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學壇新論

大學不培養“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高建新  2012年03月08日11:0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大學不培養“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沒有獨立、自由之精神與品格,隻能是工具,這樣的學生無論培養多少,都無關國家與民族的進步。

  王國維先生在其著名的《論教育之宗旨》一文中說:“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謂完全之人物?謂使人之能力無不發達且調和是也。人之能力,分為內外二者:一曰身體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發達其身體,而萎縮其精神,或發達其精神,而罷敝其身體,皆非所謂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與身體必不可不為調和之發達。”“身體之能力”且不說,因為那是另外一個話題,我們在這裡重點討論人的“精神之能力”。

  大學精神是獨立自由、求真守正

  人的“精神之能力”與大學精神緊密相連,沒有超越或脫離大學精神的人的“精神之能力”。在我看來,大學不變的精神就是培養學生的獨立、自由之精神與品格。沒有獨立、自由之精神與品格,隻能是工具,這樣的學生無論培養多少,都無關國家與民族的進步。蔡元培之所以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不朽,不僅在於改造京師大學堂為北京大學,更在於他堅持不懈弘揚獨立、自由之精神。他要求學生“抱定宗旨”、“砥礪德行”,強調大學以思想自由為原則:“對於學說,仿世界各大學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主義,與公(指林琴南——筆者注)所提出之‘圓通廣大’四字,頗不相背也。無論為何種學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達自然淘汰之運命者,雖彼此相反,而悉聽其自由發展。”這樣的精神必然會影響到學生,且澤被百代、流芳永世。緣於此,我把現代大學精神概括為八個字,即“獨立自由,求真守正”。

  “獨立自由”有極其豐富的內涵,簡單說就是人格之獨立、精神之自由、學術之獨立,不受來自權力的、財富的牽制和誘引。“求真”,就是求真理、求真知﹔“守正”,就是執守正義、執守正道、執守信念。“求真”,才能“守正”﹔“守正”,才會“求真”。

  大學不培養“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王國維認為,人的“精神之能力”培養包括“體育”和“心育”,“心育”又包含智育、德育、美育,三方面的完美統一就是“完全之人物”。依照這樣的觀點,我以為,大學特別是綜合性大學要特別注重“心育”,“心育”的核心進一步說,就是在“獨立自由,求真守正”的宗旨下,培養學生的懷疑、批判和創新能力。唯有此,國家文化建設、思想建設才能落到實處,民族素質才會有整體性提高。大學教育改變人生,首先改變的是受教育者的思想和價值觀。大學不培養“絕對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錢理群,《我對大學教育的三個憂慮——就北大110周年校慶及〈尋找北大〉答採訪者問》)。

  錢學森一生最大的憂慮就是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他在最后一次系統談話時說:“中國還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都是些人雲亦雲、一般化的,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東西,受封建思想的影響,一直是這個樣子。我看,這是中國當前的一個很大問題。”他特別推崇以創新聞名的母校加州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就有許多這樣的大師、這樣的怪人,決不隨大流,敢於想別人不敢想的,做別人不敢做的。大家都說好的東西,在他看來很一般,沒什麼。沒有這種精神,怎麼會有創新。”

  基於此,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大學不是工廠,不是商場,更不是官場。大學不是上崗前的培訓所。大學有自己難以克隆的特點,不能像企業一樣經營。大學的主人是教師和學生,師生關系如梅貽琦所說,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最終,“小魚”要變成“大魚”。

  大學使命是養護民族血脈

  海德格爾說:“擔任校長,就有義務從精神上領導這所高校。”如果校長不能從精神上導引他所在的高校,大學的前途堪憂。一個院士能帶動一個學科,但拯救不了一所大學。由院士擔任校長而不是像蔡元培這樣的文史通才擔任校長,是今天中國大學最有趣也最值得反思的事情。學科建設、學術研究不能隻停留在表格上,下達指標並不是大學建設的應有之義。

  大學導引和護衛的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與信仰。海德格爾認為,一個民族的精神性的世界絕非一種文化的上層建筑,同樣也不是各種有用知識和價值的武庫﹔相反,它是那在最深處保護著這個民族的土與血的力量的強力,作為最內在地激起和最深遠地震撼著這個民族的生存的強力。惟有一個精神性的世界向這個民族保証了偉大(《大學校長就職演說》)。

  我理解,所謂的“強力”,主要是指一個民族不變的信仰追求、不被任何力量摧毀的意志決心,大學的使命就是要養護並傳承一個民族的血脈,保証一個民族持續不衰的偉大。一所有自己精神的大學和一群有懷疑、批判、創新能力的人才,小則影響一個地區,大則影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大學要培養有靈魂的人,懷疑、批判、創新以及責任感和使命感是其中的核心構成。

  (作者單位: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