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總有一些人說我國沒有民主。從實踐角度看,我們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特點和優勢,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信念,進而擴大在世界上的說服力。
把西方民主作為唯一模式違背了矛盾特殊性原則
從歷史發展軌跡看,西方的多黨制、三權分立、普選制的政治體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進步性,但不是民主政治的唯一模式。把矛盾的個性共性化,否認了矛盾的特殊性,違背辯証法。
西方的多黨制民主模式有幾百年的歷史。這種體制要發揮好的作用必須有適合它的條件。從西方民主體制實踐看,基本難以同時滿足適合多黨民主體制的條件,問題層出不窮,就連民主程度相對較高的美國也存在民主體制上的弊病。主要表現在:一是短期行為。為了競爭拉選票,執政黨從執政利益出發,隻做對自己選舉有利的事,必然缺乏決策的全局性和政策的一貫性。二是效率低下。為了爭取執政,一方執政另一方拆台,甚至隻論黨派,不論是非,互相攻訐扯皮,難於就重大問題及時作出決策。三是社會分裂。為了選舉,各政黨相互攻擊,引起選民對立,擴大了社會矛盾,甚至導致族群和國家民族的分裂。四是黑金政治。為了選舉的勝出,一些政黨採取作弊和違法手段。
中國的政治體制雖然在發展和執行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但具有明顯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一是有利於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能更好地從整體、全局、長遠的角度出發,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擺脫少數利益集團左右,制定出切合實際的方針政策。這是我們這個體制的根本優勢。二是有利於協調各方利益,維護政治穩定和社會安定。因為中國共產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樣就可以站在更高的層面上來處理各方的利益關系,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綜合協調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個別利益和根本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統籌兼顧各方利益,盡可能達到平衡。三是有利於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順利推進現代化建設。這一體制使國家政權高度穩定,黨制定的方針政策以及國家制定的中長期規劃可以很好地連續貫徹和執行,避免朝令夕改,保持國家長期穩定發展。四是有利於發揮制度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一體制有利於協調各方,能夠盡可能地集中一切資源、力量和智慧,用於建設和發展,盡可能地減少紛爭和內耗,使生產要素和社會資源發揮最大化的效能。總之,我們這個政治體制起到了權力保障和集中力量的雙重功效,是推進中國經濟社會高速和高效發展的根本制度因素。這一體制有如此明顯的優勢,主要原因是作為這一體制領導核心的中國共產黨,有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有完善的組織體系和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有民主集中制的優良傳統和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有堅持真理和自我糾正錯誤的能力。
不承認矛盾的特殊性,不承認國情差別,把一種政治體制強加給別的國家,實踐証明效果都不好。蘇東劇變后,照搬西方民主的國家,經濟下滑,社會動蕩,國力衰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這些事實又從反面告訴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
當今時代,建設民主政治已經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追求,也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我們黨一直是政治民主的倡導者和建設者,從五四運動開始就追隨著民主這個世界潮流,在井岡山和延安時期就在基層實行干部直選。新中國成立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黨領導下,積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民主政治發展道路和具體實現形式。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斷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更具有活力,基層自治和干部直選廣泛普及,人民群眾參與重大決策和法律制定范圍不斷擴大,擴大黨內民主正在進行新的探索。這一切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
政治體制屬於上層建筑,其選擇是對是錯,其本身是優是劣,歸根結底要看是否符合國情,是否符合經濟基礎的發展要求,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發展、綜合國力提高和人民生活改善。我國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相統一的政治體制,這是歷史的選擇和人民的選擇。實踐証明,我們的政治體制符合國情,具有明顯的政治優勢和強大的生命力。同時,也必須承認,我國的民主政治制度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實踐中探索,不斷推進民主政治建設,仍然是長期的艱巨任務。
理論要自信。要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道路的信心和信念。有自信才能堅定地向前走,才能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這種理論的自信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黨的領導要有自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形成的,是經過長期奮斗、付出巨大犧牲、做出巨大貢獻而為中國人民選擇的。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是黨贏得人民擁護的關鍵所在。在當今中國,沒有任何一支政治力量可以替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實踐証明,中國共產黨有資格、有能力、有信心帶領中國人民走向未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二是對現行的政治體制要自信。要認識到我國政治體制是民主的,而不是專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以及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都是民主政治的具體實現形式。要認識到我們的體制不完善不等於體制本身不好。任何一個事物在發展進程中都有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政治體制也一樣。我們這一體制的不足是發展進程中的不足,完全可以在實踐中逐步完善。三是對走自己的路要自信。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道路同樣沒有先例可循,也必須吸收人類的一切文明成果,靠我們自己在實踐中探索。照搬西方的民主模式是沒有出路的。
規律要遵循。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也有其內在的規律性,主要體現在:一是民主發展應該是漸進的。在實踐中我們找不到現成的適合我國的民主模式去遵循或照搬,隻能靠實踐去探索,既然是探索,就需要漸進發展。謀定而后動,漸進式推進看似慢,但肯定會走得更好、更扎實、更健康。二是民主發展應具備相應的條件。不能不顧條件,把推進民主當成唯一目的。發展民主要以實踐作為基礎,沒有實踐的積累,就不能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就不可能避免行動上的盲目性和后果上的災難性。民主發展不能以犧牲社會穩定為代價。民主是目標,也是手段,歸根結底民主的推進要服務和服從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局。把民主作為唯一目的,以犧牲大局穩定為代價推進民主,本末倒置,有害無益。
實踐要探索。實踐探索是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根本途徑。一是大力擴大黨內民主,二是加快發展基層民主,三是不斷擴大公民有序參與重大問題決策。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既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也是決策正確的重要保証。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法律法規,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社會建設管理的體制變革及相關政策,以及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重大決策,都應該採取公開征詢意見、召開聽証會等多種方式,聽取意見,讓人民群眾參與決策。同時,要給人民群眾更多的知情權,增強他們參與重大問題決策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實效性。四是進一步發揮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作用。要真正選出能代表人民利益的人大代表,提高代表的議政水平,為代表參會討論創造條件,切實發揮好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反應人民心聲、代表人民利益的作用。要切實保障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職能,明確監督范圍,探索監督形式,提高監督效果,發揮監督作用。
(責編:秦華、陳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