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学者专栏>>赵家祥

赵家祥:澄清对“两种生产”理论的误解

  2012年11月29日15:53  

6.由于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物质生产与人自身的生产相比,起着更加根本、更加重大的作用,所以他们在讲支配社会制度的因素、“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时,往往只讲物质生产,而不同时也讲人自身的生产。那种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任何情况下讲的物质生产、物质生活的生产、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都包括人自身的生产在内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马克思、恩格斯往往从多角度、多维度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有时从历史客体(社会形态、社会结构)的角度或维度加以论述,如《〈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概括就属于这种情况。有时从历史主体(人自身的生产、人的本质、人的发展、人的自由、人的解放等)的角度或维度加以论述,如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把历史唯物主义定义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23)就属于这种情况。有时从历史客体和历史主体的结合与统一的角度或维度加以论述,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认为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人”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的统一,就属于这种情况。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从历史客体(社会形态、社会结构)的角度或维度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如下较为系统的概括:“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24)人们对马克思的这段话非常熟悉,本文就不完整引用了。马克思在这里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几个层次论述了社会的基本结构,并通过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引起的社会革命说明社会形态的更替。这里根本没有涉及历史主体问题,甚至连阶级和阶级斗争这个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也没有提及。有的学者说马克思这里讲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也包括人自身的生产在内,显然是太牵强了。

马克思、恩格斯在讲阶级社会中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时,往往把物质生产与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联系在一起。例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25)这里认为“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物质生产决定的。再如,恩格斯在《关于共产主义同盟的历史》中说:“我在曼彻斯特时异常清晰地观察到,迄今为止在历史著作中根本不起作用或者只起极小作用的经济事实,至少在现代世界中是一个决定性的历史力量;这些经济事实形成了产生现代阶级对立的基础;这些阶级对立,在它们因大工业而得到充分发展的国家里,因而特别是在英国,又是政党形成的基础,党派斗争的基础,因而也是全部政治史的基础。”(26)这里把“现代阶级对立的基础”归因于资本主义的“经济事实”,即归因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生产。我们知道,人们在生产关系中的不同地位、特别是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是阶级划分的根本标志,由此而产生的经济利益的矛盾和对立,是阶级斗争的最深刻的根源,人自身的生产与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当马克思、恩格斯把物质生产与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直接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所讲的物质生产,显然是不可能包括人自身的生产在内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讲物质生产的时候,常常明确限定他们所讲的这种物质生产,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例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讲道:“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27)这里讲的“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显然不包括人自身的生产在内。

主张马克思、恩格斯在任何情况下讲的物质生产都包括人自身的生产在内的一些学者,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批驳把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歪曲为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不分轻重主次、平起平坐地决定社会发展的“二元论”。但是,当他们把人自身的生产也包括在物质生产之中,把物质生产的生产过程和人自身的生产的生产过程合而为一,认为这种包括人自身的生产在内的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时候,表面看来是维护了物质生产“一元论”,实际上也是把物质生产与人自身的生产不分轻重主次、平起平坐地看做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而他们不自觉地背离了物质生产“一元论”,陷入了“二元论”。

(责编:张湘忆(实习)、张湘忆)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