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论述的“两种生产”理论,既受到反马克思主义者的攻击,又受到马克思主义内部一些学者的歪曲,还受到一些赞成者的误解。本文从多方面剖析了这些攻击和歪曲,澄清了一些误解,阐明了“两种生产”理论的真实含义和内容。
【关 键 词】两种生产/物质生产/人自身的生产/血族关系/生产关系
1.恩格斯在1884年写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第1版序言中,论述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他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本文将这种生产称为物质生产——引者注);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①这就是著名的“两种生产”理论。该书出版后,“两种生产”理论既受到反对者的攻击和歪曲,又受到一些赞同者的误解。在反对者中,既有反马克思主义者,又有马克思主义内部的学者。前者如俄国主观社会学家米海洛夫斯基,他指责“两种生产”理论“更正”了唯物史观物质生产决定论的公式;俄国民粹派历史学家卡列也夫,也攻击“两种生产”理论表明恩格斯的观点“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后者如前苏联哲学家罗森塔尔和尤金编的《简明哲学辞典》,指责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认为“决定社会和社会制度的发展的,除了生产方式外,还有种的延续”,是“犯了一个错误”。②日本的马克思主义者河上肇则认为“两种生产”理论破坏了唯物史观物质生产决定论的“一元论”性质,陷入了“二元论”。③赞成“两种生产”理论的学者的误解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把恩格斯在《起源》一书中所说的“血族关系”与“人自身的生产”相混同;与此相应,把恩格斯所说的“所有制”等生产关系与“物质生产”相混同。第二,把“物质生产的承担者”的生产和再生产与“人自身的生产”相混同,从而把物质生产过程和人自身的生产过程两种不同的生产过程合并为同一个生产过程。这两种误解在最近几年出版的专著和辞书中依然屡见不鲜。例如,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婚姻·家族·氏族与文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研究》一书中说:“两种生产对社会制度的制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在生活资料生产不发达的情况下,社会制度受人类自身生产制约的程度更大;在生活资料生产较发达的时候,社会制度受所有制的制约会越大。”④这里显然是把“血族关系”与“人自身的生产”、“所有制”等生产关系与“物质生产”相混同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哲学大辞典(分类修订本)》在“两种生产理论”条目中说:“两种生产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历史作用有一个变化发展过程。在人类社会的初期,人类自身生产是直接生活生产的主导方面,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私有制的出现,物质生产逐渐成为现实生活生产的主导方面。经济关系成为基本社会关系,决定着包括人类自身生产关系在内的一切其他社会关系。”⑤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人类自身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研究——唯物历史观的第二种解》一书,则把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中所讲的“物质生产的承担者”的生产和再生产,解释为“人自身的生产”⑥,并且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任何情况下所讲的物质生产或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都包括“人自身的生产”,作者以马克思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为例,具体作了说明。⑦下面我们对上述的攻击、歪曲和误解加以剖析和澄清。
![]() |
(责编:张湘忆(实习)、张湘忆)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