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不管哪一種資本主義、哪一種經濟理論,都沒有提出解決階級剝削和經濟發展不均衡的有效方法。而馬克思主義站在對立面上,提出了觀察社會的新的方法。
面對當前的經濟危機,馬克思主義能夠做些什麼?人們重新關注馬克思主義的原因在哪裡?當代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麼?圍繞上述問題,筆者於2012年2月採訪了美國著名馬克思主義研究學者史蒂芬·雷斯尼克。史蒂芬·雷斯尼克是美國馬薩諸塞州大學經濟學教授,長期致力於馬克思主義理論、激進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比較研究等。他關於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方面問題的看法,或許能給我們帶來某些啟發。
應對經濟危機需改變階級結構
禚明亮: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馬克思主義可以在解決當前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中發揮重要作用。您對此怎麼看?
雷斯尼克:當前的經濟危機,使越來越多的人轉向或者回到馬克思那裡去,開始認識到資本主義是如何影響他們生活的。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一個讓他們極為震驚的答案:資本主義的經濟成就是與工人所承受的階級剝削的不斷加重密切相連的。對此,資本主義的伎倆是試圖給市民帶來經濟成果,同時試圖剝離這些成就與階級剝削的關系。馬克思提出了一個方法,即建立一個新社會,使生產剩余利潤或總利潤的工人共同地、直接地得到同等的剩余利潤或總利潤。這種階級關系將終結對工人的剝削。
馬克思提出的應對經濟危機的方法遠不同於對市場進行調節或放任。如果把危機理解成被不同社會力量推向不同方向的一種經濟性,那麼它就是自封建主義到資本主義再到社會主義的經濟體系的本性。任何試圖緩解這些社會力量並限制這種危機的行動隻會引出新的社會力量,從而把這種經濟性推向相反的方向。例如,國家計劃或對市場的國家調控會產生新的、矛盾性的力量——低效率、權力集中、異化。同樣,不受監管的市場會衍生大量低效能、危險的經濟泡沫以及財富的不公平分配。在馬克思看來,有一種新的力量導致危機的產生,這就是社會的階級結構,尤其是剩余勞動如何分配。這種對危機的理論概括是今天非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及其政策所缺乏的——不管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還是凱恩斯主義,都對經濟體的商業循環與其階級結構的關聯沉默不語。
他們的沉默給了馬克思主義一個好機會。改變一個社會的階級結構能使這個社會更好地應對經濟的興衰起伏,雖然並不能完全消除這種起伏。而改變階級結構的方法是消除階級剝削,使工人們取代資產階級,自己決策,獲得自己生產的利潤。這種階級關系的變動,除了將產生一個更公正、更民主的社會,還將有助於工人們更好地應對經濟的起伏波動。例如,在面對經濟衰退時,工人們可能更願意把自己剩余財產的一部分用來資助國民資金儲備,以緩解國家的經濟衰退。這代表著一種新的階級民主,必將改變人們對經濟危機及其應對策略的認識,而且更好地為工人服務。
揭露剝削仍是馬克思主義的現實意義
禚明亮:您如何評價馬克思主義在當今的有效性或現實意義?
雷斯尼克:今天,馬克思主義的有效性如同馬克思生活的時代一樣強烈。它警示我們:許多人尚未意識到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即使馬克思主義一直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在資本主義制度中,資本家是獲得“未付工資的勞動”(即剩余價值)而無須付出任何東西的。因此,我更願意將剩余價值稱之為資本家對大多數人每年、每月、每天的社會性盜竊。馬克思將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進程視為生產剩余價值的經濟過程,將這個進程的參與者視為生產剩余價值的工人與獲得剩余價值的資本家。這個階級進程在今天仍然運行著。這種社會腫瘤不斷吞噬著社會的健康和幸福,從而繁衍異化、憤怒與經濟危機。
如果今天這種剝削還在繼續,那麼就不得不提出一個相關的問題,即“工人們為什麼還能容忍下去呢”?畢竟在大多數情況下,盜竊被認為是一種犯罪行為,是要受到懲戒的。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與今天馬克思主義為什麼仍然有效的問題聯系在一起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其他部分,包括政治、文化與經濟都使這種階級剝削得以維持。資本家要做的就是使階級剝削的存在從人們的認識和經驗中消失掉。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與凱恩斯主義雖然在具體方面存在差異,但都認為馬克思主義存在邏輯上的瑕疵,並且為資本主義社會編織了一個基於現實的烏托邦式的夢想:財富的最大化(亞當·斯密的遺產)與社會和諧(帕累托的遺產)。這個夢想成為資本主義流行的經濟文化,這種文化勸阻人們遠離馬克思主義,使普通大眾看不到馬克思的階級剝削理論。當這個奇妙的資本主義機器運轉過快或過慢時,他們則會提出不同的修正政策——或是自由市場自行修復,或是國家干預、修正市場問題,但都不會直接面對資本主義階級結構的問題,更不會把階級結構問題看成是危機爆發的原因。
此外,經濟成就也使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單個人意識不到自己所遭受的階級剝削。即使意識到被剝削,工人們工資的增長與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在心理上使他們感覺到可以抵消和彌補所受到的剝削。在美國,人們的幸福和成功大多是用實際消費水平來衡量的,人們認為資本主義可以為工人們提供這些。當人們把這種經濟成功與上述經濟文化聯系到一起,並在社會中普及開來,美國工人不去思考或無視自身被剝削的地位與資本主義的關系也就不足為奇了。
禚明亮: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當代工人運動的結合點是什麼?
