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綜合評價體系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綜合評價體系》成果簡介

遲國泰  2011年05月09日14:03  

  大連理工大學遲國泰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綜合評價體系》(項目號06&ZD039),最終成果為兩套十份的系列研究報告《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綜合評價體系》、專著《基於科學發展的綜合評價理論、方法與應用》、學術論文43篇、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9篇。課題組成員有:王衛、李延喜、秦學志、劉淑蓮、楊德權、楊中原、程硯秋、劉艷萍、閆達文、趙光軍、李剛、隋聰等。

  一、科學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建立了一套涉及經濟、生態、社會、人的全面發展和科學技術五個方面共計79個指標的科學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1、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包括經濟效益、經濟運行質量、經濟發展速度、經濟結構4個方面共18個指標。經濟效益包括人均綠色GDP、人均財政收入、人均工業增加值等指標。經濟運行質量包括全社會勞動生產率、恩格爾系數、通貨膨脹率、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經濟發展速度包括GDP增長率、人均財政支出、工業增加值增長率等指標。經濟結構包括財政收入佔GDP比重、財政支出佔GDP比重、實際利用外資等指標。

  2、生態評價指標體系包括驅動力、壓力、狀態、影響、響應等5個方面共17個指標。驅動力包括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均綠色GDP。壓力包括單位水資源工礦業廢水負荷、能源電力消費彈性系數、人均生活能源消費量等指標。狀態包括人均水資源量、森林覆蓋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影響包括污染直接經濟損失、環境污染破壞次數、沙化土地程度。響應包括環境污染治理佔GDP比重、城鎮污水處理率、當年造林面積等指標。

  3、社會評價指標體系包括人民生活質量、教育衛生、社會保障與就業、社會秩序與安全等4個方面共17個指標。人民生活質量包括國民幸福指數、基尼系數、恩格爾系數等指標。教育衛生包括平均受教育年限、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比重、每10萬人在校大學生數等指標。社會保障與就業包括養老保險覆蓋率、醫療保險覆蓋率、最低生活保障線下人口比重等指標。社會秩序與安全包括萬人刑事案件發案率、每萬人治安案件發生率、萬人擁有律師數。

  4、人的全面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包括經濟發展環境、社會發展環境、生活質量、人口素質等4個方面共14個指標。經濟發展環境包括人均GDP、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等指標。社會發展環境包括基尼系數、社會保障覆蓋率、每萬人醫生數。生活質量包括國民幸福指數、恩格爾系數、人均住房面積等指標。人口素質包括平均受教育年限、科技文衛支出佔GDP的比重、每萬人擁有科技人員數。

  5、科學技術評價指標體系包括科技投入、科技產出、科技對經濟與社會的影響3個方面共13個指標。科技投入包括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R&D人員全時當量、R&D/GDP等指標。科技產出包括技術市場成交額、專利授權數、高技術出口商品總額、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工業增加值。科技對經濟與社會的影響包括社會勞動生產率、萬元GDP綜合能耗、科技進步貢獻率等指標。

  二、評價方法與實証

  通過G1法等方法對指標進行主觀賦權,反映專家經驗和知識﹔通過熵權法、均方差方法等方法進行客觀賦權,反映實踐中數據本身的差異﹔通過指標差異最大化、級差最大化等方法對主觀和客觀賦權兩種截然不同的權重進行組合賦權,既保留了客觀賦權對實際情況的真實反映和對未來因素的推測,又體現了指標屬性對評價的重要程度和專家的知識、經驗。

  通過循環修正、集對分析、差異最小化等方法對單一評價方法的評價結果進行修正,保証了評價結果排序的一致性,解決了不同單一方法的評價結果相互矛盾的問題。

  通過次約束評價結果與無約束評價結果的對比,有針對性的找出影響不同評價對象科學發展的關鍵因素,解決了以往綜合評判方法中好的因素與壞的因素作用抵消影響評價結果的問題。通過不同的次約束與無約束評價結果的分別對比得到影響科學發展的敏感因子,揭示了限制科學發展的“瓶頸”因素。

