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經濟

矯正扭曲的社會平均利潤率

郭素芳  2012年04月27日09:34  來源:光明日報

  一個國家經濟之本在於實體經濟的良性健康發展。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此方面有過教訓: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日本經濟大衰退、之后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以及本次的國際金融危機,很大程度上都與相關國家沒有處理好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實體經濟虛弱有關。重視實體經濟的發展,特別要高度重視中小實體企業的培育和發展,這不僅是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舉措,更是使我國具備長遠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最近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中出現了一些令人擔憂的現象:越來越多的企業不再青睞於實業或放棄對實業的堅守,將資本抽離實業去炒房、炒股、炒錢、炒礦、炒古董等。據央行溫州支行2011年7月公布的《溫州民間借貸市場報告》統計數字,約有65%的資本進入了非實體經濟領域,特別是房地產行業成為人們最熱衷的領域。

  為什麼大量資本逃離實業?根源在於實體經濟利潤率過低,而虛擬經濟利潤率過高對社會平均利潤率產生了扭曲。

  馬克思的平均利潤理論認為,各生產部門利潤率的不同會引起資本在部門間的流動,結果會使得利潤率平均化,實現等量資本取得等量利潤。但實際上,利潤率能否趨於平均化是需要具備一定條件的:一是資本私有,二是資本能夠自由流動,三是行業成本差異不大,四是信息完全。相比之下,目前我國私有資本弱小,市場機制不完善,經濟意識、經濟行為不成熟,行業成本差異較大,信息不完全等等,都使得等量資本難以得到等量利潤。

  一直以來,中國的產業資本以其低勞動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環境成本和較好的產業配套體系克服了資本邊際收益遞減的規律,成為資本獲取價值的“窪地”,利潤率回報十分豐厚。然而近年來,由於紅利的減少,勞動力、土地、初級產品價格上漲以及人民幣升值、外部環境惡化等種種因素的疊加,實體經濟的利潤率越來越低。據有關方面提供的數據,工業部門的利潤率大致在7%左右,且少數大型企業提供的利潤佔了大多數。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毛利率是所有經濟形態中最好的,但也隻有6.71%,最差的私營企業隻有5.69%。

  與之相反的是,房地產業、銀行業、資本運作行業等,利潤水平都在兩位數以上。國土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房地產行業整體利潤率30%—40%。銀監會報告顯示,中國銀行業稅后利潤從2007年的4467億元迅速增長到2010年的8891億元,三年時間翻了一番。至於資本運作,雖然風險很大,但回報也遠高於投資實體企業。

  實體經濟的利潤率為什麼會越來越低,不同行業的利潤率為什麼會相差如此懸殊?原因在於:

  第一,中國實體經濟一向處於世界產業鏈的最低端,像溫州的支柱產業是眼鏡、打火機、制鞋、燈具,這些低端產業缺乏核心技術和高附加值,產業競爭激烈,利潤率也隨之下降。

  第二,由於過度依賴外向型經濟,導致實體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緩慢,在勞動力、原材料、土地等傳統成本優勢喪失的情況下,創新優勢並沒有及時建立起來,以致利潤不斷被擠壓。

  第三,民營企業、中小企業長期以來在市場准入資格、融資渠道和社會資源分配等方面受到限制。投資利潤率較高的市場多被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佔領,而中小企業隻能投資到利潤率偏低的行業和市場。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一些企業不得不轉入民間借貸領域。高額的融資成本,再加上危機后不斷惡化的經營環境,使企業不堪重負。

  第四,在實體經濟經營環境持續惡化的情況下,房地產和金融業等虛擬經濟領域卻憑借優惠的政策和體制上的優勢,獲得了最佳的經營環境。

  要使民間資本有信心、有條件專注於實業發展,關鍵在於實業發展必須有高回報、高利潤,能夠吸引民間資本。而治本之策則在於盡快啟動深層次經濟體制改革,通過改革理順各種關系,實現資本優化配置,使得虛擬經濟的利潤率低於或等於實體經濟的利潤率。

  首先,必須從宏觀層面創造良好的環境,在制度上給實體產業新的定位、新的發展空間。一方面要打破壟斷,放寬民間投資者進入壟斷行業的基礎和條件﹔另一方面各級政府要在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科技創新、土地政策、資源的優先配置等方面有針對性地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形成有效的資源配置激勵導向,把更多的政府資源投入到實體經濟的發展中去,並發揮“種子資源”的作用。其次,要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中小、小微型實體企業的轉型升級,從根本上形成實體經濟領域的“投資效應窪地”,增強對民間資金的吸納力。再次,各級政府應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對民間資金進入實體經濟領域實施戰略性的規劃和引導。第四,規范民間資本市場,發展區域性金融機構。第五,中央要下決心把房價壓下來,避免資金進一步流向房地產等泡沫嚴重的領域。

  總之,實體經濟是中國經濟的基礎,必須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保護實體經濟,保護投資實體產業投資者的利益,防止實體產業被虛擬經濟掏空。

  (作者單位:天津師范大學)

(責編:秦華、陳葉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