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研究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新探》成果簡介

方立  2011年05月09日14:05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方立同志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研究》(項目號05&ZD001),最終成果為研究報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新探》。課題組成員有馮海發、邱敦紅、白津夫、薛寶生、宋小慶、陳子舜、趙海忠、尚英、李小華。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對人類崇高社會理想的批判繼承和偉大超越,是對人類社會的美好憧憬由空想到科學實踐的偉大轉變,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建設理論在中國的實際運用和創新發展,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該成果由四部分組成,緒論和十六章。

  第一部分是緒論。全面闡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在不斷發展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在不斷深化中。中國共產黨在80多年的奮斗歷程中,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在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基礎上,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創造性地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中心內容。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又一重大理論創新,是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實踐問題。

  第一節"從美好憧憬到科學實踐"。論述從人類和中國漫長的歷史發展看,各種空想的理想社會特別是我國歷史上追求和諧的大同社會、小康社會,既是社會文化現象和歷史觀,也是治國方略和社會理想,既是歷代志士仁人持久的理性主義和現實主義的重要思想根源,也是當代中國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歷史文化基礎。第二節"從三位一體到四位一體"。論述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第一次全面闡明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和重大方針,從而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這樣的三位一體,擴展為包括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內的四位一體。第三節"從小康社會到和諧社會"。論述和諧社會與小康社會是一個既緊密聯系又有不同內涵的發展目標。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看,和諧社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和內容,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條件和保障,小康社會與和諧社會是整體與局部的關系。這一節內容為中央作出有關決策提供了初步框架意見。第四節"從和諧社會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論述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和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是有5千多年悠久歷史的中國在當今世界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嚴肅思考和重要觀點。第五節"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學發展觀"。論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堅持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得出的必然結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的重要成果。

  第二部分是理論研究篇,包括第一至四章。

  第一章研究的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淵源。從中國古代社會思想溯源、中國近現代的社會思想、國外早期社會學研究的主要成果、現代西方社會學理論簡介、馬克思主義社會建設理論要點五個方面,深入研究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一個價值目標,又是一個現實的社會歷史過程,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階段相適應。這一命題的提出,是中國共產黨人又一重大的理論創新,既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也是對中外傳統和諧思想的汲取與借鑒。

  第二章研究的是我們黨社會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怎樣建設和諧社會,我們黨經過了逐步深化的理論和實踐探索過程。本章全面研究了新民主主義時期社會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的曲折探索、改革開放和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的確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整個歷史進程。

  第三章研究的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些基本特征,體現了民主與法治的統一、公平與效率的統一、活力與秩序的統一、科學與人文的統一、人與自然的統一。本章從民主法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政治保障、公平正義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誠信友愛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道德准則、充滿活力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目標、安定有序是社會和諧的基本前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標志六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

  第四章研究的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我們黨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標志著我們黨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對於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本章全面研究了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構建和諧社會、構建和諧社會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與現代化建設、構建和諧社會與民族復興、構建和諧社會與黨的領導等內容。

  第三部分是實踐經驗篇,包括第五至十一章。

  第五章研究積極調整社會利益關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高度重視社會利益關系問題,把理順社會利益關系作為重要內容和重大舉措,建立健全社會利益協調機制,全面統籌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和利益要求,實現社會利益關系的優化發展。本章全面研究了當前我國社會利益關系存在的主要問題,深入分析了導致社會利益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以大量實例研究歸納了各地調節城鄉收入差距的實踐探索,以及促進社會利益關系和諧的主要做法。

  第六章研究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徑。本章全面研究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的突出表現,深入分析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復雜化的原因,以大量實例研究了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的實踐探索,總結了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的經驗。

  第七章研究千方百計擴大社會就業。就業問題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也是必須要解決好的一個重大問題。本章全面分析了我國就業面臨的嚴峻形勢,以大量實例研究了各地解決就業問題的實踐探索,以及解決好就業問題的主要做法。

  第八章研究大力促進社會事業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和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本章分析了社會事業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大量實例研究了促進社會事業發展的實踐探索,提出了完善促進社會事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第九章研究的是維護失地農民和進城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失地農民和進城務工農民數量不斷增加,對社會穩定與和諧的影響不斷增大。本章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全面研究了高度重視並認真解決好失地農民和進城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問題。

  第十章研究積極創新社會管理機制。不斷改革創新社會管理機制,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課題。本章分析研究了社會管理面臨的突出問題,以大量實例研究了加強社會管理的實踐探索,總結歸結了完善社會管理的實踐經驗。

  第十一章研究著力加強社會穩定工作。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本章分析研究了社會穩定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大量實例研究了加強社會穩定工作的實踐探索,深入研究了構建維護社會穩定的長效機制問題。

  第四部分是措施建議篇,包括第十二至十六章。

  第十二章研究發展社會主義先進生產力,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物質基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題在發展。隻有在社會生產力充分發展的基礎上,才能全面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進程。本章深入研究了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生產力、必須保持經濟協調發展、必須保障全體社會成員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必須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內容。

  第十三章研究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政治保障。民主法治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和重要政治條件。本章全面分析研究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保障和諧社會建設﹔重視解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等具體內容。

  第十四章研究促進和諧文化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思想道德力量。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礎。本章全面分析研究了建設和諧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的具體內容,提出了建設和諧文化當前要突出抓好的各項工作任務。

  第十五章研究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體制條件。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和體制條件。本章全面分析研究了建立健全社會管理組織機制,構建社會管理新格局﹔建立健全社會協調機制,整合社會關系﹔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機制,完善社會利益結構﹔形成維護社會穩定和公共安全的長效機制,促進和諧發展等內容。

  第十六章研究加強黨的建設,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建設是關鍵。本章分析研究了採取有效措施,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問題﹔提出了加強黨的建設當前要突出抓好的各項工作。

  本項目研究成果共計近30萬字,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其研究成果,為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起草《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供了初步框架意見,為決定起草小組提供了10多萬字的參考資料﹔一些專題研究成果通過中央政策研究室內部刊物報送中央領導同志參閱,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的多次批示。

(責編:趙健)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