區、部門之間可能會存在政府投資支出的差別,這在客觀上將會起到擴大收入差距的作用﹔政府以行政手段為主的宏觀調控,可能會加劇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而政府的收入分配職能有可能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在縮小收入差距、緩解利益矛盾方面軟弱無力。綜上所述,市場和政府各有其產生經濟利益矛盾的原因。這為我們正確認識和解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利益矛盾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2.四至十部分具體研究了七種主要經濟利益關系的發展變化及其規律性。

  一是階層利益關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階層日益復雜,各階層之間的利益沖突有加劇的趨勢。社會學家的研究表明,收入差距的擴大是各階層利益沖突加劇的重要原因。第一,政府管制"失靈"和市場機制失靈都會導致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但收入再分配作為一種彌補市場失靈的手段,隻能解決市場機制造成的收入差距問題﹔而對於政府管制"失靈"所造成的收入差距的擴大,則需要通過其他的途徑來解決。第二,政府管制"失靈"和市場機制失靈所造成的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是導致目前各階層利益沖突加劇的重要原因。要緩解各階層的利益沖突,要從市場機制和政府管制這兩個源頭入手進行政策設計。適度的收入再分配和適當干預市場機制的政府管制,是緩解目前各階層利益沖突的重要政策手段。

  二是區域利益關系。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區域利益關系失調日趨嚴重,區域發展差距進一步擴大,區域沖突頻發,區域合作步履維艱。從國際背景看,我國區域利益沖突與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城市化和信息化浪潮有著密切聯系。從國內背景看,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問題、工業化道路的選擇問題、區域經濟政策缺陷問題、區域利益主體間的博弈問題和區域管理制度基礎上的缺陷等,都是區域經濟利益關系失調的重要原因。要調整區域利益關系,需要分層次地實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建立完善的區域管理制度﹔加強區域合作,化解區域利益沖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三是城鄉利益關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鄉收入差距經歷了先擴大后縮小的演變軌跡。目前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已經大大高於有利於經濟增長的收入差距最優值。這意味著要解決經濟增長所受到的需求束縛,就必須採取措施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農業相對勞動生產率低、中國工業部門的資本深化、人均GDP水平低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降低,都是導致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的原因。要縮小城鄉收入差距,需要改革農村土地制度和二元分割的戶籍制度,實行土地經營權的自由流轉和農村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加速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以提高農業相對勞動生產率,縮小城鄉收入差距﹔需要中央及地方財政加大對農業的投入﹔需要建立健全覆蓋全體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需要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提高農業相對勞動生產率。

  四是產業間利益關系。目前我國三次產業之間、三次產業內部、壟斷產業和非壟斷產業之間,都存在著明顯的收入差距,導致產業間利益沖突。要緩解三次產業之間的利益沖突,尤其是第一產業與其他產業的利益沖突,就要實行土地經營權的流轉制度,改革不利於農村勞動力流動的二元分割的戶籍制度,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建立有效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提高農村的教育水平。目前我國存在著兩種類型的壟斷,即行政性壟斷與經濟性壟斷(包括自然壟斷)。其中行政性壟斷佔較大的比重,且行政性壟斷與經濟性壟斷混淆在一起,加劇了壟斷行業與非壟斷行業的利益沖突。要實現行業之間的利益和諧,必須打破行政性壟斷,在壟斷行業引入競爭機制,降低壟斷行業的市場准入門檻,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建立建全反壟斷政策體系,建立公開、透明、有效的監督制度。

  五是代際利益關系。代際利益關系主要指當代人與后代人之間由於政策設置而導致的利益沖突。對代際關系影響最大的是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經歷了由國家和企業共同保障到目前國家、社會和個人共同負擔社會保障的轉變。由於上代人參加工作時所面臨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同,很多人並沒有積蓄,保障制度轉變后,國家為了保障這部分人的生活,採用了透支的方法,由國家從后代人的稅收和所繳納的社保基金中提前墊付。這就導致正在工作一代人的賬戶沒有真正的資金積累,形成所謂"空賬"。要保証社會保障制度正常運行,必須拓寬籌資渠道,彌補資金缺口,並採取多樣化的資金運營方式。一是多元化籌集社保基金。主要採取財政手段彌補歷史欠帳形成的隱性債務,落實個人帳戶﹔通過稅收渠道開拓社保基金來源﹔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以增加籌資收入。二是探索新的社保基金投資渠道,包括持股國有企業、參與實體經濟投資和投資海外資本市場。

  六是企業內部利益關系。就國有企業而言,集中體現在企業治理結構上。改革開放以后,我國企業開始普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以股份制為特征,利益相關人包括股東、經理層、普通勞動者等內部相關人,也包括政府、消費者等外部相關人。由於企業內部各經濟主體所追求的利益目標不同,相互之間矛盾重重。要調整國有企業內部的利益關系,就必須遵循"利益相關者合作"邏輯。按此邏輯,企業不僅要重視股東的權益,而且要重視利用其他利益相關者對經營者的控制﹔不僅強調經營者的權威,還要關注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實際參與。具體地說,就是董事會、監督事會中要有股東以外的利益相關者的代表,如職工代表、銀行代表等。通過利益相關者的共同治理,使國有企業內部的利益關系變得更加和諧。

  七是中央與地方利益關系。改革開放以來,為了調動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積極性,我國實行了財政分權化改革。但我國的財政分權面臨著如何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的權力和利益問題。如果不考慮市場化因素,分稅制改革后財政分權對經濟增長有促進作用。但加入市場化指標后,財政分權和經濟增長的關系弱化,甚至轉為負相關關系。財政分權對經濟增長的負作用,很有可能是財政體制在制度設計和具體實施過程中出了問題。因此,下一步的財政改革應放在規范財政分權改革的制度安排上,包括取消預算外資金﹔明確政府職責,明晰財權和事權的劃分﹔完善政府間轉移支付制度,改革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財政關系﹔建立更加明晰的績效考核標准來增強地方政府的問責性等。

  三、成果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以及社會影響和效益

  1.成果從正確處理新時期我國社會各種經濟利益關系方面,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經濟理論的支持。

  2.對我國各領域中存在的各種重大社會經濟利益關系的研究,提出了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的政策建議。這種應用價值不僅體現在不同領域的專門性對策研究,可以為相關部門從協調利益關系的角度展開工作﹔更為重要的是,由於本研究的各種政策建議是服從於"和諧社會"這個總體綱領,而不是從單一的領域或部門出發認識問題,因此可以克服以往各種實証研究中存在的相互孤立、相互沖突的缺陷。

  3.階段性成果產生了較大社會影響。在各類學術期刊和中央級報紙上發表學術論文25篇,三篇論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責編:趙健)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