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項目申報>>單列學科>>藝術學>>資料下載

全國藝術科學研究“十二五”(2011-2015年)規劃

  2012年01月09日15:35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藝術科學是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基石。加強藝術科學研究是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體現,對於塑造民族精神、提高國民素質、推進文化創新、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為大力推進我國藝術科學的健康發展和全面繁榮,根據《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及《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的精神,結合“十一五”時期我國藝術科學研究工作的實際與未來五年藝術科學發展及文化建設的需要,制定《全國藝術科學研究“十二五”(2011-2015年)規劃》。

  一、“十一五”時期藝術科學研究工作的回顧與“十二五”時期面臨的形勢

  “十一五”時期,藝術科學研究及管理取得顯著成績。過去五年,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藝術科學研究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際,積極開展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充分發揮了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重要作用。國家對藝術科學的投入持續增加,有力地推動了藝術科學的建設和發展。

  藝術學項目規劃管理進一步規范、導向作用顯著增強。“十一五”時期,原“全國藝術科學規劃課題”統一更名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評審立項周期由每二年一次改為一年一次,同時取消原自籌經費項目類別,專設文化部文化藝術科學研究項目,藝術學項目的申報評審制度、經費管理制度、中期管理制度、鑒定結項制度及成果宣傳使用制度進一步規范,中級管理機構建設及職能作用進一步加強,藝術學項目經費總額及單項平均資助額度均較“十五”時期大幅提高﹔《全國藝術科學研究“十一五”(2006-2010年)規劃》及歷年課題指南構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藝術學學科理論體系的初步框架,突出了我國文化藝術建設實踐中的重大現實問題研究。“突出重點,兼顧一般,控制規模,提高質量”的總體原則貫徹於項目評審及管理全過程。

  學科建設穩步推進,研究領域不斷拓展和深化,研究成果數量倍增、宣傳平台逐步擴大。“十一五”期間,共結項271個項目(國家項目219個,文化部項目52個),較“十五”時期的127個增長113.3%﹔藝術學研究領域不斷拓展,藝術學各分支學科研究更趨深入,推出了一批具有重要標志性學術價值的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對策性研究三足鼎立,傳統學科、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共同發展的可喜局面﹔隨著文化與科技融合趨勢的不斷加快,新興文化業態進入藝術研究領域,日益成為新的研究方向,大大拓展了藝術科研的領域﹔成果庫建設取得重要進展,《藝術百家》等報刊的成果宣傳工作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成果選介匯編》編輯工作相繼啟動。

  科研服務於社會的功能日益增強,形成藝術創新的科研支撐力量。“十一五”時期,廣大藝術科研工作者用敏銳的學術觸角,不斷吸收新理論、新思路、新方法,積極研究探索文化藝術實踐中大量涌現的新現象、新課題,藝術科研領域的應用對策性研究愈益受到重視,在文化發展戰略、公共文化政策、文化體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文化藝術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建設、文化產業發展、新媒體藝術等領域產生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把學理性寓於應用對策之中,藝術科研服務咨政的功能進一步發揮。

  藝術學項目的社會影響日增,研究隊伍蓬勃發展。“十一五”時期,藝術學項目規劃管理按照本領域特有規律組織學術研究,共立項557個研究項目(國家項目390個,文化部項目167個),較“十五”時期的388個立項項目增長43.5%,承擔國家藝術學規劃研究項目的百余單位遍布全國(除海南、港澳台外)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科研興文的氛圍逐漸形成,藝術科研工作者的積極性高漲,科研隊伍得到較大的調整和充實,營造了良好的學術環境,推出一批優秀科研人才,使我國藝術科學研究隊伍和事業發展充滿活力。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還應清醒地看到“十一五”時期全國藝術科學研究領域還存在著一些較突出的問題與薄弱環節:藝術學各學科門類的基礎研究較之其他學科仍相對薄弱,學科體系建設還不完善,原創性、前沿性、高端性成果較少,具有國際性影響的力作不多,對新觀念的吸納、新方法的運用及新理論的建樹尚需加強,整體水平有待提高﹔理論創新研究與文化藝術實踐之間還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具有基礎性、全局性和戰略性影響的重大成果不多,對文化藝術發展現狀的關注仍需加強﹔ 藝術科研體制仍需不斷改革創新,科研經費投入仍不適應藝術科學發展的實際需要,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仍需進一步加強。這些矛盾突出體現為藝術學科本身的建設進程仍然滯后於當前國家文化建設飛速發展的形勢要求。這些問題都是“十二五”時期亟待解決的問題。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藝術科學研究面臨著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文化創新等戰略任務的新要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實踐中,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文化生產和傳播方式,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增強文化發展活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迫切需要藝術科學深入研究、回答新的歷史時期我國文化藝術建設實踐中一系列戰略性、前沿性、綜合性的重大問題,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民族文化競爭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理論基礎和智力支持。

