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經濟

積極促進西部縣域經濟發展

劉生旺  2012年06月15日08: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近年來,我國縣域經濟普遍得到了較快發展,但同東部相比,西部縣域經濟發展仍然滯后。加快西部縣域經濟發展,是統籌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積極促進西部縣域經濟發展,當前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西部大部分縣域的產業結構仍然以傳統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其中佔主導地位的仍是農、林、礦產品的初加工,企業規模小,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低。目前,國家正在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同時東部地區產業加速向西部轉移。西部縣域應抓住機遇,立足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為此,應在財稅政策方面進一步鼓勵和支持西部縣域現代農業、特色優勢產品加工、高新技術產業、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等的發展﹔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培育農業龍頭企業﹔主動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培育主導產業。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吸引外資的重要條件。我國西部縣域地廣人稀,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大部分縣、鎮交通、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條件落后,嚴重制約了經濟發展。基礎設施投資成本大、回收期長,需要財政加大投入和補貼力度。同時,需要降低社會資本准入門檻,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公益事業和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加快發展金融服務業。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目前,西部縣域金融發展滯后,金融服務功能不強,社會信用體系不完善,金融市場體系不健全。促進西部縣域經濟發展,必須加快發展金融服務業。一是大力發展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包括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典當行等,拓寬融資渠道,更好地服務西部縣域經濟發展。二是加強信用體系建設,營造良好金融環境。建立健全覆蓋企業、個人和農戶的社會信用體系。多渠道征集、篩選和識別信息,建立信用評價體系,降低信貸風險和融資成本,引導資金優化配置。三是穩步建立多層次金融體系。鼓勵縣域金融機構利用拆借市場和信貸資產轉讓市場提高資產配置效率﹔探索市政建設債券籌資,引導企業利用債券市場融資﹔推動縣域保險市場發展,鼓勵保險企業參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有效化解財政收支矛盾。縣級財政的穩健運行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由於多種原因,西部縣級財政大多面臨比較突出的收支矛盾。化解西部縣級財政收支矛盾,須建立系統性框架。一是建立事權與財權相匹配的政府間財政關系。依據公共需求明確財政支出職責,按責定權﹔合理劃分稅收收入,提高縣級財政在省以下財力分配中的比重。二是穩步推進省直管縣財政改革。賦予縣級政府適當的財政、稅收管理權限,設計合理的財政激勵約束機制,提高縣級財政管理水平。三是規范財政預決算制度。將縣鄉級預算內外資金、收費和自籌資金全部納入縣級財政統一管理,實行有預算、有監督的收支兩條線管理。四是提高政府採購效能。規范縣級政府採購流程,實行全程監控,建立考核機制。五是完善轉移支付制度。以提高縣級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為導向,完善中央和省對縣的轉移支付。加強對口援助和幫扶,引導發達地區和大型企業幫扶西部縣域發展經濟。

  (作者單位:雲南財經大學財政與經濟學院) 

(責編:秦華、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