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經濟

核心技術缺乏、行業競爭無序,中國移動互聯網——

有市場更要有創新

本報記者  張意軒   2012年05月17日08: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截至2011年底,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56億,同比增長17.5%,位列全球第一。預計2012年將突破6億,超過傳統互聯網用戶數量﹔

  2011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規模達到7210萬台,同比增長103.1%﹔

  2011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393億元,同比增長97.5%,2012年預計仍將大幅增長﹔

  世界上超過一半的手機終端由中國制造……

  伴隨著互聯網從“桌面”轉向“移動”的大趨勢,中國移動互聯網正在快速成長,並不斷催生出新的產業形態、業務形態和商業模式,以及可觀的經濟價值。

  不過,在繁榮背后,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依然面臨著巨大挑戰。這表現在市場環境、競爭規則、創新機制等各方面,更表現在中國在全球移動互聯網產業格局中的位置上。

  如何從“移動互聯網時代全世界最激動人心的市場”演變為產業的引導者和創新的策源地,從“戰場”上升為“指揮部”,是擺在中國移動互聯網面前的待解課題。

  突破技術軟肋,才能真正贏得全球話語權

  作為全球移動互聯網的市場中心之一,中國現在所具有的更多的是市場話語權。在市場話語權繼續增大的同時,從集成創新、應用創新走向基礎架構創新和原始創新,在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方面掌握更大話語權,是當下中國移動互聯網面臨的首要任務。

  2012財年第二季度,蘋果公司iPhone在大中華區的銷量是去年同期的5倍。

  蘋果CEO庫克用“超乎想象”來描述中國市場的銷售。中國正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全世界最激動人心的市場。

  不過,目前中國在全球移動互聯網產業鏈條的角色,僅止於此——是超級市場,是制造業基地,是回報良好的投資地,但卻不是創新的策源地。

  底層和核心技術的缺乏、基礎創新能力不足一直是中國互聯網發展的“阿喀琉斯之踵”,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雖然創新能力和成果已遠超桌面互聯網時代,但並未得到根本改善。目前,在中國相當數量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及商業模式中,仍能看到美國同類產品的影子。

  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是,移動互聯網的崛起帶來了“知識產權的超級聚合”。工信部電信研究院規劃設計所信息網絡研究部副主任許志遠分析,由於智能手機的專利涵蓋了信息產業最重要的技術領域:移動通信、操作系統、移動終端、互聯網四大領域,移動智能終端巨頭的專利幾乎集整個信息產業核心技術專利之大成。

  “谷歌、蘋果和微軟從IBM、摩托羅拉、北電、愛立信和施樂等公司手裡買走了大量專利,他們爭奪的專利,正是硅谷乃至整個北美和歐洲過去30多年技術發展的結晶。”許志遠說,發展到今天,除了蘋果、谷歌和微軟三大巨頭外,其他競爭者獲取產業主導權的難度大大提高了。

  而在智能終端操作系統和核心硬件(芯片)技術這兩項移動互聯網領域中的核心技術方面,中國的發展也不容樂觀。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去年發布的《移動互聯網白皮書》顯示,我國移動互聯網產業鏈各環節呈階梯形分布,即網絡運營服務處於全球第一陣營,而終端軟、硬件處於第三甚至第四陣營,尤其是在關鍵的終端操作系統、終端核心芯片、移動Web技術方面仍基本處於追隨狀態。

  不過,相關專家也表示,由於全球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方向、產業規則尚未最終形成,國際格局仍然在不斷變幻,我國仍存在創新突破的巨大空間和時間窗口。而這需要的不僅是企業層面的努力。

  “當前我國急需在新的環境下基於市場機制進行國家創新模式的創新。”許志遠建議說,從政府支持、市場化下單點單個產業環節的突破模式轉變為政府協調、市場化下產業生態整體突破模式,推動國家在科技創新管理、組織方面的融合,進而形成面向產業生態系統,而不是針對某項技術、某個產業鏈環節相對孤立的產業政策體系和創新體系。

  尊重創新、有序競爭,才能甩掉“山寨”之名

  技術的革新,產業的成長,都離不開健康完善的市場環境。而在這方面,中國移動互聯網領域還有不少“欠賬”要補。美國《商業周刊》曾對中國互聯網有個“3C”的評價——Copycats、Super—Competitive、Copyright issue(抄襲成風、過度競爭、版權問題)。

  雖然評價有些絕對,但客觀而言,這些現象確實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並已逐漸蔓延到移動互聯網領域——同質化競爭、抄襲、盜版、競爭對手間惡意攻擊等桌面互聯網時代的“叢林法則”,成為阻礙移動互聯網產業成長的重要障礙。

  與同質化相伴生的是抄襲的盛行。以游戲產品為例,有業內人士表示,在當前國內市場上的眾多熱門游戲中,山寨版高達34.2%。

  由於互聯網領域技術更新的速度太快,而專利獲批周期很長。同時打官司維權成本很高,而即使勝訴懲罰力度也很小。這些助長了抄襲之風,也冰凍著創新者的創新熱情。

  與此相伴隨的是“口水戰”和訴訟的此起彼伏。今年4月下旬,網易指責騰訊抄襲其新聞客戶端產品語音未落,大眾點評網就稱網易移動客戶端抄襲其內容。

  競爭秩序的缺失也不容忽視。如今,在各應用商店裡刷好評、買榜單,或是雇佣“水軍”給競爭對手惡意打低分等惡性競爭,已成為公開的生意。蘋果則不得不於今年3月修改了應用程序排名算法,一些排名靠前的應用應聲下跌。 

  巨頭壟斷式挖人、挖渠道等行為,盜版及非法下載的盛行,黑卡泛濫,病毒、吸費軟件,惡意商業廣告傳播等,都是移動互聯網產業成長道路上的“攔路虎”。

  “創新最重要是環境。”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總工程師余曉暉說,“如果環境建設好,我們的市場潛力、創新精神和現有基礎足可以比較好的應對各種競爭。”

  專家表示,通過政府、行業組織、企業和公眾間的協同努力,建立起尊重創新、有序競爭、誠信守則的市場環境,培育和扶持互聯網中小企業成長,已成為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的當務之急。

  拓寬視野,才能從中國市場走向全球市場

  “中國企業的中國市場,美國企業的全球市場”,是當前對中國互聯網企業不同格局的一種描述。中國互聯網從業者的目光應看得更遠。  

  日前在北京召開的2012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吸引了眾多國外企業。“憤怒的小鳥”、“會說話的湯姆貓”、“水果忍者”等全球移動互聯網知名公司均派來高層。而相比於外國企業積極進取,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中的表現並不能讓人滿意。如移動應用服務領域,中國還呈明顯逆差。

  業內人士分析表示,除文化差異、創新創意相對不足等因素外,廣闊的國內市場使得部分企業外出缺乏動力,也是重要原因。但未來隨著國內市場逐漸飽和,中國互聯網企業尋求全球市場話語權的需求也將變得迫切。

  專家認為,中國等亞洲國家和地區對手機的使用更加多元和充分,同時中國多操作系統和多終端的復雜技術環境,使得中國企業經受的鍛煉更多,適應性更強。“我們站到了一個時代給予產業的非常好的位置,應把手中的‘好牌’打好”。

(責編:秦華、陳葉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