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学者专栏>>颜鹏飞

关于马克思“跨越”设想历史地位的确证

——与一种否定观点的商榷

孙来斌 颜鹏飞  2012年11月27日15:10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设想是其早先思想合乎逻辑的继续、深化和发展,不能用早先思想来否定晚年思想。

“否定论”论据之二: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中曾指出:资产阶级将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不愿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进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创造一个世界。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是资本主义的规律正以“铁的必然性”向前资本主义国家扩展,“工业发达国家向工业不发达的国家所展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前景”。这说明,资本主义有其产生、发展乃至灭亡的客观规律,“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发展阶段”。

众所周知,任何人的思想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马克思也不例外。但人的思想变化却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情况,例如,有的人后来的思想是其以前思想的合乎逻辑的继续、深化和发展,前后一贯;有的人后来的思想与以前的思想大相径庭,前后矛盾。在马克思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以后,他的思想变化显然属于前一种情况。我们既反对所谓的“两个马克思”的对立论,也不赞成简单地以马克思早先思想来否定其晚年思想的做法。

对资本主义运动规律的研究和揭示,是马克思一生理论活动的重心。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将社会主义社会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即“后”资本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坚持和运用由其创立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揭示。毫无疑问,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是,这反映的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和一般,而不是人类社会局部发展的个别和特殊。当时,时代给马克思提出的重要理论任务是要将唯心主义从历史领域这个最后的避难所中驱逐出去,因此他更多强调的是历史发展的唯物主义。但是,这样做的时候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无意当中犯了恩格斯后来所说的“过错”⑦。当然,这一理论上的“过错”,只是对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强调得不够”而并非没有论述。在他们的早先著作中,对社会发展的特殊性有过一些论述。例如,在早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们就曾以北美为例说明资本主义的跨越发展,以英格兰和那不勒斯被诺曼人征服为例,说明封建制的跨越发展。

马克思晚年重点研究了社会发展的特殊情况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以摩尔根《古代社会》为代表的关于史前社会研究的一系列新成果的问世,为马克思深化唯物史观的研究提供了史料依据和研究素材;俄国革命运动的兴起以及俄国知识界关于农村公社前途的争论,则具体地将俄国农村公社有无可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问题提到他的面前,为他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契机。“跨越”设想就是他晚年研究所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

从“跨越”设想的内涵来看,马克思既坚持了他早先创立的唯物史观的一般原理,认为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他认为,某些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借助于外界的影响,可以跨越资本主义阶段。俄国之所以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阶段而不必亲历资本主义发展的苦难,就在于它有可能向已经经历资本主义的先进国家学习,把资本主义创造的积极成果拿过来为其所用。如果没有其他国家经历资本主义的苦难,就不会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也就不会有“跨越”的可能。可见,在马克思的思想中,通过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后到达社会主义与跨越资本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两条途径的关系是:前者是一般,后者是个别;前者的实现是后者实现的前提,后者是在前者实现了的情况下的一种可能的结果。马克思晚年的设想不仅没有否定早先的思想,而是深化、完善了早先的思想,历史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历史的唯物主义与历史的辩证法在这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责编:张湘忆(实习)、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