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邊緣社區處在城鄉結合部,伴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和郊區的延伸,尤其是大量外來人口的涌入,原有的傳統空間被打破,人口結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給社會管理和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做好城市邊緣社區文化建設,不僅直接攸關城鄉一體化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也直接影響整個城市的創造力、競爭力和軟實力的提升。
當前,城市邊緣社區文化建設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城市邊緣社區由於成立時間不長,居民社區參與意識比較淡薄,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尚未真正樹立起來。二是由於邊緣社區誕生於城市迅速的外擴之中,事先沒有規劃,也沒有預留足夠的社區文化建設公共用地,加之投入嚴重不足,致使文化活動缺少空間和設施,很難滿足市民對公共文化服務的迫切需要。三是盡管落戶的新市民對文化生活抱有較高的期望,但由於新市民與原有居民在觀念和思維模式上的差異性,以及容易產生的文化陌生感,加之創意人才的奇缺,所開展的文化活動創新力不強。四是當前城市邊緣社區組織的自身建設和社區文化建設無論是范圍的確定、對象的界定,還是制度建設、措施落實等都未形成統一規范的體系,城市邊緣社區管理功能還不強,運轉不暢。
由此可見,加強城市邊緣社區文化建設已刻不容緩,我們必須從戰略的高度和全局意識,將其納入城市文化建設的頂層設計之中,統籌安排,抓緊抓好。
首先,提高認識,加強城市邊緣社區文化培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也是城市發展的“容器”和創新的引擎,必須從城市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出發,重視城市邊緣社區文化建設。邊緣社區作為城市新發展的一部分,要想把它建設好,就必須制定規劃,搭建平台,增加投入,以靈活多樣的形式強化社區文化的培育,強化歸屬感,使新市民真正成為城市社區的主人,自覺參與邊緣社區文化建設。
其次,營造環境,提高城市邊緣社區市民的文化自覺。城市邊緣社區應根據社區居民的實際文化精神狀況,充分挖掘社區文化資源,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群眾喜聞樂見、便於參與的主題實踐活動,有意識地引導、改變居民生活習慣、生活方式、道德觀念,盡快適應和熟悉現代城市生活方式。城市邊緣社區所在的街道應建立失地農民、失業人員檔案,免費為他們提供必要的職業技能培訓、文化素質教育。要通過座談、訪談等形式,對社區居民的閑暇時間、興趣愛好、精神需求作廣泛分析,以此來決定社區文化的組織方式、時間、活動形式,構建城市邊緣社區新的文化環境。
再次,整合資源,創新城市邊緣社區文化運行機制。一是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著眼於居民的長遠利益,將城市邊緣社區文化設施建設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基本文化公共服務均等化。二是各級政府應加大對城市邊緣社區文化建設的傾斜力度,保障基層文化活動和機構正常運轉。與此同時,在城市邊緣社區文化建設中放寬市場准入條件,把可以市場化的文化行為轉讓一部分給市場,挖掘社區文化建設的新動力,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通過興辦實體、資助項目、贊助活動、提供設施等形式參與社區文化服務。三是積極發展和建立社區文化中介、文化社團、老年協會等各種文化活動組織機構,結合城市邊緣社區實際,設計特色文化服務項目,實現廣大居民在社區文化活動中的自行組織和自行管理。
第四,建立高素質人才隊伍,夯實城市邊緣社區文化服務功能。切實重視城市邊緣社區文化隊伍自身建設。發現和培養邊緣社區中的文化能人、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鼓勵和扶持社區中涌現出的各類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動積極分子,使其成為社區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將文化工作能力納入到社區干部年度考核的測量指標,促進社區干部對開展文化活動重要性的認識。完善城市邊緣社區文化人才引進政策。應採取多種形式充實力量,如設立城鄉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崗位,建立靈活多樣的人才聘用機制,將專業素質好、熱愛社區文化工作的文藝人才、管理人才吸納到城市邊緣社區工作。大力發展邊緣社區文化志願者隊伍。加強社區文化志願者隊伍的招募選拔、組織管理、教育培訓,吸引駐區單位的文藝愛好者及離退休人員積極參與,開展針對低收入居民、老年人、農民工、殘疾人等困勢群體的社區志願文化活動,增強社區文化活動的吸引力,形成專兼結合的社區文化工作隊伍。
第五,理順社區文化管理關系,構建和諧文化生活共同體。一是明確社區文化建設主體,城市邊緣社區文化建設真正的主體應該是廣大社區居民,隻有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到社區文化建設的決策、組織、領導、控制等管理全過程,才是真正的富有生命力的社區文化、群眾文化。二是理順政府與城市邊緣社區在社區文化管理中的權利、職責關系。城市邊緣社區居委會作為社區居民的代表,要充分行使管理社區文化的權力,隻有確保社區居委會的群眾性自治組織性質,明確其在社區文化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才能有效避免社區文化工作的行政化,進而保障社區文化的發展方向。三是健全與完善城市邊緣社區文化管理的政策、法規。進一步明確社區文化內容、組織結構、人員編制、經費來源以及群眾文化組織合法地位,從而為城市社區文化建設提供制度保障,將城市邊緣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城鄉一體化進程中城市邊緣社區組織建設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