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文章选登

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与中国共产党人的新贡献 (4)

胡深  2011年05月13日14:54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实践史的规律,邓小平借鉴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根据社会主义国家具体的发展水平与条件,即社会生活的实践基础,并在思想方法上借助于对于相互矛盾着的事物之间互相贯通与渗透思想的深刻把握,提出社会主义国家也要“解放生产力”的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判断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即著名的“三个有利于”的论断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和观点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实践史规律的理论。

  

  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优于其他学派价值理论的原因就在于,它是直接建立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实践价值理论,而非只是抽象的理论学说。以人们的实践活动为基础,决定了这一理论必然以实践着的人为主体和关注的中心。劳动者阶级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此马恩对他们的创造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马克思从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出发所创立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成为实践价值理论的基础,以此为基点他们推导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推导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以及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进而勾画出理想社会的远景。实践价值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组成部分即社会生活的实践基础理论、实践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人类实践史的规律理论紧密相连,它所要回答的主要是 “应如何”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价值理论也有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只有在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进程中,在人们对各种价值的普遍追求与实现结果的不断比较、反思中才能逐步完成。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逐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融入全球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我国与各国之间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接触、交流、渗透与碰撞不断加强,其最终表现为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各种价值关系。就国内来讲,众所周知,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的利益关系简单、单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现为相互依存、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相互对立、相互冲突等多种形式。围绕着改革开放中存在的各种价值问题,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首先从大处着眼,给出了大的思路与原则: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最终要达到共同富裕;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的出发点和归宿等。但更加具体、全面、深入地思考与解决一系列相关问题,则需要以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发展,各种矛盾充分展现,并且通过矛盾的解决而取得巨大成就为前提。这一历史任务落在了以江泽民为代表的我们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肩上。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想的当代表达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它的奋斗目标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的价值取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三句话的内在核心虽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都已论及过,但深入分析起来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又有着较大的区别:其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人认真总结领导中国人民长期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整个共产主义运动丰富实践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的反思,因此,它内含着已被证实并将进一步被证实的现实的力量;其二,三句话都是以鲜明的价值追求的形式表达出来的。由于这种表达是在大量实践基础上的高度提炼,其更加具有直接、现实的指导意义则不言而喻;其三,三种价值追求的并列提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它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当它被写入我国宪法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有关价值追求已成为活生生的、完全融入具体的现实生活的活动,使理想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使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密结合起来,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 【2】 【3】 【4】 【5】 

   
 

(责编:高巍)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