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刻,88歲高齡的鄧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視察,參觀工廠、企業、商場,與當地的領導干部和群眾進行了座談,發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談話。這就是著名的南方談話。今天,我們重溫這一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階段的綱領性文獻,仍能重新感受那段歷史的真實,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不改革就沒有出路
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國內外形勢十分嚴峻。20世紀90年代是我國完成改革開放第二步戰略目標、實現經濟發展三步走戰略的關鍵時期,任務艱巨,時間緊迫。此時,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國際方面,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受重大挫折,陷入了低潮。對於我們社會主義中國來說,大有“黑雲壓城城欲摧”之勢,中國再一次面臨著向何處去的問題。國內方面,極“左”思潮一度有所泛起,面對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的嚴峻形勢,有些人感到茫然、彷徨,失去對社會主義的信心,也有些人開始否定和懷疑黨的十三大制定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甚至出現了姓“資”還是姓“社”的爭論。經濟發展方向不明、目標不清、動力不足,阻礙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處於緊要關頭。
十三大報告一個字也不能動。就是在這樣的關鍵性時刻,鄧小平於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從北京出發,經武昌、長沙,赴深圳、珠海,再經廣州、鷹潭到上海,最后在南京稍作停留后回到北京。一個多月裡,鄧小平與當地領導干部和群眾作了重要談話,圍繞兩個關系全局的焦點問題,即“第一個問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包括我們發展戰略的‘三步曲’正確不正確?”“第二個問題,黨的十三大概括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對不對?兩個基本點,即四個堅持和改革開放是不是錯了?”作出了堅定的回答。他強調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早在1989年5月,鄧小平與兩位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就說過,“改革開放的政策不變,幾十年不變,一直要講到底。國際國內都很關心這個問題。要繼續執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連語言都不變。十三大政治報告是經過黨的代表大會通過的,一個字也不能動。”
不改革就隻有死路一條。1989年至1991年中國在經濟上實行三年治理整頓。到1991年底,三年治理整頓任務基本完成,達到既定目標,但我國經濟發展仍存在很大問題。市場疲軟,經濟結構不合理,部分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差、虧損嚴重的狀況並沒有得到根本扭轉,重復建設又有所抬頭,通貨膨脹的潛在壓力、政企不分依然存在,不合理的分配狀況尚未根本改善,等等。上述這些經濟生活中深層次的或新出現的問題,並不是治理整頓所能加以解決的。何以解憂?唯有改革。鄧小平堅定地指出,“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隻能是死路一條。”近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廣州考察時也指出,改革開放必將貫徹整個現代化進程,隻有改革開放才能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使我們的經濟和社會發生更大的變化,給人民帶來更多的實惠,我們的民族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昂起頭來,堅強不倒。
你們要搞快一點
1992年1月23日,鄧小平離開深圳前往珠海時,車到蛇口港碼頭,鄧小平下車后向碼頭走了幾步,突然又轉回來,對深圳市委書記李灝說:“你們要搞快一點!”回望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視察期間抓住時機、加快發展的觀點,猶如鄧楠所說,“老人家鼓吹了一路。”可見,把握時機、快一點將經濟建設搞上去,這是時刻縈繞在鄧小平心頭的一件大事,也是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任務。
發展才是硬道理。發展才是硬道理是貫穿於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永恆主題。首先,發展是我國在國際局勢中立於不敗之地的需要。“世界和平與發展這兩大問題,至今一個也沒有解決。”鄧小平把發展問題提到全世界全人類的高度上來認識,充分表明隻有抓住機遇加快發展,中國才能在時代的潮流中前進,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國際上立於不敗之地。其次,發展是當代中國的最大政治。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明確指出,“現在,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比我們快,如果我們不發展或發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較就會有問題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得到全體人民的擁護,其中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堅持用發展的辦法來解決前進中的問題。黨中央相繼提出的“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和“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都是對“發展才是硬道理”這一思想的豐富和發展。
抓住時機,加快經濟發展。錯失時機的歷史教訓發人深省。20世紀六七十年代正是許多國家經濟起飛或持續發展的時期。我國周邊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在此前后國民經濟迅速發展,一躍成為新型工業化國家和地區。而中國卻處在“文革”內亂中,喪失了寶貴的歷史機遇,經濟發展遭受巨大挫折。正如鄧小平所說,“中國六十年代初期同世界有差距,但還不太大。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這十一二年,我們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20世紀90年代,世界新科技革命的進程正在加快,許多國家和地區正在進行產業和產品結構的調整、重組和升級,亞太地區經濟發展勢頭良好,這就為我國加快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時機。鄧小平強調, “有條件的地方要盡可能搞快點,隻要是講效益,講質量,搞外向型經濟,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低速度就等於停步,甚至等於后退。”要抓住機遇,大膽地試,大膽地闖。胡錦濤總書記在去年建黨90周年講話中也肯定了這一點,強調牢牢抓住和用好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是我們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的關鍵所在,是對我們黨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
