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項目申報>>單列學科>>教育學>>工作動態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2007年工作和2008年工作要點

2008年1月15日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袁振國  2011年05月12日14:05  來源:www.npopss-cn.gov.cn

  在教育部和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的領導下,我辦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為中心任務,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系統總結近30年的工作經驗,繼承發展,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圍繞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自覺把教育科研工作納入教育改革發展和社會科學研究之中,重視基礎研究,強化自主創新意識,加強應用研究,強調為教育改革與發展服務,注重開發研究,強調社會效益,創新體制機制,建設精品課題,在提高研究質量和促進成果轉化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思想動力,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迎接挑戰,抓住機遇,在教育科學規劃和管理方面不斷邁上新的台階。

  

  一、根據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的工作部署,認真學習,全面落實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導小組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指導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先進科研管理理念,實施了一系列科學管理措施,對提高哲學社會科學的地位和規范行業標准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認真學習體會,在工作中全面貫徹落實。

  1.學習如何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和質量第一理念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統領哲學社會科學管理工作,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善於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把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貫穿到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和管理工作中,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搞指導思想多元化,保証了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研究的政治方向。同時,准確把握了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深刻認識了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努力追求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創新體系,積極推動學術觀點創新、學科體系創新和科研方法創新。

  2.學習如何擴大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的影響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把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能力和成果作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的宣傳和普及,充分發揮報刊、圖書、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大眾媒體的作用,大力宣傳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優秀成果,擴大優秀成果的社會影響力,推動優秀成果更多更及時地應用於實際,積極落實“四個同等重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高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把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切實抓緊抓好。特別是中央電視台連續報道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評審消息,每年課題評審會均有中央政治局領導出席並作重要講話,及時向有關部門和領導報送優秀成果,提高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的權威和榮譽,增強了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信心。

  3.學習如何嚴把課題進出口關

  國家社科基金評審立項工作始終堅持正確導向,高度重視評審質量,在許多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採取了一系列改進措施:建立匿名通訊初評和會議復評相結合的評審機制﹔擴大同行評議專家庫和學科評審組專家庫﹔對會議評審專家實行聘任制、輪換制和回避制﹔對評審原則、評審標准、評審程序、評審紀律作出明確規定﹔公示評審立項結果,自覺接受社會監督等。2007年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國家社科基金評審立項工作的暫行辦法》,走上制度化軌道。

  同時,嚴格課題結題關,發布課題驗收月報,課題結題率控制在60%左右,明確課題鑒定等級,有效防止了濫竽充數。

  4.學習如何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宏觀管理體制和微觀運行機制建設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深化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了哲學社會科學評價和激勵機制,按照公正、透明、競爭的原則,改革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制度,重點支持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和重大現實問題研究項目,注重原創性,注重實際價值,著力推出代表國家水平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

  建立了評審立項協調機制,實現資源共享的項目數據庫,防止多頭申請、重復立項。進一步豐富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品種,既有重大項目、重點項目、一般項目、青年項目,又有指定項目、自選項目、跨學科項目,還有特別委托項目、后期資助項目、西部項目等系列產品,形式上有招標、委托和會議評審等形式,把握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規律和特點,滿足了不同方面的研究需要。

  5.學習如何提高課題成果轉化應用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注意把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運用於各項決策中,運用於解決改革發展穩定的突出問題中,使哲學社會科學界成為黨和政府工作的“思想庫”和“智囊團”。編輯《成果要報》,得到國家領導人和各部委辦及地方黨政領導的重視﹔在國家一流出版社出版《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二批推出20部優秀成果,集中推薦優秀成果,在學術界引起重要影響。

  6.學習如何有效指導行業發展,淨化學術環境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建立獎優罰劣機制,發布《國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簡報》,建立專家信譽榜,建立評審立項誠信制度。建立信用管理數據庫,對課題負責人、同行評議專家、學科評審組專家進行信用記錄和信譽評價。發現和處理問題“穩准狠”,對優秀成果及時鼓勵,重拳出擊不正之風,及時清理到期未完成項目,對未完成項目者給予撤項處理﹔對存在程度不同問題的課題暫緩結項。

  通過年度規劃辦主任工作會議、三單列學科工作會議、專項業務培訓會、指導單列學科規劃工作以及課題評審評獎會議、設立公共信息網站、發布管理通告等多種形式,提供了思想指導,搭建了經驗交流平台,提高了社會科學管理界整體行業的工作質量和效率。

  總之,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這些先進的科研管理理念和重要舉措,帶領全國社會科學管理界和全國社會科學工作者,有力地貫徹落實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繁榮和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樹立行業標准,提高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地位和作用。

  

  二、總結經驗,深刻體會

  根據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的指導,我辦深刻認識教育科學研究工作的規律和特點,在實踐中形成了若干共識,積累了一些經驗,有如下體會。

