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先進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四有”公民為主要目標,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是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精神旗幟。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積極倡導和大力發展中國先進文化,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重要歷史使命。
我們黨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
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始終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創造性地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踐、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相結合,大力倡導和發展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民主主義文化。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制定了一系列大力發展文化、教育、科學事業的方針政策,積極倡導和發展“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社會主義文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決抵制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旗幟鮮明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不斷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我們黨之所以成為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是由黨的性質和肩負的使命決定的。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表明,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積極倡導和大力發展中國先進文化,是保持黨的先鋒隊性質的內在要求,是黨在思想上文化上先進性的具體體現。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黨肩負著不同的文化使命。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不但要為中國的政治革命和經濟革命而奮斗,而且要為中國的文化革命而奮斗﹔在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后,我們黨把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作為主要任務﹔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科學把握中國國情,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斗目標是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說明,積極倡導和大力發展中國先進文化是黨肩負的歷史使命使然。
發展先進文化,建設文化強國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大力發展中國先進文化。為此,應注重抓好以下幾個工作。
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當前,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鋒交融呈現新特點,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我國思想文化領域也非常活躍,各種社會思潮相互激蕩,社會意識出現多元、多樣、多變的新態勢。面對這種形勢,我們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黨的建設、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貫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親和力,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
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顯著增長,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日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期望。面對這一現實,創作生產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優秀作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時代賦予我們黨以及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神聖職責。積極倡導和大力發展中國先進文化,應堅持正確的文化立場和創作方向,引導廣大文化工作者自覺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社會主義的立場、人民大眾的立場上,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努力創作生產更多反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生動實踐、展示我國人民奮發有為精神風貌的優秀作品﹔營造有利於先進文化創造和傳播的社會環境,發揚文化民主、藝術民主和文化包容的精神,提倡不同觀點、不同學派充分討論,提倡觀念、內容、風格、流派的多樣化,真正做到兼收並蓄、百花齊放﹔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強化網絡管理,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建設網民共有精神文化家園。
構建有利於中國先進文化發展繁榮的機制體制,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社會監督、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管理機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強化政策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加快文化立法,制定和完善公共文化保障、文化產業振興、文化市場監管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完善文化建設保障機制,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先進文化傳播體系、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不斷提高文化建設科學化水平。
(執筆:吳懷友 楊鬆菊)
(責編:秦華、陳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