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教材

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

——使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的體會

王向明  2012年04月26日08:4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我是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主要承擔《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以下簡稱《概論》)的本科教學。我在教學實踐中深切感到,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的《概論》教材,確實充分反映了國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研究的一流水平,特別是及時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一系列重大創新成果,體現了強大的真理感召力。

  教材是教學之本。《概論》教材系統闡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觀點、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在內容上具有以理服人的科學性,在結構上具有嚴謹的邏輯性、章節的均衡性和前后的呼應性,並以流暢的文字表達和生動的事實描述實現了理論性、學術性與可讀性的統一。

  “主義與問題”的結合是《概論》教材的主要優點。馬克思說過:“問題是時代的格言,是表現時代自己內心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一切劃時代的思想體系,都是為了回答和解決時代提出的重大問題。正如《概論》教材所明確提出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是關起門來搞純粹的理論工作,而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作為文本化的《概論》教材,最大限度地包含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主義”的內涵。但要使這一“主義”真正被青年學生所接受,培養學生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還必須實現與“問題”的結合,即將理論的“主義”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種種現實問題結合起來,真正讓學生懂得,隻有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才是對“中國問題”的科學解答。《概論》教材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重要特點,為教師在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有針對性地回答學生關心的種種現實問題、闡明理論奠定了堅實的文本基礎,也為教師講好《概論》課程提供了方向指南。

  及時吸收和反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概論》教材始終注重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來闡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形成與發展。因而,《概論》教材特別注意反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適時地對教材進行修訂。譬如,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對黨90年的歷史進行了高屋建瓴的總結,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論斷,是一篇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概論》修訂教材就及時吸收了其中最新的理論成果。如胡錦濤關於黨的歷史“三件大事”、“兩大理論成果”的新概括,就更為簡練地易於學生把握。再如,過去教學中講的“三個選擇”,即“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現在不僅並列加上了“選擇了改革開放”,而且還強調“我國過去3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我國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革開放。”這就使《概論》教學具有了更強的現實針對性。

  注重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的引導。恩格斯曾說,“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概論》教材始終秉承了這一基本原則,十分注重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的引導。譬如,針對社會上有人把我國的新民主主義社會同現實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等同起來,從而試圖否定社會主義改造必要性的錯誤認識,《概論》教材以“歷史和邏輯相統一”的理論方法,以非常細致的事實論証了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意義。

  突出教師在使用教材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應努力做到吃透和深刻領會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吃透教材的要義在於理解教材基本精神,從宏觀上理清教材整體的編寫思路和章節之間的聯系與分工,善於依據教材提供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創造性地開展教學。譬如,在語言上要實現教材語言向教學語言的轉化,力求深入淺出、以一定程度的口語化語言表達學術化思想,使其向新穎、優美的大眾語言轉化。同時,進一步豐富教學環節,如通過對蘇聯解體的分析來揭示執政黨執政規律的案例式教學﹔以學生喜愛和熟悉的分組辯論形式圍繞某個教學主題進行的辯論式教學﹔通過組織課堂演講比賽、主題討論、現場答疑等方式進行的生動式教學﹔由學生登台主講、再由同學點評的學生主體式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形式來拉近理論與學生間的距離。

  馬克思說過,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概論》教材完備的理論科學性,為教學提供了根本依據。作為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進一步把理論講活、講深、講透,講出理論的科學性、生動性和深刻性,講出理論的歷史感、現實感和邏輯感,就一定能夠極大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  

(責編:秦華、陳葉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