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的規劃與管理,自2007年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單列學科——藝術學項目所使用的名稱由原來的“全國藝術科學規劃課題”統一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並將原來隔年評審立項一次改為每年評審立項一次,同時取消原自籌經費項目類別。
2007年度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十一五”規劃項目評審的第一年,面臨著新的形勢和發展要求。“十五”規劃期間,藝術學項目的規劃管理進一步規范,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新形勢新情況,在廣泛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全國藝術科學研究“十五”(2001-2005年)規劃要點》、修訂頒布了《全國藝術科學規劃課題管理辦法》,省級藝術科學規劃領導小組進一步健全和加強﹔藝術學科研隊伍穩步發展,社會影響日增,承擔“十五”規劃課題的百余單位遍布全國(除海南、港澳台外)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07年度,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申報課題1337項,申報項目數量較以往大幅增加,申報熱情空前高漲﹔藝術學學科建設穩步推進,作為藝術學科的兩個國家重大項目,由《中國民間歌曲集成》、《中國戲曲音樂集成》、《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中國曲藝音樂集成》、《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中國戲曲志》、《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中國歌謠集成》、《中國民間諺語集成》、《中國曲藝志》構成的十部“中國民族民間文藝集成志書”第一次全面、系統地挖掘、收集、整理和保存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散落民間的豐厚文藝資源,由14卷本構成的《中華藝術通史》則以涵蓋我國從原始社會到清末的全部傳統藝術門類厚重而精粹的綜合性史論內容,初步形成了富有我國濃郁民族特色的美學與藝術理論體系﹔《中國音樂文物大系(二期工程)》、《20世紀中國美術研究》、《20世紀中國藝術理論主題史》、《全國戲曲劇種劇團現狀調查》、《對峙與解構:東西方戲劇》、《中國電影攝影藝術發展史》、《20世紀戲曲音樂發展的多視角研究》等一批國家重點項目成果也相繼進入收獲期,總結中華文化藝術悠久歷史的基礎性研究成果扎實厚重﹔搶救民族、地域特色鮮明的珍貴文化藝術遺產的綜合性研究成果豐富多彩﹔研究、探討文化藝術建設中重大現實問題的成果應用價值初步顯現。
但面對新的形勢和更高的要求,藝術學科的建設和發展還有較大差距,聯系我國文化藝術創作、生產、經營、管理實踐及先進文化、和諧社會建設實際的應用性研究在前瞻性與實效性上還有待進一步深化強化﹔在我國文化事業及藝術學學科建設上具有原創性、前沿性或質量高、影響大的力作仍不多見﹔藝術學各學科的學科基礎及新興、交叉、邊緣學科研究相對薄弱﹔藝術學項目的管理體制和機制有待進一步改革和完善,一些中級管理機構和項目承擔單位對項目的管理還存在著薄弱環節,如:對項目的申報、中期管理及鑒定結項等環節的審核把關不到位不嚴格,2007年度有十分之一強的項目申報評審書填寫不合格,主要表現為:所申報的項目研究內容分別屬於教育、文學、新聞等非藝術學科范圍,項目論証活頁中出現有關申報人及其著述、出版信息,重復申報等問題。
為此,“十一五”期間,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從以下幾方面加強藝術學項目的規劃管理:
一、進一步加強規劃的導向作用,完善項目管理辦法與制度,改革評審制度和評審方式,完善項目成果評價機制,嚴把立項“入口關”和結項“出口關”,進一步提高藝術科學規劃項目的質量,確保推出代表國家水平的創新成果。如:分期分批公布項目成果鑒定結項的有關情況及認真負責的鑒定專家名單等﹔進一步加強“十一五”規劃與年度課題指南等對項目申報的導向作用,如:在廣泛征集、遴選2008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建議選題和聽取有關專家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制定2008年度課題指南,課題指南與項目評審將按照《全國藝術科學研究“十一五”(2006-2010)規劃》的總體要求,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七大精神,遵循並鮮明地體現“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圍繞黨和國家經濟、政治、文化及和諧社會建設的大局,以深化、拓展新世紀新階段我國文化藝術建設實踐中的重大現實問題研究和加強、完善我國藝術科學學科體系建設為中心任務,深化和拓展馬克思主義藝術學基本原理及文化理論、毛澤東鄧小平文藝思想及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藝術理論研究﹔深化和拓展新世紀新階段我國藝術創作、生產與科學發展觀、先進文化及和諧社會、和諧文化特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問題研究﹔深化和拓展新世紀新階段我國文化發展戰略及文化藝術產業、文化藝術市場、文化安全及其政策法規、公共文化藝術服務體系及農村文化建設等問題研究﹔針對藝術學及其各門類基礎理論研究和學科體系建設上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深化和拓展我國藝術學及其各門類學科體系建設和當代發展問題研究﹔加強藝術學各門類學科與其他學科間的新興、交叉、邊緣學科研究﹔深化和拓展我國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遺產搶救、保護、傳承與利用問題研究。要居於學科前沿,充分反映本學科及相關學科領域研究新的進展。
二、進一步健全並強化中級管理機構和項目承擔單位的管理職能及其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建設,如:開展規劃管理培訓,將各中級管理機構和項目承擔單位的項目管理狀況及水平作為其新申報項目評審的重要依據。
三、加強對國家文化戰略重大前沿問題及相關政策等前瞻性研究的總體規劃,在深入調查研究與科學論証的基礎上,探索並逐步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評審、研究及管理的有效運作機制。
四、大力推進重點項目的跨地區、跨系統、跨學科合作、協作與集體攻關。積極推動藝術科學研究從材料積累為主到構建具有時代特點和中國特色的藝術科學學科體系為主的轉變﹔在事關全局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的研究上從單兵作戰、分門別類的研究為主向協同攻關、綜合研究為主的轉變。
五、深化藝術科研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科學的評價和激勵機制。探索建立若干具有高水平、資源共享的藝術科學研究基地,通過評建重點學科基地促進優勢學科及科研隊伍的建設,將選題規劃與學科建設、隊伍建設、人才培養及文化藝術科研結構調整、合理布局結合起來。
六、完善成果轉化機制,切實加強藝術科研成果的推廣、宣傳和獎勵工作。通過建設全國藝術科研成果文庫,辦好“成果要報”、“藝術科研論壇”等,促進藝術科學規劃優秀研究成果更好地向實際應用轉化,並將優秀成果與優秀人才的宣傳結合起來﹔進一步建立健全藝術科研成果獎勵制度,使之成為優化、凝聚科研隊伍,繁榮藝術科學的重要途徑。
(田軍亭)
(責編:趙健)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