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社會

把以人為本貫穿於社會管理創新全過程

裴建軍  2012年06月19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等發生了深刻變化,人口流動、階層變動呈現新的特點,迫切需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社會管理,說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隻有始終把以人為本作為根本價值目標,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有效減少矛盾沖突、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把以人為本貫穿於社會管理創新全過程,當前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健全利益協調機制。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社會利益關系更加復雜,利益多元化、分層化現象日益突出,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矛盾明顯增多。應當看到,在我國,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雖然不同利益主體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但這些矛盾是可以減少和化解的。減少和化解利益矛盾,關鍵在於建立健全利益協調機制,實現利益分配的合理均衡。這就要求在社會管理創新過程中,著力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利益協調以及矛盾調處機制。具體而言,應強化利益引導,幫助人們樹立和增強合法獲利的觀念,妥善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強化約束,規范人們獲取利益的行為,引導人們合理設定利益目標、自覺調整利益需求、妥善處理利益關系﹔強化利益調節,著力調整不同利益群體和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著力縮小利益分配差距﹔等等。

  引導公眾有序參與。社會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公眾的根本利益,離不開公眾的積極參與。從國際經驗看,吸引和擴大公眾參與是搞好社會管理的有效途徑。對於我國來說,人民群眾既是社會管理的對象,也是主體,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推動社會管理創新,必須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還應看到,當前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權利意識、法制意識不斷增強,渴望參與包括社會管理在內的社會事務。這就要求我們順應形勢發展,在不斷擴大公民有序參與的同時,積極探索公眾參與社會管理的現實途徑,切實保障公眾對社會管理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在各個層次、各個領域支持和推動公眾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在這一過程中,應從法律上對公民參與社會管理的內容、方式、途徑作出明確規定,從而保証公眾依法參與、有效參與。

  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出發點、落腳點,是社會管理堅持以人為本的根本要求。在社會管理中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必須創新理念、創新方法、創新手段。這就要求政府加快轉變職能,切實改變以往主要靠行政手段實施社會管理的做法,善於運用協商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務的方式實施社會管理,注重通過平等對話來解決問題,努力實現從管制型向服務型轉變。同時,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這個重點,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著力解決教育、就業、住房、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奠定堅實基礎,使各種社會管理措施產生最佳社會效果。

  (作者單位:山西財經大學法學院) 

(責編:秦華、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