  第一,明確工作理念

  為實現“引領科研方向,促進學術規范,建設精品課題,提高研究質量,加強成果轉化,擴大社會影響”的工作目標,建立以質量為導向的保障監督體系,要求管理、服務和指導並重,特別重視加強科研指導,把單純的課題管理變成與研究者、專家組一起研究,共同發展。

  第二,嚴把關鍵環節

  嚴把課題進口關和出口關,嚴把政治關和質量關。進一步改進課題評審工作,完善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重點課題招標答辯和其他類別課題匿名評審制度,特別是明確了招標重點課題的題目、研究要點和具體成果要求,並以合同形成簽約,本年度國家重點課題擬立8項,流標2項。對其他課題預期成果數量、質量要求明確。堅持寧缺毋濫,對所有課題分級分類要求,提高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的聲譽和質量。

  第三,加強課題過程指導

  我辦對部分立項課題主持人進行專業培訓制度,分享課題研究經驗和方法,堅持課題組、專家組和規劃辦三方在開題、中期、結題過程中的全程合作,並對外開放,有效地提高了課題研究成功率。

  第四,加強科研管理研究

  堅持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工作年會制度,邀請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主任、高校社科處領導及教育學院領導為教育科學規劃工作獻計獻策,交流教育科研管理經驗﹔發動學科組專家撰寫《教育科研大家談》、《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學科調查》﹔規劃辦積極開展教育科研管理研究工作,總結發展經驗,分析存在問題,預測發展趨勢,加強統計分析和研究分析,評審鑒定規則明示,評審鑒定結果公示,撥款和結題信息每月對外發布,全程透明、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第五,成果影響顯著

  課題研究對決策發揮了重要影響,如郝克明的“我國終身學習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研究”研究成果得到國務委員和教育部領導的重視﹔袁振國的“我國重大教育政策轉型問題研究”引發了教育公平大討論,經全國社科規劃辦專報有關中央領導,對促進教育公平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哈經雄的“民族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得到溫家寶總理和王兆國副委員長以及全國總工會的重視﹔楊貴仁的“學生體質健康標准研究”成為制訂國務院七號文的基礎,在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促進理論創新,素質教育、教育公平、教育質量、終身學習和學習科學等研究成果有所創新。對教育實踐的影響更為廣泛深遠,研究聯系實踐,形成了教育教學標准、模式和案例,對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等效果顯著。

  第六,加快成果推廣

  我辦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在教育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三個工作網站的信息服務﹔編發了《科研要報》(月刊)和《中國教育科研報告》(季刊),出版了《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獲獎成果概覽》和《2005/2006中國基礎教育發展研究報告》﹔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電視台等核心報刊上進行成果宣傳﹔建成了專用開放的課題成果閱覽室,建設了中國教育科學資源網,逐漸成為系統權威的教育科研知識信息中心。

  

  三、2008年的工作打算

  2008年是充滿希望和機遇的一年,教育科學研究進入了“全面提升,重點突破,強化優勢,攀登高峰”的發展新階段,我辦將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的指導下,乘勢而上,更進一步。

  1.高舉旗幟,科學發展

  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落實黨的十七大關於“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科研方法創新,鼓勵哲學社會科學界為黨和人民事業發揮思想庫作用,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和優秀人才走向世界”的要求,以國家教育重點工作為依據,為優先發展教育和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出謀劃策,加強奧運年的體育健康教育研究,科學分析教育研究發展趨勢,明確發展重點和主攻方向,完善教育科研質量保障體系,以質量為導向進一步建設精品課題。

  2.完善制度,促進發展

  形成規范化的教育科學規劃制度、評審制度、開題制度、中期報告制度、鑒定結題制度、成果獎勵和推廣制度,促進教育科研體制機制的變革,推進課題管理的科學性、民主性,加強績效考評,鼓勵自主研究,重視后期資助,適當推行對同一重大政策性課題的多方案研究,形成知識創新系統、應用研究系統、成果推廣系統相結合的科研體系,推進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課題體系和功能更加多元化,以適應不同研究者的需求,如招標課題可以組織正反兩個方面開展研究,或多種方案進行選擇性研究,增設后期資助項目,引導性研究和自主研究相結合,完成影響實踐和促進學科發展的雙重任務。

  3.提高能力,注重精品

  加強科研管理者的能力建設,強化勤、精、細、實,管理、服務、指導並重。加強研究者的能力建設,強化教育科研的問題意識、學理意識、方法意識和成果意識。加強使用者的能力建設,增強識別、參與和應用教育科研的能力。

  4.統籌規劃,突出重點

  加快制訂2008年課題指南,計劃在上半年啟動年度重點課題評審工作,作好基金項目的過程管理和成果鑒定轉化工作,進一步擴大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課題的影響力。

(責編:趙健)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