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國際交流>>交流信息

國際新聞傳播教育呼喚創新

建議加強新媒體技術教育

記者 馮宇  2012年05月17日10:1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5月12日,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建院十周年慶典暨“全媒體時代國際新聞傳播教育創新論壇”在京舉行。該院院長、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在論壇致辭中表示,全球傳媒業正在發生著歷史性變革,許多理論和實踐都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創新,與時俱進,我們要努力開拓新聞傳播教育的新領域。來自國內外新聞傳播學界和業界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就新聞傳播教育如何適應政治變革、社會變遷、媒介革命的新趨勢發表主題演講。

  新媒體的快速崛起使國際傳播呈現出新聞來源草根化、信息流動全球化和傳播媒介融合化的新趨勢,同時也催生了國際傳播策略的改變。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史安斌認為,我國在國際傳播方面尚存短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過分關注歐美,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發展中國家﹔強調政府主導和規模效應,忽視了與民間和社區的互動﹔國際傳播人才培養強調大學主導,忽視了與媒體業界的互動。

  “今天的新媒體格局呈現出主導者乏力、利用者實力倍增的特點。”針對中國國際傳播策略,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總編輯陸小華建議,要更明晰國際傳播的戰略意圖,塑造更豐滿的中國形象,介入國際傳播秩序的構建﹔更有意識地協同戰略博弈,布局周邊傳播,積極介入國際傳媒格局調整﹔借重全球意見領袖,影響有影響力的人,通過有影響力的人形成更有力的影響。

  全媒體時代對新聞教育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國國際記者協會主席喬伊斯·巴爾納森(Joyce Barnathan)說,在新的數字時代,國際新聞教育的質量應當是可靠並且公正的。國際新聞教育應該與時俱進,關注多媒體方面的培訓。美國普度大學傳播學院院長霍華德·塞弗(Howard Sypher)也指出,我們已經進入個性化新聞的時代,新聞工作者要具備使用新媒體的能力。大學應把社交媒體整合到教育項目中,學生要有最新的工具、方法和技術。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財經新聞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魯·萊基(Andrew Leckey)則強調了財經新聞教育的重要性。他說,學校財經新聞教育需要提供更加科學的課程,以應對未來經濟可能出現的不確定性。

  史安斌對中國國際新聞課程改革提出建議:應該在國情教育基礎上增加世情教育,尤其是對中國有重大地緣戰略意義的非西方國家﹔改變現有媒體實習機制,引入“教學醫院”的模式和社區新聞模式。

(責編:秦華、陳葉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