  對國家、省級行政區、副省級城市、地市級行政區、區縣5個層面的經濟、生態、社會、人的全面發展、科學技術5個方面的科學發展狀況分別進行了實証研究。通過評價結果的分析,找出不同層面科學發展的優勢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並針對亟待解決的問題提出政策建議。

  三、研究成果的重要觀點

  1、總體來看經濟發達的地區科學發展狀況要遠好於經濟欠發達的地區。這說明國家需要加大對經濟欠發達省份的扶持力度。研究表明,我國典型省級行政區的科學發展狀況分為三類:北京、上海2個城市的科學發展狀況排名較高,屬於第一類。廣東、山東2個省的科學發展排名居中,屬於第二類。黑龍江、遼寧、陝西、山西、江西、河南、新疆、廣西、四川和雲南等10個省份的科學發展狀況排名較低,屬於第三類。

  2、影響各級行政區科學發展的重要指標是:人均綠色GDP、人均綠地面積、居民恩格爾系數、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國民幸福指數、基尼系數、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均居住面積、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等指標。涵蓋了經濟、生態、社會、人的全面發展和科學技術5個方面。

  3、科學發展水平落后的省份工業發展速度較快。黑龍江、遼寧、陝西等第三類省份的工業增加值增長率平均值為21.6%,是第一類省區北京、上海的平均值13%的1.7倍,其中廣西省高達26.5%。

  4、人民生活水平從小康走向富裕。2001年我國的恩格爾系數為44.1%,達到小康水平。2007年為39.8%,處於30%-40%的富裕水平區間,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從小康走向富裕。

  5、上海的生態狀況亟待改善。上海的科學發展排名第2,但是其生態排名卻是第13,與其科學發展極其不協調。比如上海的森林覆蓋率3.2%僅是省級行政區平均值27.9%的11.5%。

  6、通貨膨脹率偏離合理區間。通貨膨脹率的理想區間是[1%,3%],大於3%,則通貨膨脹嚴重,小於1%通貨緊縮,都不利於經濟的發展。2001-2008年我國的通貨膨脹率最小達到-0.8%,最大達到4.8%,通貨膨脹波動較大且偏離了合理區間。

  7、社會保障覆蓋率偏低。典型省級行政區社會保障覆蓋率平均值20.0%,典型副省級城市社會保障覆蓋率平均值24.71%,遠遠低於發達國家均值80%以的社會保障覆蓋率水平。

  8、深圳、廣州等第一類城市的經濟高速發展並沒有給其居民帶來幸福感的增強。第一類城市深圳和廣州的國民幸福指數的平均值為129.98,僅是沈陽、大連等其他8個副省級城市的國民幸福指數的平均值504.58的25.8%。

  9、科技進步對經濟的貢獻偏低。實証樣本典型省級行政區的科技進步貢獻率僅為36%,典型副省級城市的科技進步貢獻率僅為45%,而發達國家的科技進步貢獻率為50%-70%。

  四、研究成果的對策建議

  1、通過減緩能源消耗速度、降低環境污染的直接經濟損失提高人均綠色GDP 。一方面,通過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減緩能源的消耗。一是大力發展能源消耗低的產業,改變經濟高速發展以資源的瘋狂消耗為代價的發展模式。二是制定單位產值的能源消耗限額標准,對超過限額標准的能源提高單位能源價格。另一方面,降低環境污染的直接經濟損失。一是將工業經濟轉變為循環經濟,通過減少依賴資源消耗發展的產業,減少對資源環境的破環。二是通過新的技術對“三廢”和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減緩能源消耗的速度,有利於節約能源和保護生態環境。上述措施的目的一是提高人均綠色GDP,二是降低環境污染的直接經濟損失,高效利用能源資源,以解決綠色GDP制約科學發展及地區經濟增長過熱、資源代價過大的問題。

