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國際交流>>最新成果

警惕高等教育國際化潛在負面影響

聯合國國際大學協會聲明

  2012年05月08日08:1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針對全球大學積極開展國際化的趨勢,聯合國國際大學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近日在名為“在高等教育國際化中須強調學術價值” (Affirming Academic Values i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 Call for Action)的聲明中指出,盡管高等教育國際化帶來諸多益處,但也有潛在的負面影響。

  高等教育國際化存在競爭取代合作的危險

  聲明指出,經濟全球化是形成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最重要因素,在此過程中,學術思想交流得以深化,各國師生流動性增強,校際合作的可能性增大,知識的全球性傳播得到促進。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程度加強的同時,其目標也隨之不斷改變。除以往的教育全球化人才培養、增強機構研究能力、提高高校國際聲譽、增加學費收入等目標外,一些新的目標也已出現,如在國外建立分校區、開辦全球遠程教育、建立國際化教育中心以補充傳統模式的不足。如今的高等教育國際化已不僅僅是教育機構的需要,隨著新目標、新活動、新參與者的不斷涌現,教育機構的核心價值及任務,使人們開始重新審視教育國際化的價值、目的及方式。

  高等教育國際化帶來諸多益處的同時,也使各高校在聲譽、人才、資源方面存在著激烈競爭。隨著高等教育在某些方面成為全球化產業,商業及其他利益的競爭有時甚至超越了基本的學術價值和目標,存在著競爭取代合作的危險。

  高等教育國際化不利於文化多樣性

  聲明認為,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潛在負面影響,如英語的廣泛應用盡管為交流提供了便利,但可能會有損高等教育語言的多樣性,更不利於文化多樣性。過分追求世界一流大學的單一模式還會導致國家將資源集中在個別幾所高校中,危害高等教育系統的多元化。人才外流的趨勢可能會持續甚至進一步加劇。為大規模地招募留學生,有的高校甚至採取了令人質疑的不道德做法,這不僅會引起一系列社會問題,還可能使大眾產生誤解:留學生的增多會減少本國學生就業機會,進而使大眾產生對外國留學生的偏見。

  隨著國際合作項目的開展和國外分校區的建立,如何長期提升東道主的教育水平,確保在國際分校提供和本部同等質量的教育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聲明指出,在高校間建立合作關系時可能更看重的是聲譽,而非實際的教學質量,這種趨勢會致使很多高品質教育機構無法參與建立國際合作。合作伙伴在獲取資源及實施國際化政策方面的不均衡,還會導致雙方在分享成果方面的不平等,財力更強大的機構可能會得到更多好處。

  高等教育國際化須以學術為基礎

  聲明強調,高校應在教育國際化過程中堅持以學術為基礎,採取正確立場和取向,促進學術交流,維護學術道德,將合作關系建立在平等互惠、互相尊重的基礎之上,保護、推廣文化及語言的多樣性,並不斷評估國際化過程中的利弊,通過對話來應對國際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和挑戰。

  4月底,在巴西舉行的國際教育美洲大會(Conference of the Americas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上,與會的近600名代表就高等教育國際化給拉丁美洲帶來的影響發表了意見。有學者對發展中國家的人才外流現象表示擔憂,並指出國際化過程中商業化越來越嚴重,甚至違背了提供優質教育的初衷。在討論巴西的“科學無國界”計劃時,盡管大多數與會者對該計劃表示了認同,但也有部分學者指出計劃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計劃的受惠者大多是排名靠前的公立高校,巴西相關政府部門未能向高校提供足夠的政策支持或導向,未向學生提供足夠的留學信息等。(姜紅)

(責編:秦華、陳葉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