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陝西師范大學西北研究院、日本學習院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合辦的“黃河流域的歷史與環境研討會”在西安召開。
日本學習院大學客員研究員、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后長谷川順二利用遙感數據,將復原的西漢時期古河道與各種學說進行比較,提出黃河古河道變遷的新解釋。他認為,復原西漢時期古河道的突破點就是黃河下游平原的“微高地”:一個在河南省濮陽附近,叫“滑澶微高地”﹔一個在山東省館陶縣及德州市到河北鹽山縣一帶,叫“聊德微高地”。它們是黃河在堆積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堤防,可以認定為黃河古河道的所在。
陝西師范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侯甬堅認為,運用GIS空間分析技術解讀黃河流域的歷史,以新的角度和思維方式對歷史記載進行擴展和延伸,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實習記者孫文娟)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