  2、通過縮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合理控制通貨膨脹和失業率,提高居民幸福感。首先,多渠道縮小居民收入差距。一是提高低收入人群的補助,升高低收入者的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和降低稅率。二是提高低收入人群的醫療保險和各類補貼以及農民補助等。三是運用行政手段干預經濟,減輕低收入人群的負擔也能夠間接的達到縮小貧富差距。其次,合理控制通貨膨脹。一是大力發展生產,特別要加強糧食、食用植物油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緊缺商品生產。二是健全大宗農產品、初級產品供求和價格變動的監測預警制度,做好市場供應和價格應急預案。第三,合理控制失業率。一方面,增加就業崗位。大力發展社區便民利民崗位,吸收更多的下崗失業人員在社區實現再就業。另一方面,要完善就業服務,加強勞動力市場建設,就業服務機構要向街道、社區鎮延伸。上述措施的目的是通過縮小居民收入差距、合理控制通貨膨脹和失業率,提高居民幸福感。

  3、通過進一步提高城市綠化率,增加人均綠地面積,改善生態環境。一是加大城市綠化資金投入。城市綠化建設要加大城市綠化隔離林帶和大型公園綠地建設的投入,拓寬資金渠道,引導社會資金用於城市綠化建設。二是加大城市綠化管理工作力度。增加對違法行為的處罰條款,制定和完善城市綠化技術標准和規范,加大處罰力度。以上措施目的在於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有利於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科學發展內涵。

  4、通過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加強社保基金的籌建和監督,提高社會保障覆蓋率。首先,建立全國統一的、城鄉一致的社保政策。一是建立一套完善的能夠覆蓋所有人口(包括農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地區之間要建立統一的繳納水平、管理方式,平衡相關的權利義務,使社會保障在區際之間能夠順利的轉移。二是逐步擴大社會保障制度的范圍。擴大社會保障政策在廣大農村地區的覆蓋面,防止出現因病返貧的現象。其次,加強社保基金的籌集和監管。一是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採取市場可接受的方式積極穩妥地劃撥部分國有資產,謹慎開展多元化投資運營,積極擴大彩票發行,引導參保人員繳納社會保險費,鼓勵社會捐贈。二是加大對社保基金的監管力度。促進基金管理的公開、透明、安全運行,按時足額為職工繳納各種社會保險費用,逐年增加養老金積累,發揮好社會保險的贍養、自助等功能。上述措施的目的是通過建立全國統一的、城鄉一致的社保政策等措施,解決社會保障覆蓋率過低的問題。

  五、成果的學術價值

  1、通過指標的設計反映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構建了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科學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通過人均綠色GDP等指標反映“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核心﹔通過人均綠地面積等指標反映“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通過科技進步貢獻率等指標反映“又好又快”的科學發展觀的內涵﹔通過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指標反映人與社會和諧,通過人均安全水資源擁有量等指標反映人與自然和諧,通過恩格爾系數等指標反映人與人和諧等。

  2、用20%的指標反映98%以上的原始信息,建立了簡潔明快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避免了現有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包含了冗余和無用指標,無法保証綜合評價結果的合理性和科學性的問題。

  3、建立基於主客觀組合賦權和循環修正等方法的科學發展綜合評價體系。既反映主觀賦權的專家知識、經驗,又反映客觀賦權的實際指標數據間的差異。通過循環修正、集對分析等方法對單一評價方法的評價結果進行修正,保証了評價結果排序的一致性,解決了不同單一方法的評價結果相互矛盾的問題。

  4、本課題初步取得了社會認可的學術價值。研究報告獲遼寧省人民政府頒發的遼寧省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1項,論文獲遼寧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壹等獎和貳等獎各一項。

  5、研究成果的發表包括兩套十份的系列研究報告。包括《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綜合評價體系》、專著《基於科學發展的綜合評價理論、方法與應用》、發表和錄用學術論文43篇、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9篇。

  六、成果的應用價值或社會影響

  1、為各級黨委和政府提供決策咨詢。課題組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許多省部級機關的採納和吸收。課題組的研究成果被納入副省級城市科學發展示范城市規劃綱要。

  2、促進社會公眾對科學發展觀的認可。通過向公眾公布科學發展評價的實証結果,讓公眾了解各地區的科學發展狀況、主要特征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激發社會公眾的科學發展意識。

  3、通過揭示我國科學發展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促進當前和今后的科學發展。通過找出影響我國科學發展的因素,有助於解決經濟、生態、社會、人的全面發展和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問題,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社會、經濟等方面的矛盾,促進整個社會的科學發展。

(責編:趙健)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