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學壇新論

窮地方也可以搞好公共文化服務

——周口市“一元劇場”調查與思考

吳理財  2011年11月30日15:4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周口市地處豫皖交界的平原地帶,人口眾多,人均GDP為1.06萬元,經濟發展在河南省地級市中排名靠后,是一個較為典型的經濟欠發達地區。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經濟落后的人口大市,地方文化部門卻運作出一個讓公眾隻花1元錢,就能在周末欣賞到高質量、高品位文藝晚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周末一元劇場”(以下簡稱“一元劇場”)。該項目自2008年4月推出以來,堅持走“公益性質、綜藝形式、社會化投入、簽約制演出、品牌化發展”的路子,在周口市已基本形成了市、縣兩級演出陣地和“劇場演出為主、基層演出為輔”的兩個演出場所,文化資源供給主體明確、方式多樣、渠道暢通,活動已具常態化,成為該地區頗具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周口市“一元劇場”經驗表明,窮地方也可以搞好公共文化服務。

  課題組通過實地調查發現:發揮以群眾需求為基礎的公共文化服務活動(項目)的連接作用,實現中央政策的引導、地方領導的文化自覺和行動自覺、公共文化服務工作者的團結創新,以及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等因素的有機匯聚,是窮地方搞好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原因。

  第一,發揮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的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的連接作用,是窮地方搞好公共文化服務的前提和基礎。

  首先,公共文化服務要堅持群眾需求導向,主動回應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一元劇場”的實踐表明:一個項目、一個組織的成功,不僅在於它們能獲得一個或幾個好的“創意”,還在於這個(些)“創意”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回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其次,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要從當地實際出發,通過適當的活動形式,把政府主導的公共文化服務與群眾的需求有機地連接起來。周口市正是從當地的資源與需求的實際出發,通過“一元劇場”的形式以綜合性演出滿足大眾化需求、以專場演出滿足“小眾化”需求、以動態監控把握群眾需求動態,把握住了群眾的需求方向,實現了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務與群眾需求的有效“對接”。

  第二,地方政府以文化自覺推動文化創新,是窮地方搞好公共文化服務的不竭動力。

  地方政府、干部的文化自覺是“一元劇場”的初始動因。“一元劇場”的設想來自於周口市文化局領導干部下訪時與群眾的互動及其發現:周口市地處經濟欠發達地區,有品位的商業演出並不多﹔該地區群眾收入普遍偏低,一般群眾無力支付較高的商演票價﹔周口市有較為豐富的文化資源,但是由於缺少舞台,文化藝人無法展示自己,文化資源無法轉換為文化資本。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周口市文化局局長王少青提出以“公益性質、綜藝形式、社會化投入、簽約制演出、品牌化發展”打造“公益舞台”。

  在“一元劇場”的發展過程中,領導的力量發揮著重要的支持作用,這不但包括領導的想象力和決心,還包括領導傳遞給組織中工作人員的信心。在“一元劇場”項目團隊成員看來,“那麼多的困難,假如領導不聞不問,很少有人能有那麼大的決心堅持下來的”。以此言之,領導不僅是某一個具體的人,還是一定組織和一定區域的行動坐標,在經濟欠發達地區作用更為凸顯。

  當然,地方政府的文化自覺和創新,也離不開中央政策的引導。“一元劇場”的設想在提出之初,既有人表示驚奇,也有人表示質疑,還有人直接表示反對。而十七大報告中關於文化的論述,對於“一元劇場”這一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從設想變為基本共識,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第三,激活地方資本、鼓勵社會參與,是窮地方搞好公共文化服務的關鍵。

  周口市之所以能夠搞好“一元劇場”這個公共文化服務項目,盤活體制內外的經濟資源、人力資源與文化資源是關鍵所在。首先,通過出台《關於鼓勵社會力量支持文化事業發展有關事宜的通知》及籌備“一元劇場”的“大走訪”和座談會等活動,在企業和政府之間建立了良性互動,將市場的資金轉化為“一元劇場”的文化資本。其次,凸顯文化服務的公益性,激活了人力資源和地方干部及文化工作者的創新精神。縱觀“一元劇場”的發展歷程,居於核心位置的因素是人。如何調動人(地方領導、部門干部、地方精英和當地群眾)的積極性、創造力,是推進經濟欠發達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再次,積極鼓勵社會各種力量(特別是群眾)的廣泛參與,也是搞好“一元劇場”這個公共文化服務項目不可或缺的原因。廣大群眾既是公共文化服務的對象和評價者,更是公共文化服務的積極參與者和建設力量之一。窮地方想搞好公共文化服務,要注重積極發揮群眾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研究”首席專家、華中師范大學教授)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