  二、“十二五”時期我國藝術科學研究工作的指導思想與總體目標

  “十二五”時期,藝術科學研究工作的指導思想是: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大力推動理論創新,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和科研方法創新,不斷增強創新能力,以時代的要求、發展的眼光與改革的精神推進藝術科學研究。

  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緊緊圍繞全黨全國工作大局,積極探索並遵循藝術科學自身的發展規律,努力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協調發展﹔尊重藝術科學工作者的創造性勞動,在堅持正確理論方向的前提下,充分發揚學術民主,提倡學術流派與學術風格的多樣化。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注重調查研究,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以實際問題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研究,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

  堅持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立足當代,面向未來,以放眼世界的寬廣視野和貫通古今的歷史深度,准確把握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深刻認識當代中國的發展規律,在繼承民族優秀傳統、借鑒吸收外來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努力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體系及藝術學學科理論體系,不斷提升我國藝術科學研究的國際影響力。

  堅持突出重點,兼顧一般,控制規模,提高質量的總體原則,倡導扎實嚴謹、精益求精的科學治學精神,注重學術積累,注意處理好總結歷史、研究現實與准確把握未來三者之間的關系﹔提倡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提倡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理論研究與實証研究相結合,實現研究方法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嚴謹性。

  “十二五”時期,藝術科學研究工作的總體目標是:推出一批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藝術學學科理論體系建設的標志性成果,推出一批立足於新的歷史時期我國文化藝術建設中重大現實問題研究的標志性成果﹔通過規劃研究項目鍛煉、推出一批藝術學各分支學科領域有重要建樹與影響的中青年優秀科研人才,進一步提高藝術科學研究的整體水平。

  三、“十二五”時期我國藝術科學研究工作的中心任務與重點領域

  “十二五”時期,我國藝術科學研究工作的中心任務是:圍繞黨和國家經濟、政治、文化及社會建設的大局,緊密聯系我國改革開放、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別是文化藝術建設的實際,大力推進、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藝術學學科理論體系建設,深化、拓展新的歷史時期我國文化藝術建設實踐中的重大現實問題研究,進一步發揮藝術科學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作用。

  “十二五”時期,藝術科學研究的重點領域與方向是:

  藝術基礎理論研究。以經典馬克思主義藝術理論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藝術理論為指導,配合黨中央提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工程,開展馬克思主義藝術理論建設,深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藝術理論發展規律、藝術學體系建設研究﹔加強中國傳統藝術當代價值研究﹔加強中國現代藝術體系的形成與發展研究,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藝術主要成就、發展道路、基本經驗及現實中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未來發展方向與途徑的研究﹔繼續推進地方藝術史學研究﹔加強和深化藝術社會學研究,密切關注當代新的藝術生產與消費實際﹔改善和加強藝術批評,推進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感、美學觀點與歷史觀點相統一的藝術批評建設。

