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肩負起錢學森那樣的學術擔當

張國祚2017年10月30日16:12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肩負起錢學森那樣的學術擔當(學術隨筆)

錢學森同志上世紀30年代留學美國,靠過人的聰慧和勤奮成為美國航空界的翹楚,被美國媒體譽為“美國火箭領域最有天分的科學家”“世界上最頂尖的火箭專家之一”。他深愛著自己的國家,甘願放棄世界一流科研條件和優越生活條件,沖破重重阻撓,毅然決然回到祖國懷抱,為新中國航空事業和國防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這是一種什麼精神?這是“愛國、科學、創新、奉獻”的精神,是我國科技工作者和廣大知識分子的寶貴精神財富。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不論自然科學工作者還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要深入學習和大力弘揚這種精神,切實履行好自己應盡的責任。

“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錢學森同志不懼美國當局的威逼利誘,堅定不移地回國效力,理由隻有一個,那就是讓積貧積弱的中國走向富強、讓中國人民不再受欺辱。在新中國成立40周年之際,錢學森與雷鋒、焦裕祿、王進喜、史來賀一起,被授予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群眾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產黨員優秀代表”光榮稱號。他是當之無愧的。“在他心裡,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這是錢學森同志當選2007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時的頒獎詞。面對種種殊榮,錢學森同志想得最多的還是祖國和人民:“我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人民服務。如果人民最后對我的工作滿意的話,那才是最高獎賞。”正因為他具有如此赤誠愛國、忠心為民的精神,才能胸懷遠大理想和目標,勇立科學潮頭,取得驕人成就。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然而,有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卻缺少愛國情懷,缺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使命擔當。大力弘揚錢學森精神,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心系祖國、常感黨恩,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切實擔負起新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

錢學森同志曾在西方接受過20年教育,是有世界級影響和威望的科學家,同時他又認真學習和堅定信仰馬克思主義。他說:“我近30年來一直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並總是試圖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我的工作。”這種對馬克思主義的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在他撰寫《論系統工程》等著作中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相比之下,當前一些從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理論工作者,卻對馬克思主義缺乏堅定信仰,面對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言論或不敢亮劍、聽之任之,或本身缺乏理論根底、理不直氣不壯,甚至人雲亦雲。凡此種種,致使某些領域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簽化,致使馬克思主義在某些學科中“失語”、在某些教材裡 “失蹤”、在某些講台上 “失聲”。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堅守,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繁榮。

錢學森同志始終站在科學的前沿,勇於探索,不斷創新,提出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方法和新理論,成為多個新科研領域的首倡者或奠基者。他開創物理力學、工程控制論兩門新興學科,提出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新概念和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法的方法論,對流行數百年的科學方法進行系統反思,實現還原論和整體論的辯証統一,為人類科學事業作出了創造性的重要貢獻。早在上世紀80年代,錢學森同志就對構建知識體系結構進行大膽探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他認為,現代科學技術體系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系統科學、思維科學等11個大部門,每一個部門又分3個層次,即基礎科學層次、技術科學層次和工程技術層次﹔所有這些科學技術的最高理論概括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錢學森同志敢為人先、敢作善成的膽識和勇氣,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供了啟示和借鑒。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大力弘揚錢學森精神,自覺從世界視域和中國發展的現實需要出發提出問題、解釋問題、回答問題,摒棄“一葉障目”的狹隘眼界﹔自覺把當代中國的問題放在各學科互通的語境中來理解,使問題的提出和解答既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又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

(責編:王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