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方史学研究的理论评鉴力亟待提高
在目前的学科分类体系中,史学理论和史学史是一个二级学科,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史学史的学科定位。但就目前的西方史学研究而言,其理论评鉴力不足的状况还很突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以理论为指导从事研究的能力还比较弱。史学研究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只有以理论为指导,才能透过表象进行较深入的剖析,才能对西方史学的整体发展和阶段性发展、史学流派的共性和个性特征作出较为深刻的理论概括。比如,我们可以根据抽象层次是关注个体独特性还是关注普遍规律性、根据学科定位是以自然科学为导向还是以人文学科为导向、根据解释类型是强调“解释”还是强调“理解”等,对西方史学流派的共性和个性特征作出理论概括。但是,由于我们的理论修养不够、理论运用能力不足,目前的西方史学研究往往仅停留于单纯介绍西方史学流派和思想的层面,联系史学研究实践的理论分析和理论评价的内容偏少,也就谈不上为实际历史研究提供借鉴的可能。
二是具有深刻见识的理论概括和提炼的研究成果偏少。由于前述的原因,目前的西方史学研究成果是单纯介绍的著作和文章偏多,具有理论深度的著作和文章偏少。这样,我们就很难对西方史学的整体发展或阶段性发展作出较为深入的理论概括,并以此为中国史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另外,我们的研究往往以一个流派或一位史学家为研究对象,缺少对不同流派和不同思想家的比较研究,更缺乏对古代、中世纪和现代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以及中西方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这样就很难产生有关历史学发展规律的理论概括。
三是对西方史学思想进行理论深究式的研究成果偏少。不管承认与否,每种史学研究都会受到一定理论的指导,尽管大部分研究并不会对自己的指导理论给予清晰表述,有些研究甚至还故意隐蔽自己的指导理论。这就要求我们在对西方史学进行研究时,必须在介绍其史学思想的基础上深究它背后的指导理论,尤其是其中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本体论是对客观历史发展进程的总体性认识,像历史发展是否存在规律、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如何划分历史发展阶段等;认识论是对历史认识活动的总体性认识,像历史是否是客观存在的、是否可以认识、如何认识、历史认识中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历史认识是如何发展的、历史认识是否可以检验、如何检验等。单纯介绍性研究往往止步于对史学著作和史学思想的介绍,而如果我们能够从史学思想中提炼出研究对象的本体论思想和认识论思想,并且比对我们的指导理论唯物史观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我们就能真正站在理论高度进行深入而科学的评价。比如对于后现代理论,如果我们去深究它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那么对它的评价就不会一边倒式地同情甚至赞扬,因为它否定客观历史存在、否定历史认识的可能性,这是同我们的指导理论背道而驰的,也是经不起史学研究检验的。再比如目前流行的文化史研究,如果我们去深究它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那么对它的态度也不会是不加批判地接受和赞扬,因为它主张起决定性作用的文化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所以从本体论看它的立论是不深刻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