  戲劇(含戲曲和話劇、曲藝、木偶、皮影、雜技、魔術)研究。重視戲曲本體研究,加強戲曲表演理論與體系建設,改善和加強戲曲批評,重視並加強戲曲研究中的新興研究方法的引進和運用,完善和深化戲曲學科體系建設﹔重視中國現當代劇場史研究,加強當代戲曲藝術資料的建設與研究﹔鼓勵戲曲藝術運用視聽新技術研究,加強轉型轉制中的戲曲市場及經營研究。加強當代戲劇導演和編劇研究,重視話劇口述史研究﹔加強話劇演出現狀、創作生產及劇團體制改革與戲劇產業、民營劇團的生存現狀與發展路向的調查研究,為政府扶持戲劇文化產業提供決策依據。加強中國戲曲、話劇、曲藝藝術家、劇本、影像信息資料數據庫建設﹔重視城鄉新興曲藝班社研究,加強曲藝基礎理論研究,重視少數民族曲種的研究和曲藝的文化學研究,加強曲藝的口述史研究、音像文獻的整理保存和曲藝文化的數據庫建設。加強木偶、皮影、雜技、魔術發展現狀及趨勢調查與基礎史論研究。

  電影、廣播電視及新媒體藝術研究。進一步加強電影、電視、動漫及新媒體研究的學科基礎建設,推動中國電影美學范疇、理論框架與批評體系建構﹔重視電影、電視、動漫、新媒體藝術與文化戰略、跨文化、文化產業等其他新興學科的交叉研究﹔加強電影、電視、動漫、新媒體藝術創作中體現中國核心價值觀與追求藝術性、娛樂性之間的協調關系研究﹔探討電影、廣播電視和新媒體數字技術與人文學科融合的前景,分析和預測數字化時代藝術形式、審美發展的趨勢﹔加強外國(特別是歐美、日韓等國)電影、電視、動漫和新媒體研究,推動中國電影、電視、動漫和新媒體相關領域的研究走在世界性學術前沿﹔加強電影、廣播電視及新媒體藝術領域技術應用的研究,如電影的3D技術及其他數字化技術的研究、軟件的開發研究等,提高中國電影、電視、動漫、新媒體的整體制作水平。

  音樂研究。加強中國傳統音樂基礎理論及學科建設研究﹔整合多學科領域的學術資源,運用多學科方法論、多視角進行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研究﹔注重音樂與社會發展的互動關系,加強音樂文化人類學、音樂社會學及音樂創作研究﹔加強中國音樂古籍、民間傳譜、宗教音樂、音像文獻資料等整理、保護與數字化研究﹔整理、總結前代學者的學術成果和學術路徑﹔梳理和總結音樂學各分支領域發展史研究﹔注重國際交流,加強中國傳統音樂“走出去”及外國音樂研究。

  舞蹈研究。加強中外舞蹈史學研究,在本體論、美學、發生學、類型學、形態學和中外舞蹈比較研究等學科方向上實現新的突破,尤其要加強舞蹈生態學和舞蹈文化人類學等跨學科研究﹔加強舞蹈教育的理論研究和文化建設﹔加強舞蹈創作研究和舞蹈編導學等創作理論的研究力度﹔加強音樂舞蹈學交叉學科領域非遺保護研究,以點帶面地逐漸在各地建立“非遺數據庫”,努力建立全國性的“非遺數據庫”。

  美術研究。加強美術理論基礎性研究,鼓勵系統性與新范式建構相關的美術理論研究﹔加強中國傳統宗教美術、中外美術交流、中國美術史學史、中國傳統美術思想史和少數民族美術史研究﹔加強中國當代美術批評話語的轉型研究,建立與中國美術實踐密切相關的批評話語及批評方式﹔加強中國當代美術的創作觀念和中國當代美術的現狀研究﹔加強當代社會文化環境中的美術傳播與流通的理論研究,尤其是美術館管理和運行機制研究﹔進一步加強藝術市場學研究,加強中外藝術品市場規制比較研究,關注藝術市場運作機制及規范性問題。