力爭隔幾年上一個台階。從國內自身經驗來看,經濟發展隔幾年上一個台階,是能夠辦到的。鄧小平指出,“看起來我們的發展,總是要在某一階段,抓住時機,加速搞幾年,發現問題及時加以治理,而后繼續前進。”從國際經驗來看,速度快且效益好的經濟發展階段,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像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都經過了高速發展時期。現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面對更為復雜的形勢和更加艱巨的任務,我們必須調動一切有利因素,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繼續又好又快發展。經濟發展得快一點,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黨中央相繼提出的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及“把發展作為主題,把結構調整作為主線,把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作為動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出發點”的戰略思想,都是對鄧小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論斷的有力闡釋。
東方風來滿眼春
《深圳特區報》陳錫添記錄鄧小平在深圳五天考察活動與談話要點的通訊《東方風來滿眼春》,於當年3月26日發表后轟動全國。20年后,重溫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是解放思想的再討論,是基本路線的再教育,是改革開放的再動員,是加快建設的再推進,對於今天我國的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對社會主義本質作出了科學概括。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在回答社會主義能不能搞市場經濟時,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本質的著名論斷:“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一科學概括最突出的特點是把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放在首要位置,在強調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同時,又強調了生產關系方面的“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既實現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兩個方面的有機統一,又把發展生產力與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有機統一起來。對於社會主義本質問題,鄧小平以前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作出很好的回答,一般都是強調用不斷改變生產關系的方式來推進社會主義事業的進程,這種對社會主義本質認識的偏差,往往容易夸大改變生產關系的重要性,甚至導致階級斗爭擴大化。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論斷,深化了對科學社會主義的認識,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境界,這對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鼓舞人們加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鄧小平南方談話從思想上和實踐上進行了改革開放的再動員和加快建設的再推進。鄧小平的南方談話深刻總結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基本經驗教訓,進一步闡明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明確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鼓舞全黨和全國人民,繼續解放思想,明確前進方向,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為社會主義事業不懈奮斗的信心,大膽開拓創新;它吹響了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號角,對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是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黨的十四大確立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並使之具體化和系統化。在隨后的實踐中,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動我國的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及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個新台階。以鄧小平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為標志,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新階段。
南方談話永遠閃爍著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光芒。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在廣州考察時指出,當前面臨的形勢總體是好的,但是世界政治經濟形勢變化非常劇烈,金融危機還在發展蔓延,國內經濟一些體制上的問題,特別是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需要認真加以解決,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困難不少,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依然是改革開放。在這種國際國內形勢下,南方談話中“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不改革就沒有出路、發展才是硬道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等論斷依然適應,並沒有過時,繼續閃爍著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光芒。當前,我們必須始終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兩個基本點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一20年來中國共產黨最寶貴的經驗;必須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開放;必須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發展,繼續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系教授)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