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經濟

在城鎮化加速推進中促進農民增收

袁懷宇  2012年05月30日08:0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促進農民增收是拉動消費、擴大內需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需要,是同步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需要。目前,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應抓住城鎮化加速推進帶來的重要機遇,積極促進農民增收。

  城鎮化加速推進為農民增收帶來重要機遇。首先,在城鎮化加速推進中城鎮人口比例快速提高,一部分農產品供給者轉變為需求者,從而改變農產品供求關系,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不斷增加的城鎮居民及其消費需求,刺激農村相關產業發展,為農民創造新的增收機會。其次,城鎮化加速推進有利於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一方面,農村勞動力數量減少,有利於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另一方面,城鎮發展能夠帶動農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管理創新,從而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第三,城鎮化加速推進有利於改善農民的收入結構。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使農民的工資性收入持續增長。城鎮化為農村發展二、三產業提供了機遇。城鎮化加速推進為盤活土地要素、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提供了可能。

  農民增收的制約因素。第一,在城鎮化加速推進過程中,農業生產經營面臨一些不利因素。農產品消費價格彈性小、市場競爭激烈,而且我國大多數農產品的國內價格已接近甚至超過國際平均價格,農產品價格提高空間有限。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較快,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陳舊、農業科技水平不高、農村金融服務落后等問題,制約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第二,聯結城鄉的小城鎮發展緩慢,產業發展水平不高,對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吸納能力較弱。第三,農民承包地、宅基地的產權關系有待進一步明確,市場化功能有待進一步增強。一些地方在利益驅動下損害農民土地權益。第四,近年來,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快速推進,但仍不健全,保障水平偏低,特別是1.5億左右進城農民的社會保障及其轉移接續亟須完善。

  促進農民增收的著力點。首先,加大農業科技投入,推動農業現代化。圍繞“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目標和要求,優化農產品品質和品種結構﹔加快建設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優化農業生產布局﹔發展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業經營集約化水平﹔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增強農民增收本領。其次,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田水利以及農村水、路、電、氣等基礎設施建設,為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打好基礎,為城鄉統籌、農業市場化創造條件。第三,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發揮其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和農村小額信貸,更好滿足農戶貸款需求﹔積極發展農業保險,為農業生產和信貸支農提供保障﹔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上市融資,發揮農產品期貨市場服務農民增收的作用。第四,優化產業布局,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引導鄉鎮企業向小城鎮集中,積極培育產業集群﹔促進鄉鎮企業轉型升級,實現規模化發展。第五,按照中央要求和部署,加快修改土地管理法,完善農村集體土地征收有關條款,健全嚴格規范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第六,進一步推進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繼續擴大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覆蓋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強城鄉相關社會保障制度的銜接整合﹔健全農民工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鼓勵商業保險機構等多方力量參與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

  (作者單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責編:秦華、陳葉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