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教育

實施“三大工程” 促進資助育人

——關於南華大學探索創新學生資助工作的思考

鄒樹梁  2012年05月29日08: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各高校把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努力做好資助育人工作。湖南省南華大學積極探索資助育人工作的新方法、新機制、新途徑,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中深入實施“經濟解困工程”、“感恩勵志工程”和“健康身心工程”,取得了顯著成效。

  實施“經濟解困工程”,不讓一個貧困學生失學。為改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我國建立了“獎、貸、助、補、減”五位一體學生資助體系。南華大學全面落實國家資助政策,在深入調查和全面掌握貧困生學習、生活、工作情況的基礎上,實施“經濟解困工程”,構建了“一體兩翼”的全方位、立體式、多層面的貧困生資助體系。“一體”是指機構一體化。成立勤工助學指導中心和心理輔導中心,設置專項資金用於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兩翼”是指配置兩翼化和助學獎勵基金引進兩翼化。配置兩翼化,就是為各學院配置從事學生資助工作的專職輔導員和從事學生心理咨詢的專職心理咨詢師﹔助學獎勵基金引進兩翼化,就是學校依托國家政策設立各類獎學助學金和通過政府引導、社會和企業出資、個人參與等方式設立各類獎學助學金。這些舉措拓寬了助學和獎學金的覆蓋面。近年來,南華大學每年用於學生資助的資金均在4000萬元以上,切實做到了不讓一個貧困學生因經濟困難而失學。

  實施“感恩勵志工程”,引導學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強。高校學生資助模式分為多種,但不管哪一種模式,都應在資助過程中開展育人工作,通過多種方式教育引導學生,常懷感恩之心、滿懷報國之志。南華大學在資助工作中注重開展主題教育活動,通過主題班會、主題征文、實踐教育等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鼓勵學生奮發圖強、勵志成才。在資助導向上,注重拓展勤工助學崗位,培養學生勞動觀念和艱苦奮斗作風。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檔案網絡庫,為入庫的每一位學生提供助學幫助。在資助育人的過程中,注重將實踐內容與學生專業訓練相結合,以增強實踐活動效果,將能力培養有機融入助學中,使貧困學生增長知識、鍛煉能力、增強專業技能,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目前,學校參與勤工助學學生達11400多人次,開拓社會實踐與創業機會1530多個。  

  實施“健康身心工程”,完善學生健康人格。許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既背負著全家的殷殷希望,又背負著沉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對一些有精神壓力、學習基礎薄弱、經濟困難的學生來說,經常會出現更多的心理問題。我們在關心經濟困難學生生活狀況的同時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問題,及時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和幫助。南華大學實施“健康身心工程”,構建健全的心理援助機制和形式多樣的心理援助網絡。一是建立多層次的心理援助網絡,成立學生心理健康咨詢中心,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二是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活動。以活動為載體,寓以積極向上的精神激勵,引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樹立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心態和正確的價值取向。三是針對不同學生進行個別心理咨詢。通過個別心理咨詢引導經濟困難學生樹立自信心,建立完善的心理防衛機制。四是建立心理服務網站。開設網上咨詢中心,利用網絡使一些不願拋頭露面、自尊心強的學生能夠得到心理咨詢和心理解困。

  (作者為南華大學黨委書記)  

(責編:秦華、陳葉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