  設計藝術研究。加強藝術設計學基礎理論與史學研究,尤其是傳統工藝、藝術設計(包括視覺傳達設計、工業設計、展示設計、服飾設計、書籍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等)和建筑藝術設計的創作及理論研究﹔運用多學科資源,注重藝術設計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及發展、當代文化創意產業的關系探索,加強藝術設計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的交叉研究﹔進一步展開中國當代藝術設計中外交流的經驗總結,加強外國藝術設計的理論與中國當代設計實踐的關系研究﹔重視我國古代傳統造物思想的整理和研究。

  藝術文化綜合研究。探索我國文化發展的總體目標和基本戰略,構建文化藝術管理的戰略理論體系,研究文化藝術發展的整體布局和具體實施重點﹔明確文化藝術管理的學科特點、概念體系和理論范疇,建構科學化、系統化、專業化的學科體系﹔考察全球經濟一體化、全球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國際文化藝術發展經驗與路徑,對我國文化藝術的長遠發展提出具有戰略意義的宏觀構想﹔加強文化藝術生產部門和文化藝術人才有效管理及新興文化業態研究,為政府在文化發展領域的宏觀決策提供咨詢和理論支持。

  新興學科與交叉學科研究。進一步加強藝術學各門類學科的系統性、創新性研究及與其他學科間的新興、交叉、邊緣學科研究﹔針對自然科學技術、其他人文社會學科與藝術科學間的相互滲透、融合趨勢,加強和拓展在多學科互滲融合中出現的新興領域研究。

  四、“十二五”時期藝術科學研究的組織與保障措施

  進一步發揮並強化國家藝術學項目評審的導向作用。依據本規劃所明確的指導思想、中心任務、總體目標、研究重點,依據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有關管理辦法以及未來五年藝術科學發展趨勢,重新修訂《全國藝術科學規劃課題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強對國家文化戰略重大前沿問題、相關政策的前瞻性研究﹔增強藝術學學科體系建設總體規劃的指導性,增強年度課題指南的針對性、時代性與前瞻性,並使之貫穿於項目評審立項的全過程﹔探索建立國家藝術學重大招標項目、后期資助項目等申報、評審制度,完善國家藝術學委托項目的申報、評審制度﹔鼓勵藝術學學科體系建設重要領域、重點方向及我國文化建設重大現實問題研究的集體攻關項目,鼓勵這些研究領域與方向中優勢學術資源的整合﹔積極探索現代藝術科研管理規律,將規劃選題、項目評審立項與學科建設、隊伍建設、人才培養及文化藝術科研結構調整、合理布局結合起來。

  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國家藝術學項目管理的制度建設。繼續大力推進中級管理機構的科學化規范化建設,強化中級管理機構、項目承擔單位科研管理部門的職能作用,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健全完善項目的申報評審、中期檢查、經費管理、鑒定結項等制度,改進、完善專家推薦遴選制度及專家庫建設,探索建立專家信譽評價制度,促進優秀成果、優秀人才的不斷涌現﹔積極探索、逐步推進藝術學項目申報評審、中期檢查、經費管理、鑒定結項、成果庫管理等數字化網絡系統建設,實現管理手段的科學化與高效率﹔進一步健全完善藝術科研成果獎勵制度,使之成為優化和凝聚科研隊伍、繁榮藝術科學的重要途徑。

  進一步加強、拓展國家藝術學項目成果宣傳平台的建設。繼續規范、完善藝術學項目成果庫的建設、科學管理及有效利用﹔在鞏固完善《成果要報》、《中國文化報》、《社會科學報》、《藝術百家》等宣傳平台及文化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網頁相關欄目的基礎上,繼續做好《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成果選介匯編》的編輯工作,並將優秀成果與優秀人才的宣傳結合起來﹔積極探索《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優秀成果文庫》及其他覆蓋面廣、影響力大的成果宣傳形式與途徑,努力促進藝術學項目成果的推廣應用,更好地服務於黨和政府決策、藝術學學科建設及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全國藝術科學各學科“十二五”規劃重點研究課題目錄

  一、藝術基礎理論研究

  (藝術基礎理論研究,包括藝術學原理、藝術社會學、藝術批評學以及藝術史學等研究。)

