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歷史

毛澤東講授的《辯証法唯物論》

陶永祥 曾 珺  2012年05月02日10:26  來源:光明日報

  



  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分析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並把中國革命的實際經驗提升到理論水平上來,充實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過程中形成的一條重要經驗,也是我們黨的一個優良傳統。黨史文獻——毛澤東講授的《辯証法唯物論(講授提綱)》,就是一個鮮明的例証。

  在延安時期,毛澤東有一段相對寬鬆的時間,得以比較集中地閱讀大量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書籍。現在保存下來的毛澤東在這個時期讀過並作過批注的哲學書籍中包括了西洛可夫、愛森堡等所著的《辯証法唯物論教程》,米丁主編的《辯証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上冊)等。他在前一本書上所寫的批注約12000字,在后一本書上所寫的批注有2600多字。批注的內容有對原著內容的摘要和評論,也有結合中國實際情況所發的議論以及對原著中一些理論觀點的發揮。

  1937年7、8月,毛澤東應紅軍大學(后來改為抗日軍政大學)之邀,向學員講授唯物論和辯証法,每周兩次,每次四小時。他的記錄稿經過整理后,從1938年5月6日開始在《抗戰大學》上連載。1940年,經毛澤東修改,八路軍軍政雜志社將講授提綱以內部單行本的形式出版發行。

  在這個提綱中,毛澤東詳細介紹了唯心論與唯物論產生與發展的哲學歷史,深入分析了唯物論的科學性以及它在指導中國革命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廣大黨員和干部要學會運用矛盾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提綱共3章16節,約6萬字。第一章題為“唯心論與唯物論”,分4節:哲學中的兩軍對戰、唯心論與唯物論的區別、唯心論發生與發展的根源、唯物論發生與發展的根源。第二章題為“辯証唯物論”,分11節:無產階級革命的武器——辯証法唯物論、過去哲學遺產同辯証法唯物論的關系、在辯証法唯物論中宇宙觀和方法論的一致、哲學對象問題、物質論、運動論、時空論、意識論、反映論、真理論、時間論。第三章題為“唯物辯証法”。由於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毛澤東未能完全完成此章,隻寫下“矛盾統一法則”一節。

  以后,毛澤東又將提綱第二章第11節和第三章第1節進行了整理,這就是收入《毛澤東選集》中的《實踐論》和《矛盾論》兩篇哲學名篇。這兩篇文章,是他對中國革命經驗所作的一次更深刻、更系統的哲學總結,是他把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成果,也是對曾經長期在黨內佔統治地位的看輕實踐的教條主義等主觀主義思想的有力批判。將《辯証法唯物論(講授提綱)》和“兩論”結合起來可以看到,在對待理論問題上,毛澤東已經從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的學習與研究,轉到深入思考理論對於實踐的依賴以及如何將理論服務於實踐的方向上來了。

  (作者單位:中央文獻研究室)

(責編:秦華、陳葉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