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学者专栏>>杜厚文

国际经济新变化与中国对外经济政策

张宇燕 张幼文 李稻葵 杜厚文 汪涛 马骏 余永定 黄海洲 李向阳 孙立坚 徐康宁 程伟 乔依德 丁一凡 潘英丽  2012年11月28日10:21  

二、欧洲债务危机的发展、演进与前景

1.欧洲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欧洲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有三,第一是信贷扩张、房地产泡沫及由此产生的银行风险控制问题。所有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危机之前都存在信贷扩张状况。信贷扩张可能与欧元区的成立有一定的关联,加入欧元区后,处于边缘国家的风险溢价大幅下跌,其借贷成本降低,由此助长了信贷的扩张。第二,财政政策缺乏监督。欧元区成立后,很多国家的财政赤字率超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要求的3%以下的规定。但是市场却忽视了这一点,仍然以低利率向其提供资金。第三,金融危机是欧洲债务危机的导火索,金融危机使欧洲央行损失惨重,房地产泡沫破灭,银行坏账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和个人出现的大量坏账转嫁到银行,最后银行又转嫁到政府,政府为金融危机埋单。但是同时经济下滑的时候政府税收收入下降,支出方面却存在刚性。此外,欧元区自身的缺陷也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欧元区是一个货币联盟,并不是一个财政联盟,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更主要的是它缺乏经济政策的协调,危机爆发后,这种制度缺陷使得各国缺乏统一的政策来应对。

2.欧洲债务危机下一步的演进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欧债危机还要继续恶化,甚至严重恶化。欧洲的危机已经从开始的第一阶段演进到现在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是债务本身的问题,私人投资者认为一些国家如希腊的债务会违约,推高其收益率,这些国家政府要支付的利息会增加,导致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大幅上升,原来是一个可持续的财政状况,也会被市场推成不可持续,这是财政或者债务危机的第一个阶段。现在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银行开始出现问题,最近的数据表明银行间的违约风险比正常情况下提高了8倍。随着危机的深化,大国或者相对健康的国家救助弱国的意愿在下降,债务危机本身也是一个迅速扩大的过程,救助的人均成本大幅度提高,导致救助的可行性下降。

3.欧元区是否会瓦解?

汪涛认为,不论是弱国还是强国,离开欧元区的代价都很大。弱国如希腊退出欧元区的代价是巨大的,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预计它第一年的成本就会达到GDP的40%~50%,之后每年还会面临巨大的成本。如果德国这样一个强国退出的话,今年的成本大概相当于GDP的20%~25%。而在目前的情况下,德国把希腊、爱尔兰等国全部拯救下来,成本要比前面的20%~25%小,这只是经济成本,政治成本更是难以计算。欧洲一体化带来的软实力是要下降的。历史上每一个法定货币的瓦解都带来某种军政、独裁或内乱,所以欧元区虽然出现诸多问题,但走回头路的风险可能更大一些,成本会更加巨大。

4.欧洲债务危机的前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研究员认为,欧洲是否能解决当前问题简单来说只要看四个指标:经济增长速度、基本赤字增长速度、利息的支付问题、通货膨胀率。欧洲的经济增长速度较低,很难降低财政赤字,因为这会引发政治问题,利息支付取决于外国人是否买欧洲的债券或欧洲央行能否把利率降下来。

李稻葵认为从目前来看,尽管欧洲各国的结构性的基本财政赤字并不太严重,但是国际社会、投资界、金融界、资本市场对欧洲是非常担忧的,欧洲个别国家如希腊可能出现违约,违约之后,这些国家不得不进行内部改革,削减福利开支,降低实际工资,降低单位劳动成本,跟上德国人的步伐。违约之后,德法的金融机构会马上出现问题,会带来新的一轮金融动荡。

汪涛认为欧洲目前要通过一揽子计划稳住市场信心,包括欧洲央行扩大购买主权债务的数量,欧洲实现某种程度的一体化,容许弱国债务有序的重组,弱国要逐步减少赤字,而强国应有一定的财政转移,当然弱国要出让一部分财政主权,赢得改革的时间,为长期解决欧债问题打下基础。

(责编:张湘忆(实习)、张湘忆)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