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今年經濟增長目標調整到7.5%是中央為抑制經濟過快增長,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做出的決定﹔國際經濟環境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已經發生變化,對外貿易不會像預計的那麼糟糕﹔今年是政府換屆之年,全國有25個省、市(自治區)的GDP增速目標定在10%以上。所以,不必過分擔心經濟下行壓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在快速增長的同時也積累了一些矛盾和問題,包括近期的一些重大經濟問題和影響長遠發展的宏觀經濟問題。從當前看,有三個問題值得關注。
本輪物價上漲難言結束
能源資源價格還處在高位,主要工業品和消費品價格以及勞動力成本等上升的趨勢沒有根本改變
一是物價調控。去年8月份以來,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漲幅逐步回落。今年1—2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平均上漲僅3.9%。一些部門和研究機構認為,這一輪物價上漲已經結束。對此,我們應保持清醒的認識。要看到重要的能源資源價格還處在高位,主要工業品和消費品價格以及勞動力成本等上升的趨勢沒有根本改變。在近期科技水平和勞動生產率不可能大幅提高的情況下,企業生產成本的增加必然推動物價總水平的提高。所以要繼續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一項重要任務,遏制物價反彈。
還要認識到,本輪的價格調控是在應對2008年以來美國次貸危機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大背景下實施的。我們採取了很多行政措施﹔很多企業也都從大局出發為控制生產成本作出了奉獻,這些都是權宜之計。除了少數“市場失靈”的公共產品和特殊產品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價格應該由市場決定,對物價的調控也應主要通過經濟的手段,過度的行政干預會扭曲市場機制。
堅持樓市調控不動搖
防止一些地方以各種名義放鬆限購政策,否則將前功盡棄
二是房地產市場調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設。
今年以來多數城市房價開始出現環比下降,調控效果正在顯現,但基礎還很不牢固,離回落到合理的價位還有差距。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正處於政府和開發商雙方對峙狀態。因此,要堅持既定方針不動搖,防止一些地方以各種名義放鬆限購政策,否則將前功盡棄。同時研究如何通過稅收、信貸等經濟手段取代現在的行政干預房價的做法,引導房地產業按照市場規律健康發展。
在保障性住房建設方面,目前各地都把精力放在了籌錢、蓋房、完成國家的建設任務上,而對房子分給誰、賣給誰、如何管等缺乏系統考慮。其原因就是在重視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同時,忽略了保障性住房的社會保障性質。所以要系統地研究保障性住房政策。首先要明確一個基本原則,即隻有城鎮低收入的無房家庭方可享受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超過基本住房保障標准而希望改善住房條件的人要靠市場。其次要規范保障性住房的種類。目前各地的保障性住房有廉租房、公租房、經濟適用房、限價商品房、改造安置房、集資建房和成本房等。種類太多,范圍太寬,造成政策不一或邊界不清,不利於集中政府有限財力解決重點住房困難,也不利於建立規范的住房保障體系。建議取消現行的限價商品房、經濟適用房、改造安置房、集資建房和成本房等用於補貼出售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同時將廉租房合並到公租房體系中,解決城鎮低收入住房困難人群的居住問題。再有就是要建立公租房管理運營體系。要實現居者有其屋,僅靠住房商品化和房地產市場是不行的,政府必須掌握一部分房產資源,以解決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問題。
對小微企業實施稅收減免
對財政收入影響不大,但在促進小微企業發展、解決就業等方面卻有很大帶動作用
三是小微企業發展問題。
稅費和財務負擔重是小微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小微企業不比大企業,其生命周期短,抗市場風險的能力低,本身的技術裝備差,勞動生產率低,企業利潤薄,在能源、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的市場環境下,其生存和發展面臨著更大的困難。所以多數國家對小微企業都採取免稅的政策。另外,小微企業的稅收加起來隻佔稅收總收入的10%左右,所以對小微企業實施稅收減免政策對當期財政收入的影響並不大,但在促進其發展、解決就業等方面卻具有很大的帶動作用。因此,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研究繼續減免小微企業稅負的政策。比如在流轉稅方面,可免除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的營業稅或提高中小企業的營業稅和增值稅起征點。在所得稅方面,可降低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的稅率。繼續清理行政事業收費和中介服務收費,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收費。
中長期也應重視三個問題
要糾正改革任務已經完成、發展就是改革等錯誤認識,攻堅克難,深化改革
從中長期的發展目標看,也有三個問題值得重視。
一是經濟結構調整。經濟增長速度和結構調整密切相關。去年下半年以來,很多人擔心在國內外經濟環境下,今年的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很大。這種觀點值得商榷。第一,所謂下行是相對前些年過快的經濟增長速度而言的,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由前些年的8%調整到7.5%是中央為抑制經濟過快增長,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做出的決定﹔第二,國際經濟環境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已經發生變化,對外貿易不會像預計的那麼糟糕﹔第三,今年是政府換屆之年,一些地方大干快上,干勁十足。據統計,全國有25個省、市(自治區)的GDP增速目標定在10%以上。所以,不必過分擔心下行的壓力,需要關注的是如果不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結構調整的任務很難完成。要認識到,經濟結構調整是要付出代價的,隻有放棄眼前的利益,克服當前的困難,才能獲得持續健康發展﹔經濟結構調整也不存在所謂最佳時期,越是經濟環境困難,越要通過調整改革走出困境。
二是節能減排。盡管“十一五”時期節能減排取得了積極成效,但能耗水平依然偏高,環境污染依然嚴重,生態環境依然脆弱。近年來,各級政府對節能減排的管控力度不小,但收效不大,看來還是要運用經濟的手段,包括稅收、價格等杠杆來調節。要加快能源資源價格改革,使能源資源價格充分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破壞成本。同時盡快完善資源稅,出台環境稅,運用稅收手段抑制對資源能源產品的過度需求。
三是深化改革。要糾正兩種錯誤觀點:一是認為我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建立,改革任務已經完成﹔二是認為改革就是發展,發展就是改革,沒有必要特別強調改革。應該看到,雖然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但在經濟領域存在的深層次體制機制改革任務遠沒有完成,已經建立起來的市場經濟體制既不牢固,也不完善。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領域的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有的剛剛起步,有的還沒有破題。我們講的改革是要主動地去破除那些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從而樹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科學發展觀,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的體制機制,而不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現行體制機制的漸進式發展。因此,必須按照中央的要求,攻堅克難,深化改革。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