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數字技術和網絡傳播技術的發展,新聞工作者的專業性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新媒體的產生和發展帶來了新聞專業主義的消解:新聞的本質正在經歷改變,專業新聞機構和新聞工作者也不斷受到質疑。但中國的新聞工作實踐証明,微博等新媒體的勃興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新聞專業主義的建構。新聞專業主義在新媒體語境下如何堅守值得關注。
新聞專業主義的概念與原則
新聞專業主義的思想起源於美國。19世紀中后期,隨著政黨報紙的解體和商業報紙的日益普及,新聞專業主義逐漸興起。至 20 世紀中期,受美國民主政體、實証科學原則和公民意願的強烈影響,它發展成為詮釋和評判新聞事業的主導話語。1947 年,以哈欽斯為首的出版自由委員會在題為“一個自由和負責的報業”的報告中正式提出了媒介專業化的理念:“我們建議將自己的職能視為從事專業化水平的公共服務。”自此,新聞專業主義便成為西方新聞業界和學界討論的重要話題之一,並指導、規范和制約著新聞工作者的實踐。新聞專業主義包含的五個原則——公共利益至上,追求真實、客觀,價值中立,恪守專業倫理,堅持專業學習和素養提升——也已成為共識。
微博對新聞專業主義的消解
數字技術已連接全球范圍的知識和信息,普通公民被數字技術賦予了一種新權力:他們正在為自己的真實和自己的新聞作出貢獻。以微博為首的新媒體對新聞專業主義形成了強烈的沖擊和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微博重新定義了新聞的時效性概念,將新聞報道的第一時間一再提前,創造了新的新聞形式。微博是零時間信息生產傳播媒介,創造了新的“微博體”,開創了新聞傳播的新紀元。其次,微博傳播提高了公民新聞的普及性。它讓每個公民成為信息發布的來源,分享發生在他們生活周圍的事件和信息,並且可以針對某個特定的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極大地提高了公民對公共事務的參與性。最后,微博傳播的“草根性”消解了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專業性,強烈地沖擊了傳統傳播機構的專業傳播。同時,微博缺乏把關人,其中發布的很多信息、圖片都可能侵犯個人隱私﹔因公眾無法辨識微博中新聞的真偽,虛假信息混淆了公眾對社會環境的認知。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微博也對新聞專業主義起到了消解作用。
繼續建構中的新聞專業主義
在微博語境下,新聞專業主義事實上存在悖論:一方面, “草根傳播”對新聞專業主義產生了較大程度的消解﹔另一方面,以微博為平台的“草根傳播”不僅為新聞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新聞來源,而且在草根力量的推動下,新聞工作者更加努力地把新聞事件背后的真相傳播給公眾,推動了新聞專業主義的實現。同時,微博中存在海量信息,更加迫切地呼喚新聞專業主義的回歸。學者黃旦指出,新聞專業主義並沒有銷聲匿跡,建構和解構仍在不斷繼續。具體表現為:
其一,新媒體實踐推動了新聞從業者媒介觀的轉變。學者周裕瓊從實証角度考察了互聯網使用對中國記者媒介觀的影響。調查發現,在新媒體傳播背景下,中國記者的媒介角色認知正經歷由傳統(以宣傳教化為主導)到現代(以信息監督為主導)的轉變。也就是說,互聯網傳播改變了中國記者的“角色”,讓他們從宣傳教化的角色中解放出來,並且參與網絡新聞和事件的調查和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新聞專業主義的實現。
其二,新媒體為新聞專業主義的實現提供了新平台。微博的興起為公共領域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微博所構成的虛擬網絡社區,給人類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互動場域。因此,微博成為新聞專業主義實現的一個重要平台。
其三,專業記者在新媒體事件報道中的表現証明了其存在的必要性。傳統媒體通過對微博上碎片化的信息進行梳理,專業記者進行深度採訪及報道,引導公眾從對個體事件的批評轉向對相關事件及制度的思考與監督,凸顯了新聞工作的專業與深度。
新媒體語境下新聞專業主義的堅守
在微博語境下,為了更好地實現新聞專業主義,新聞工作者一方面要重新認識自身角色,另一方面也要積極應對角色轉向,明確其所承擔的職責。
首先,新聞工作者應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必要性。盡管每個人都可以利用微博進行信息傳播,新聞工作者的專業性受到了一定威脅,但個體的微博傳播並不能取代專業的新聞傳播。正如美國學者杰夫·賈維斯所言,沒有人會說,業余的傳播者將要或應該取代專業的新聞工作者……相反,網絡傳播的生態給網絡記者提供了整合的機會。因而,新聞業和新聞工作者在微博傳播時代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新聞工作者應認識到自身角色發生的變化,明確職責變化。“草根傳播”和“公民記者”改變了新聞傳播與信息生產的方式,也改變了新聞工作者的角色。新聞記者在新媒體中扮演的角色是,通過提供報道增加信息的價值。也就是說,新聞工作者不再是新聞傳播的絕對壟斷者和控制者,而是微博中海量信息的觀察者、發現者、參與者和調查者,他應秉承新聞專業主義的精神,將熱點新聞和事件背后的本質及深層次的問題傳播給公眾。因而,在微博語境下,新聞工作者必須改變視角,重新認識自己的角色。
再次,新聞工作者應樹立新聞專業主義的信心,堅守新聞職業的准則和倫理。西方社會學界對專業化的研究顯示,專業化程度較高的職業,其職業角色通過職業理念和精神的內化而形成,強調個體在從業過程中的社會道義和服務公眾的責任。新聞專業主義的實現是讓新聞記者實現工作價值的最好方式。因而,在微博傳播時代,新聞工作者對新聞專業主義應擁有更堅定的信心,秉承公共利益至上的原則,堅守新聞職業的准則和倫理。
最后,新聞工作者應善於利用微博傳播,挖掘微博中有價值的新聞源。新聞工作者應在掌握和利用新媒體傳播技術的基礎上,用專業的知識和素養去判別、核實新聞和信息的真偽,對關乎公眾的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的重要事件進行調查性報道﹔堅持自由、公正傳播的理想,傳播一切有價值的、真實的信息和新聞。
(作者單位: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責編:秦華、陳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