雷斯尼克:我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工人運動之間最重要的結合點,對工人運動來說同時也是最激進和最危險的地方。馬克思主義的杰出貢獻是發現了資本主義總利潤的秘密在於未付工資的工人的勞動。這是一種對工人的犯罪,但是沒有人為此入獄或交罰款。事實上,資產階級一直美化剩余價值的接受者,說他們所獲的利潤報酬是依靠企業家精神、冒險氣魄或是科學的管理。因此,今天的工人運動需要把追求更高實際工資或更好工作條件放在斗爭的日程中去,使工人獲得自己所生產的剩余價值。這一點正是大多數工人運動所缺乏的目標。當然,如果工人們成功了,那麼資本家也就無法獲得剩余價值了。這也是這場斗爭的危險所在,因為這會遭到資本家們歇斯底裡的反抗。
解決環境問題也可能加重階級剝削
禚明亮:隨著人類生活環境的進一步惡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馬克思主義的生態觀。您怎麼看?
雷斯尼克:大約60年前,很少有人意識到資本主義工業化會對環境造成如此嚴重的損壞。然而,就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裡,人們逐漸認識到環境惡化是由工業化與農業現代化造成的。作為這種覺醒的一部分,經濟學家開始修正他們的理論,提出了社會代價說,把對環境的損壞也計算到工業或農業生產的私人成本中去。與此相應,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規則,試圖控制或減少由工業化發展所帶來的環境惡化。幸運的是,現在許多人都認識到環境破壞是資本主義工業化造成的﹔不幸的是,很多人沒有認識到破壞是由階級剝削造成的。因此,這給馬克思主義者的一個重要啟示是,要使人們意識到階級迫害對人性和社會造成的后果與資本主義工業化給自然環境造成的后果是一樣的。
如果人們能夠有效地控制甚至減少資本主義發展對環境造成的破壞,這當然是一個巨大的成就。但是這個勝利是與反對階級剝削的斗爭關聯很少的,這裡存在兩個不同的社會行動目標。事實上,有效地解決了環境問題反而很有可能加重階級剝削。社會對環境的關注極有可能使資本主義工業增長覓得新的獲利機會,像清潔能源等新原料仍然可能是資本主義剝削的延伸。當然,這不是我們停止營造一個更加健康環境的理由,而是我們理解環境問題與階級問題雖然相互關聯但相互區別的論據。
馬克思主義最好的“朋友”是資本主義
禚明亮:《社會主義與民主》雜志2010年12月刊登了一系列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文章,探討馬克思主義在南美、英語國家、西班牙語國家的發展,似乎馬克思主義在全球范圍內又一次復興了。您認為其主要原因是什麼?
雷斯尼克:要知道,馬克思主義最好的“朋友”是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不斷的商業循環和對工人的持續剝削——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提供了豐腴的土壤。因此,當前馬克思主義在全球范圍內的復興至少有一個原因是與全球資本主義的發展密切相關的,如不平等、危機與異化等。當然也有其他原因,其中一個是由於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無法解決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給危機的答案是放任自由市場,讓其自我修復﹔凱恩斯主義則期望國家去解決市場產生的問題,實現經濟繁榮。資本主義的發展史反映了這兩種答案的交互擺動:從很少的國家干預擺向較多的國家干預,然后再次擺到較少的國家干預。類似地,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史也是從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擺向凱恩斯主義,然后再擺回到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我認為,人們已經逐漸意識到這種令人厭煩的搖擺往復,不管哪一種資本主義、哪一種經濟理論,都沒有提出解決階級剝削和經濟發展不均衡的有效方法。而馬克思主義站在這兩者的對立面上,提出了觀察社會的新的方法。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才使馬克思主義成為引人注目的替代方案。
當然,每一種理論都面臨著創立者自身及批判者們提出的問題。從這種意義上講,理論問題是一直存在的,因為為某些問題找到了答案只是為新問題的產生做好了准備。這就是理論如此有趣的原因。我認為馬克思主義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幾個問題包括:社會過渡、利潤率下降的長期趨勢、非商品貨幣的理論地位、生產方式的地位、國家資本主義、階級與階級斗爭、辯証法、計劃以及共產主義的定義等。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