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資金密集、智力密集、節能高效、輻射面廣、滲透力強等特點,在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具有重要作用。發達國家非常重視發展信息產業,以搶佔世界經濟發展的制高點。近年來,我國信息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產業規模位居世界第三,但也存在產業內部結構不合理、核心基礎產業薄弱、核心技術受制於人、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推動信息產業發展又好又快發展,必須盡快解決這些問題。為此,應在科學制定發展戰略的基礎上,把握以下幾個著力點。
優化產業組織結構。堅持抓大促小,既培育創新型大公司,又扶持專業化“小巨人”,形成以大帶小、系統配套的產業組織結構。與跨國公司相比,我國大型電子信息企業的規模效應、創新能力、盈利水平、市場拓展都比較薄弱。應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和市場調節的作用,積極實施大公司戰略,通過財稅、金融、人才、採購、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支持,培育本土跨國公司,提高產業整合能力和帶動能力。對於中小企業,應重點促進其集中資源進行專業化經營,使之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促進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形成專業化分工協作網絡。
加強自主創新。信息產業具有創新驅動的特性,對自主創新的要求較高。我國信息產業需要進一步加強自主創新。首先,依靠自主創新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由於缺乏核心技術,我國信息產業整體處於產業價值鏈的低端,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單純依靠引進、跟蹤或模仿先進技術的方式難以縮小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隻有加強自主創新,爭取在關鍵領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擁有更多技術專利,才能實現對技術和標准的掌控,使我國電子信息企業由賺取微薄的加工制造費逐步轉變為收取技術專利費,形成自主創新與效益增進的良性循環,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其次,通過商業模式融合為自主創新提供動力。借鑒國外成熟的互聯網經濟模式,打造電子交易和信息發布平台,形成跨行業商業模式融合的紐帶。積極培育本土品牌,打破信息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的商業壁壘。再次,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為信息產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研究信息產業發展規律,逐步放開准入門檻,簡化審批程序,提高監管效率。綜合運用產業政策、稅收、金融等手段促進各種資本有序進入信息產業,促進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向信息產業集聚。
拓寬融資渠道。信息產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的特點,其基礎研究、核心技術突破、科研成果轉化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因此,應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步伐,拓寬融資渠道,提高企業直接融資比重,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鼓勵企業海外上市,支持建立風險投資公司,形成以商業性為主、政策性為輔的風險投資基金格局。
注重人才培養。人才是信息產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人才缺乏是我國信息產業發展的主要障礙。應從信息教育抓起,培養計算機軟硬件產品開發的專門人才﹔對現有信息人才資源進行整合,建立研發能力強、符合產業發展需要的信息人才隊伍﹔健全激勵機制,形成尊重人才、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圍﹔遵循人才成長規律,抓好學術帶頭人隊伍建設,形成人才梯隊,為我國信息科技前沿領域儲備技術力量。
(作者單位:西南財經大學)
(責編:秦華)