  1.藝術學的學科反思與學科建設研究

  2.馬克思主義藝術學原理研究

  3.馬克思主義藝術理論中國化進程研究

  4.中國藝術通論

  5.中國現代藝術體系的形成與發展研究

  6.中國傳統藝術當代價值研究

  7.中國當代藝術思潮史

  8.中國藝術批評史

  二、戲劇(含曲藝、木偶、皮影、雜技、魔術)研究

  (戲劇研究,包括話劇、戲曲研究。含曲藝、木偶戲、皮影戲、雜技、魔術等研究。)

  1.中國戲劇理論研究

  2.中國戲曲表演理論與體系研究

  3.中國戲曲音樂理論與體系研究

  4.20世紀戲曲研究與戲曲學術史

  5.中國現當代劇場史

  6.當代話劇、戲曲導演與編劇研究

  7.當代話劇、戲曲批評研究

  8.民營話劇、戲曲劇團的生存現狀與發展路向調查與研究

  9.城鄉新興曲藝班社研究

  10.木偶、皮影、雜技、魔術發展現狀及趨勢調查與研究

  三、電影、廣播電視及新媒體藝術研究

  (電影、廣播電視及新媒體藝術研究,包括電影、電視劇及其他電視藝術、廣播藝術、新媒體藝術等方面的研究。)

  1.電影學、廣播電視學學科現狀與前沿問題研究

  2.中國電影通史及專題研究

  3.動畫電影歷史與理論研究

  4.中國電影、電視劇創作現狀研究

  5.中國原創動漫的價值取向研究

  6.電影、電視劇批評與評價標准研究

  7.我國動漫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研究

  8.中國電影與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

  9.數字電影研究

  四、音樂研究

  (音樂研究,包括音樂史學、民族音樂學、系統音樂學等研究。)

  1.中國傳統音樂體系研究

  2.中國音樂通史

  3.音樂古籍、民間傳譜、音像文獻資料整理及數字化研究

  4.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建設與研究

  5.20世紀中國音樂界重要學者研究

  6.中國當代音樂作品與作曲家研究

  五、舞蹈研究

  (舞蹈研究,包括舞蹈學原理、民族舞蹈學、舞蹈史學、舞蹈編導學、舞蹈生態學、舞蹈文化學、舞蹈批評學、舞蹈傳播學等研究。)

  1.中國舞蹈文化史

  2.舞蹈編導學研究

  3.舞蹈表演學研究

  4.舞蹈人體科學研究

  5.舞蹈生態學概論

  6.民族舞蹈學研究

  7.舞蹈民俗學研究

  8.舞蹈批評學研究

  9.舞蹈管理學研究

  10.舞蹈傳播學研究

  11.舞蹈記錄方式數字化研究

  六、美術研究

  (美術研究,包括繪畫、雕塑等研究。)

  1.18世紀以來中西美術發展史比較研究

  2.中國現代美術發展現狀研究

  3.20世紀中國主題繪畫創作研究

  4.20世紀中國著名美術家研究

  5.中國宗教藝術研究

  6.當代中國城市雕塑研究

  7.當代城市公共藝術規劃研究

  8.信息技術發展對美術行業的影響研究

  9.當代中國藝術品拍賣法律研究

  七、設計藝術研究

  (設計藝術研究,是指作為實用藝術的設計藝術研究。)

  1.中國設計藝術史研究

  2.20世紀中國著名設計藝術家群體研究

  3.當代中國設計藝術理論與實踐研究

  4.當代中國設計藝術行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

  5.信息技術在設計藝術行業中的應用研究

  6.當代設計藝術批評理論體系研究

  7.中外設計藝術產業競爭力比較研究

  八、藝術文化綜合研究

  (藝術文化綜合研究,是與藝術科學發展密切相關的我國文化建設理論與實踐問題的綜合性研究。)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研究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3.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理論與政策研究

  4.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保障機制研究

  5.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研究

  6.我國文化市場理論與實踐研究

  7.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與政策研究

  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立法研究

  9.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政策與保障機制研究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